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想谈一下对长线、短线的看法。经常看到有朋友说要做长线、短线,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太科学。长线、短线不是由我们事先说了算的,而是由走势决定的,它应该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计划。当一只股票价格已经体现了它的价值或没有上涨的潜力,那么就应该卖出,这时才能确定在这只股票上我们采取的是长线还是短线。说到短线,一般观念往往把它与投机联系在一起,似乎持有时间短,就是投机,其实,哪怕只持有一天,也可能是投资。
关于波段,做小波段与做大波段对于收益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一个习惯于做小波段的人,确实抓住了不少趋势的起始点,但仓位很容易就丢了,虽然可能避免了多次的小亏损,但同时也失去了一次大盈利。在一只股票的一个上涨周期中,往往是3元买4元卖,然后再在5元买6元卖,虽然看上去操作无懈可击,但缺点是这样不断操作的结果是丢失了中间的许多,而事实上能这样操作的人极少,最多的也是最糟糕的是操作了一次,准备下次再买入时他又看中了另一只股,而这只股的表现比前者差远了。这我在97年的江苏春兰、02年的哈药集团、04年的铁龙股份上犯的是同样的错误:为了回避短暂的风险,却失去了一段大的盈利,尤其是经过长期观察与跟踪的。
97年6月在42.97元买了春兰,在10送3后的41.50元卖掉了,赚了六七元,应该说买在小波段的将近最低点(42元)和卖在相对高点(高点43元),后来跌到了33元,很为自己的英明高兴了一阵子,可是,后来就又没那么爽了,短暂下跌之后就从33元直奔64元,本来想好跌到30元左右再买进的,可是当真正接近30元时,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和对自己的怀疑,当然这与当时的水平有关,真正的原因还是功课没有做到家。问题就出来了,到底是43元跌到33元守住不放英明呢,还是前面操作英明,完全在于你的性格,对于能守住的人,也会有能力守住最大的拉升期, 将会是在64元下来之后的60元左右的价位卖掉,这也比我那个操作强多了。换一个人,他可能会在33元后的35元或者40元买进,在50元上方卖出,基本上两者赚的钱是差不多的,因此很难说清谁比谁更高明,只是一个人是在守钱,一个人在守股票,当守钱的人归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收益的机会;守股票的人在获得收益的机会时也积聚了风险。关键在于守住哪个更睡得着觉。
习惯于做大波段的人,缺点当然是失去了许多赚取差价的机会,因为会害怕辛苦找到的股票被驱逐出局。但也正是因为这,正好能坚持对看好股票的持有,而分享大部头的拉升期。对于做大波段的人,持有股票的能力比股票的择时能力更重要。风险是如果选择股票不慎就会有大的损失。
做大波段的在下跌势中损失的很快会在上升趋势中得到弥补,而做小波段的在下跌趋势中的少损失刚好能弥补上升趋势中的盈利不足。因此收益的多少跟选择哪种操作无关,而与一种操作的择时能力、选股能力、持续性有关。
这就好比唱美声与唱通俗,都有成为明星的机会。
境界就像不断聚散的云彩:当我们开怀大笑时,祸种已经播进了滋生各种事件的广袤耕地;当我们开怀大笑时,它萌生、生长、突然结出我们采摘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