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好,我生了个儿子

(2009-06-30 10:10:20)
标签:

重男轻女

生育

儿子

女儿

育儿

分类: 杂谈随笔

/豆妈

 

    昨晚,和豆爸在小花园散步时突然聊起,网上正在热议重男轻女的话题,问我是否对此有话要说。我脱口而出:还好生了个儿子。不然,可能就像我妈妈说的,“吃水只能用竹筷子挑了”!(闽南话方言,意为没有得吃,连水都没得喝,用筷子挑水能够喝吗?!呵……)豆爸惊呼:不会吧??我不理睬,哼了一声,懒得理他。

    豆爸的家在全国最重男轻女的福建某地区,其家乡的重男轻女又是那里最出名的。想我的婆婆在连生两个女儿之后,毅然增产报国,生下第三个孩子(豆爸),终于如愿以偿得了个儿子。看着邻居都有2个男孩,又不甘心,顶着公公被开除公职、扣工资罚款的风险,想再来一个传宗接代的,不想,第四个是个女儿,就此结束其生产历程。当时找豆爸,豆豆的外婆就有些担心,因为豆爸的产地关系,她怕万一将来自己的女儿生了个女娃,会在婆家失宠。更何况豆爸是家里的独苗,传宗接代在他们家族中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哪家人没有生儿子,会想方设法继续生,直到有儿子,甚至现在70后、80后的年轻人也是这样)。还好,豆妈立场够坚定,要不,说不好,豆爸现在还打着光棍呢!呵……扯远了!还好,我生了个儿子

    第一次见识婆婆的重男轻女思想,就不同凡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天挺着五个月的肚子和豆爸一起去公公家吃饭。饭菜做得挺丰盛的。在饭桌上,婆婆突然亲切地问我:“小X啊,你们有没有去照B超呀?”我脱口道:“妈,照过了,都挺好的,您放心!”“我是说找个关系,去看看是不是男的,就生这么一个……”婆婆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公公打断:“照什么照,就这么一个,生男生女还不是都一样!”心底里闪过一丝凉意,还好公公英明,不愧是个文化人呀!

    吃过饭后,公公在客厅抽烟,我就到阳台看风景。随后,婆婆也跟出来了。她突然指着楼下一群玩耍的孩子说:“现在好像生男孩子的多,你看楼下玩的这些孩子,五六个男孩子,才一个女孩子。”我没有接腔,笑了笑,除了刚才饭桌上的话让我有些不快,更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接。随后,婆婆把目光收回来,落在我的肚子上,又说开了:“我看你的肚子和你大姐(她的大女儿)一样样,肯定是个男孩子!”(豆爸的两个姐姐都是生儿子!而且都是婆婆一手带大的。)我不爽,可是,还是脸带微笑回敬了婆婆:“妈,这生男生女的事,隔着一层肚皮,谁能说清楚。再说了,不管生男生女,你也就这么一个孙子或者孙女,只有这个跟你们家的姓吧。别人家儿子生得再多,可都是别人的姓呀!”婆婆一时语塞,她也许没想到我会这么回她的话。可我说的是理儿吧,她随后连连点头说是。可是我转念一想,得让她断了这个念头,于是接着说:“妈,不会我生了个女儿,你就不认我这个儿媳妇了吧?”她马上嗔怒道:“说什么话,都一样疼!”
自此一回合较量,我多少掂量出婆婆对孙子的渴望了。公公是不说,可是,就那个地方出来的人,半斤八两啦。否则,他当年也不会冒险积极造人。

    当然,这些在我的心里,根本不留阴影。其实,我更希望生个女儿。当时,也怕豆爸受地域、家族影响,拼命想生个儿子,所以,我也不断给豆爸灌输思想,旁敲侧击我可能会生女儿。说我们同事说我怀孕后越来越漂亮、肚子比较圆等,可能是个女儿。此后豆爸和我都将肚子里的小Baby当成女儿,才有了“豆豆”这个比较女性化的小名,和“她”聊天、唱歌。直至护士出来报说生了个儿子,豆爸愣在当场,连问不是女儿吗?

    讲完婆婆公公、豆爸,再讲豆豆的外婆外公,同样是老一辈人的观念。外公外婆自己生了两个女儿,因此特别希望豆妈能生个儿子,延续香火。更重要的是,外婆希望豆妈能母凭子贵。豆妈怀豆豆那会儿,外婆甚至跑到了南海去求佛,抽签。一回到家,乐滋滋的,悄悄拿出签条给我看,特别叮嘱不能告诉豆爸。我以为是什么神秘的事,原来,签条写着的诗词大意是:我会生儿子!哎……可怜天下父母心!豆豆一出生,外婆第一个电话打给外公,听说外公在电话那边大喊:“哇,真的吗?太好了!”一向内向的外公也有忘形的时候。想来,所有的老人家都是一个想法,就盼着晚辈肚子里装的那个宝贝是个男孩子,可以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还好生了个儿子,满足了四位老人家的愿景,皆大欢喜,算是不负众望吧。还好生了个儿子,不然,就老公在家那独苗的地位,就婆婆那种热盼的劲头,现在想来,不禁倒吸一口气,还好,生了个儿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