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知道感恩?
(2016-04-25 23:27:46)
标签:
付出舍得感恩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现在不少学校都在开展感恩教育,不少有识之士也都在为此大声疾呼。其实,现在兴趣的国学热,在相当程度上与此是相关联的。有人说过一句话:凡是提倡的,恰好是缺失的。仔细看看我们的周围,你就不得不感慨――这话说得真有道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最主要的我以为有以下四点:
其一,无条件的给予太多。听过好几个感恩教育的演讲,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讲起一个故事: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在饥饿难忍的时候,一位好心的老板施舍了他一碗面条,他这位老板感激涕零,但他对于生他养他,天天给他好吃好喝,让他吃饭穿暖的父母却不知感恩,面对父母偶尔的责备,他就可以夺门而去,离家出走。正所谓“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给予太多,就不会有人珍惜。就如阳光、空气和水,若非有人已经失去了它们,否则不会觉得它们珍贵。
现在的家长,大多对孩子比较溺爱;现在的老师,大多过于的勤奋,许多本该由孩子做的事情,全都大包大揽自己给做了。正应了那句话:一代懒汉培养一代能干,一代能干培养一代懒汉。我当然不是说家长或者老师在付出爱的时候还应该讲条件,而是说那些本该由孩子做的事情,我们最好还是交由孩子们自己去做去。这样一则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二则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感恩。
其二,付出的辛劳太少。我是提倡让孩子们适当吃一点苦的,现在的孩子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我常会给家长出一个主意,让他们回家做点家务,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甚至干脆找个机会让孩子去体验体验挣钱的辛酸。有句话讲:要想甜,放点盐。要让一个孩子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懂得生存的艰辛。小时候,我经常跟着母亲上山背柴,也只有在那样的山路上,一块普普通通的麦粑或者一个煮洋芋对于我来说就是难得的美味了。现在想起来,因为有了辛苦的劳动,那时路边每一口井里的水都是那么的甜。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学会感恩,那就得让他们学会付出辛苦的劳动,懂得每一份幸福背后都会有艰辛的付出。
其三,身边的榜样太少。一个只知道责备孩子、批评孩子,成天唠叨说教的父母或者老师,其实自己就缺少感恩之心。我从来认为一切的情感都是相互的,感恩也不例外。一个孩子应该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了自己生命,辛辛苦苦把自己养大成人;但父母也应该感恩孩子,孩子给了自己希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一个学生是应该感恩老师的,因为老师教给了自己知道,教会了自己做人;但老师也应该感恩学生,是学生的存在才有了自己这个职业,才有了自己这份收入,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每一位家长,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但是,即便如此,我们的社会还是有太多不懂感恩,甚至是忘恩负义之人,还有太多的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甚至是坑蒙拐骗,这样的社会环境无疑会培养出太多自私自利的人。
其四,教育的缺失。虽然作为一个老师,我极不情愿承认这一点,但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我要说,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现在有许多的惠民政策,有太多的资助项目,因为我们的宣传跟不上,因为我们的教育跟不上,到最后都成了“理所当然”,就像资助者是在欠被资助人的债一样。拿到资助的人不但不感激,反而还要问:怎么只有这么一点点?我不得不遗憾地说,许多时候我们真的没有能够把好事办好。
让孩子去做并且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用他们的辛苦和努力去赢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对别人给予自己的支持和帮助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告诉我们的孩子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你必须用你的“舍”去换你想要的“得”。这就是我能够给大家的一点未必成熟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