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课”和“听课”
(2011-05-05 18:28: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有一个朋友对我关于“看了许多课”的话有看法,认为我说错了——这课怎么能看呢?应该是听才对!其实不然。
第一次听人说起“看课”,还是十六年的事情,当时四川宜宾地区教研室特级教师陈定中教师,在会间闲聊时和我说起他的一个习惯:听课不坐后排,而是坐在讲台的旁边,主要不是去“听”教师讲了些什么,而是“看”学生有什么样的反应。初时觉得很惊讶,后来细细一琢磨,觉得此间大有深意。
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讲,“看”所能获得的信息比起“听”来说要多得多,要全面得多;对于所获得的信息,看到的也比听到的更利于记忆,效果也更好。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的知识讲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一“讲”到底。学生呢?有自学,有讨论,有实验,有操作,有探究,……也不仅仅是用耳朵听得清楚听得明白的。再有,这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效果,这更不是用耳朵能够听得来的,恐怕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去观察。
如果我们不把课堂仅仅当作展示教师才华的舞台,而是当作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舞台;如果我们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教师教得如何,而主要是学生学得如何。那我们走进课堂,就应该多去“看”而不是“听”。所以,“看课”其实比起“听课”更加确切。
从“听课”到“看课”,其实还有一个评课者的思想观念问题,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主体,我们就不会那么在意教师“讲”得如何,而更加关心学生“学”得如何,“做”得如何。孩子们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都应该成为我们对课堂效果进行评判的依据。所以,我们走进课堂,必须睁大自己的眼睛,要仔细去观察,不仅观察教师,更要观察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