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相通:赵松庭的音乐哲学(转)
(2008-12-18 10:32: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到老,活到老 |
艺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被称为“江南笛王”。
赵松庭深入余姚河姆渡对出土骨哨进行考察后,认定:笛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七千年前。他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等古人诗句中,萌发了用玉石制笛,再现民族魂宝的想法,试制成功的玉笛已在海外投入演出实践。
在律学方面,他认为纯律,平律均无不可,不宜定死,否则风格要受损失。温度会影响发音的频率,他主张根据不同温度制作不同规格的笛子,就不能混用。他坚持笛子必须科学化,只有具备较高深的数学,物理学知识和运算能力,才能制作出合乎标准的笛子。
赵松庭的笛艺虽然来自民间,未进过音乐院校,但他的文学修养与科技知识相当渊博,因而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较强,教材的编写也相当简明扼要,结构严谨,门下弟子成才率甚高。
赵松庭为了弘扬民族音乐,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是一位踏踏实实耕耘于民族乐坛的实干家。赵松庭2001病故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