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锋:纳斯达克前主席诈骗500亿该警醒谁(转)

(2008-12-16 09:07:31)
标签:

财经

分类: 学到老,活到老

    一个拥有近半个世纪“白璧无瑕式”从业记录的投资专家,一种并不新鲜的欺骗手段(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投资者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一大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受害者,完美演绎了华尔街的多面性。——《华尔街日记:也看麦道夫的倒下》

    麦道夫公司的网站上有这样的声明:“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

    但是一个真正的投资大师巴菲特说过:“完美主义者很难在证券市场生存。”如果这些受害的投资者能够尽早看到并相信巴菲特的这句话,那么他们就可以马上判断上面的声明肯定是个谎言。

    所有的骗局万变不离其宗——营造神秘氛围,用高额回报引诱

    连躲过了次贷危机、道行颇高的汇丰也终晚节不保,成麦道夫诈骗案最大受害者,或亏15亿美元。

    我始终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制度固然重要,但是一帮好人可以改善一个坏的制度,一帮坏人可以倾刻破坏一个好的制度。
——————————————————————————————————————————————  转贴 :  

    近日,纳斯达克前主席马多夫因涉嫌设下金字塔式投资骗局被FBI拘捕,涉案款项高达500亿美元,可能是史上最大惊天诈骗案之一。如果罪名成立,他最高可判囚20年。

  纳斯达克的前任主席如此贪婪无忌,这让很多中国人对纳斯达克这个美国“新经济”及其游戏规则曾经的象征的幻觉再次破灭。与此同时,最近西方国家在经济局势上的狼狈和不堪,让不少曾经对“美国经验”亦步亦趋的中国人陷入了失望、困惑和思索。

  7年前,号称“新经济时代最具创造力”的安然公司的轰然坍塌,一场充满着欺骗、贪婪和野心的惊世丑闻浮出水面,让所有自鸣得意于或钟情于美式“商业伦理”和“企业诚信”的人狠狠尴尬了一回;而“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因其助纣为虐式的做假账行径,更将美国经济中的财务和管理黑洞暴露得触目惊心。1年前,一堆次级抵押债券的“垃圾资产”,在华尔街精英们的天才创造下,被靓丽包装成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向公众兜售,一方面将美国经济的五彩泡沫继续吹大,同时却将“崩盘”的裂缝悄然刻进它的躯体。当次贷危机遽然爆发,美国房产巨无霸“两房”立刻威风不再,陷入风雨飘摇;投行巨子雷曼兄弟、美林等旋即捉襟见肘,大厦呼喇喇倾塌;世界最大保险公司AIG无奈寻求政府庇护;三大汽车巨头困顿不堪向政府摇尾乞怜……更多中国人开始反省:对于欧美的济模式和路径,一些人此前是否过于迷信?它们又是否像他们一直笃信的那么完美、那样适合跋涉而前的今日中国?

  诚然,作为市场经济的集大成者和高度发达者,欧美等西方国家一些经济管理方法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讲到经济就“言必称美国”、只顾照抄照搬,却荒废了自己的脑子,丧失自己的判断。回望历史,昔日俄罗斯艳羡于美式秘方“休克疗法”,生搬硬套,自乱方阵,结果给国民经济带来一场浩劫;冰岛照搬他国模式,建立起发达的银行业,一时繁荣,终究难逃灭顶之灾;上世纪末东南亚一些国家迷信欧美经验包治百病,对金融业盲目开放,门户大开后,结果引火烧身……

  可见,再好的灵丹妙药也要对症下药,更要考虑个人体质,打破迷信,立足国情,取其所需,而不应不分优劣好歹,全盘接受。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对人家曾经优良的经验,亦应因时因势,万不可病急乱投医,对一些该丢到历史垃圾堆里的东西更不能如获至宝,奉若神灵。事实上,但凡真正实现赶超、并将比较优势长期保持的国家,都不是简单的模仿者,而必然在发展模式上实现了某种符合本国特定时期国情的创新,如日本的“产业政策”、瑞典的“混合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意大利的“国家参与制”和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概莫能外。

  先哲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沉痛的教训面前,哪些曾经对“美式自由市场”盲目崇拜的人,该醒醒了!对其做法顶多视之为“参考书”——甚至,在泡沫经济、高赤字财政等“篇目”上,还不妨将其作为读史明智的“反面教材”。

 

    最新跟踪: 随着案情的进一步深入,华尔街“明星经纪人”麦道夫500亿美元证券投资诈骗案的受害人名单仍在不断加长。不仅如此,调查人员还发现,麦氏还设有一家未经注册的代客理财公司,后者吸纳的资金规模还是个未知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