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道相通:赵松庭的音乐哲学(转)

(2008-12-18 10:32: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到老,活到老

    整理音乐播放器时顺带着提高了点“艺术修养”。大道相通:赵松庭的音乐哲学(转)

    赵松庭(1924.9.30---2001),浙江省东阳市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竹笛作曲家,南派笛

艺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被称为“江南笛王”。

    中国笛子有以秀美、典雅、华丽为特色的“南派”和以粗犷、明亮、刚劲特色的“北派”,赵松庭为了更好地表现时代精神,打破南北的界限,兼收两者之长,并借鉴西洋长笛的某些技巧,形成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的“浙派”。他还将唢呐的特殊循环换气法运用到笛子演奏上,丰富了笛子的表现手段。赵松庭的笛子艺术自成体系,包括演奏、创作、教学、科研、制作等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如果仅就他所创作的一些乐曲和演奏技巧来研究,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到笛子史学、美学、声学、律学、工艺学的高度,进行全面的探讨。(投资人学习巴菲特、索罗斯、又何尝不是如此?
  赵松庭深入余姚河姆渡对出土骨哨进行考察后,认定:笛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七千年前。他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等古人诗句中,萌发了用玉石制笛,再现民族魂宝的想法,试制成功的玉笛已在海外投入演出实践。
   赵松庭在美学观点上,主张“音乐技巧为表现内容服务,脱离内容表现的不能称为技巧;竹笛本身在不断发展,技巧也必须不断创新;技巧不论中外古今年内南北西东,只要对内容表现有帮助,我们都要收。”
  在律学方面,他认为纯律,平律均无不可,不宜定死,否则风格要受损失。温度会影响发音的频率,他主张根据不同温度制作不同规格的笛子,就不能混用。他坚持笛子必须科学化,只有具备较高深的数学,物理学知识和运算能力,才能制作出合乎标准的笛子。
  赵松庭的笛艺虽然来自民间,未进过音乐院校,但他的文学修养与科技知识相当渊博,因而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较强,教材的编写也相当简明扼要,结构严谨,门下弟子成才率甚高。
  赵松庭为了弘扬民族音乐,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是一位踏踏实实耕耘于民族乐坛的实干家。赵松庭2001病故于杭州。

 

  当然,兼收并蓄不等于学个“四不像”,可以无限自由化,无论音乐、投资都有严格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