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阅卷中存在的问题
(2012-05-10 22:18:1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因为最近期中考试,所以想再谈谈考试阅卷的问题。
除了平时自行组织的单元检测外,现在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或者市县统测,都会安排统一阅卷。但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考试都有统一阅卷的必要。
那些着眼于科学性评价的考试,为了保证评价标准的同一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考试的组织者往往采取统一阅卷,流水作业的方式;但对于平时的检测,应该是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但在一些领导者眼里,统一阅卷从来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此,我就想来谈谈统一阅卷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统一阅卷容易带来责任心的流失。因为学生是别人的,成绩是别人的,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不是非常正式、正常严格、处罚非常严厉的考试,阅卷老师的责任心常常会因此而大大降低。无论是阅卷还是累分的出错率均会较平时为高,更加上阅卷老师对学生平时表现毫不知情,因此教师也没有纠错的意识。
以文科为例,一个基础知识很扎实的学生,可能仅仅因为书写不够好,作文却被打了很低的分数;相反,一些基础知识很弱的学生,可能因为书写还不错,作文却得了高分。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二者之间可以划等号,但我们似乎也很难否定这二者之间其实还是有一些必然的联系,一般情况不会出现太大的反差的吧?
同时,单调乏味的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也容易导致阅卷教师的疲劳并因此而引发错误。如果我们的统一阅卷又没有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我们就很难保证没有一些老师出于各种原因在给不同班级评分的时候采取不同的标准和尺度,通过压低或者抬高分数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和意图——或为维护自己的虚荣心,或为巴结讨好他人,或为故意示弱以麻痹对手。
其二,统一阅卷容易带来灵活性的缺失。因为有责任心的流失,也因为不是自己学生的试卷,学生得分多少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于是,一些老师出于省事,往往照参考答案阅卷,这就带来了所谓的“标准答案”问题——其实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所有的答案上无一不是标着“参考答案”字样的,但一到阅卷老师手里,“仅借参考”的答案变成了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理由很简单,这是上边给的,是自己可以不动脑筋就作出判断的。
至于其它的答案,几乎不在阅卷老师的脑子里。第一,他不用去为各种千奇百怪的答案“杀死”自己的脑细胞;第二,我评判试卷的“标准”从来就是“统一的”,也是符合要求的,是最没有争议和最具权威性的。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些老师,从阅卷开始至阅卷结束,甚至都没有好好读过他负责评阅的试题,至于读完甚至自己做完整套试卷的老师,恐怕就真的是凤毛麟角了。
其三,统一阅卷不利于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统一阅卷对前一阶段教学情况的反馈,只能通过抽样调查来加以了解,如果不曾做过此项工作,每个老师所能了解的就只有自己所评阅的题目的情况,缺乏对整个试卷情况的掌握。更不用说对于学生个人答案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改进今后的教学,特别是因材施教是没有多少裨益的。即使遇上一个特别认真负责的老师,他也需要重新进行重复劳动,再行审阅所有试卷方可作出判断。
综上所述,统一阅卷自然有其优势,但也有不少难以克服的劣势。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考试的性质,合理选择阅卷方式,不要滥用统一阅卷;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选择了统一阅卷,就应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同时还必须将试卷分析工作做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