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6月5日,我说“第二次满仓,也是本轮行情的最后一次满仓”,并在去年10月底前后减持了重头仓位。时隔1年零1月,我们又一次满仓了,区别在于,今次是本轮熊市以来的第1次满仓,而且毫不掩饰地说,我们绝不是在2566点买入的,我们的平均价格肯定要高出2566点(俺们没买指数基金,用点位只是说明现象,我们曾买过的股票4123点时的低点仍比现价低几毛钱,当然前几天也创了新低,而且我们也曾卖出过)一截。当市场的下跌已超出我们的目标时,是否拥有现金已不显得至关重要,甚至连个股之间的仓位变动也不再显得重要。
近几个月来,本博客内容较“密集”(相对于俺写博的频率)的在贴或写巴菲特和长线投资,在这样人心惶惶、众人都在范跑跑的带领下抛妻弃母仓惶逃窜的市道(这几天媒体又在绘声绘色基金“帮派火拼”的故事,不知是意大利黑手党还是宁波帮),大谈巴菲特与长线投资,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但是,我们向来不合时宜。“空谷幽兰为股开”的博客名,灵感正来自于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金世遗翘首云天,怅然凝望,心中不断念道:“谷之华,谷之华,幽谷有佳人,遗世而独立。嗯,她的名字和我的名字,联起来倒很有点意思。”这少女虽然只是和他匆匆一面,却已给他留下强烈的印象。而他们那非常人之间倾盖如故的隽永片段,也永远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开博时填写博客名,自然而然的浮现出这一幕。
俺万没有谷之华的清雅绝俗、圣洁无暇,我们只是希望做那种“理智的但是某些时候看起来像白痴一样”的决策(巴菲特语。可恨的老巴,把我们想说的话都说完了)。
虽然我不避讳甚至乐于预测市场的一些趋势,但是这并不等于我是个趋势投资者(以约定俗成的理解,以下同)。
我们不是因为市场还要上涨,而是因为值得买入,才买入;
我们不是因为市场还要下跌,而是因为需要卖出,而卖出。
评价一个企业,我们要考虑的首先是这个企业未来会不会不行?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分配不同的概率。如果收益用概率来衡量的话,大大超出损失,我们就不怕买入。“一个用自己的钱交易的人可以承受得住买得太早或卖得太早的损失。实际上他必须做好同时犯这两种错误的准备,即在他购买后,市场继续下跌;而当他卖出后,市场继续上涨。然而以保证金交易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鲜有得手,因此一般情况往往是,短暂的成功被彻底的失败所取代。”(详见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事实上,我们一直在犯错误,我们去年卖出浦发后,它又创出了新高,但是那也仅仅只是创新高而已,正因为每次买卖我们都在犯错误,却保证了我们不至于犯原则性的大错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基本买入原则:
1、坚决不购买热门股/明星股(目前已基本没有这种现象)。
2、买入价格双低,较低的相对价格(即市盈率),要求至少在合理以下(不追求绝对“低估
”);较低的绝对价格,发展前景较为明朗,产品、股权关系简单(复杂的股权关系是经营不稳的地雷)的股票,几百元、五、六十元的股票基本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除非确实找不到其它低市盈率的低价股,显然在中国A股这种情况还很少会发生)。
风险承受能力决定于人如何看待风险产生的环境,自己把股市当作是一场输赢靠运气的零和赌博?还是一种正确的信息与理性的选择相结合产生的结果?
投资不是简单地购买股票的活动,而是一个理解企业商业模式和内在价值的过程。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安全边际是为了弥补确定性不足。如果我对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的理解确定性较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安全边际买下该股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