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徐志东之文本 |
这是一部很安静的小说。仿佛一个人,坐在你对面,悄声的诉说,你以为自己并没有听见,但是却把其中细节与人物记住了。如果你正在年轻,且经历着或经历过大学生活,不经意就会被它拨动了心弦,一切自然而然。
现在的大学,塞满了各色人等,喧嚣的校园像是一个遭受过情感打击的少女,满怀心事。不过,在这个被形容为半个社会的地方,总有些东西还没有消亡,诸如大部分学生心底不能释然的迷惘。作为“80后”一代,迷惘,似乎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迷惘自大学开始,一直贯穿于他们的整个青春。
大一懵懂,大二惆怅,大三开始紧张,大四就是消逝了。大学里多的是四处游荡不知所以的学生,唯一可以压迫他们的词就是“现实”。在这里,爱情似乎成了消融“现实”最好的良药。有了爱情,生活开始丰富多彩起来。大学里,没有爱情会被耻笑的。小说中的夏小川有爱情,秦秧有爱情,苏荷子有爱情,肖纾有爱情,程若枚有爱情,昕希也有爱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与哀愁。
小说《落樱》对于大学里的爱情表现得比较全面,其中最冷艳的光芒来自爱情身处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那种状态,这种状态甚至波及到了她们上一代的父母身上。夏小川的妈妈在得知成木休学后对成木的态度立刻开始冷淡下来,转而把一辰视为自己女儿的理想配偶。当然,被拆散的爱情,不止来自于父母干涉。夏小川为什么在爱情上栽了跟头,坏就坏在一辰和很多男生一样,生怕爱情耽误了自己的一生,怕承担责任,而夏小川原来是不了解他的。
作为夏小川的影子,昕希是整部小说的另外一条主线。两人之间都心存美好的念想,单纯之极。不同的是,夏小川出生在城市,有富裕的家庭背景,小时候学过钢琴,且过了十级,又被母亲逼着练过毛笔字,昕希出生在大山里,有妹妹在念高中,弟弟在念小学,母亲务农,阿爹采矿。然而所有这些不同,并不妨碍她俩成为好朋友。自她们第一次见面这种友谊就开始了。当时,夏小川这样认为——“我是相信缘份的,所以我固执地以为我们一定可以成为好朋友”。
为什么会是这样?或许是“性相近”使然。反观身边的秦秧、程若枚等同学,基本是各有各的打算。故事以夏小川与昕希的相遇开始,以昕希的手记收尾。行文过程中,多次呈现出死亡的场景,奶奶的死,艾梓的死,昕希阿爹的死,最后连夏小川也选择了死亡。其实在她临死之前,读者并不能感觉到她最后的归宿。夏小川的死,很突然,如果她活着,同样会活得很好。
夏小川为什么会选择死亡呢?从小说的一开始,她就一直与这个世界抗衡着,始终回避着一些东西,但当她被家人抛弃,被朋友耍弄,被爱人伤害时,精神世界一下子就垮塌了。但对比起来,昕希所承担的压力与所承受的苦难,要比夏小川重得多,为什么最后夏小川选择了自杀,而昕希却安然地接受了酒吧老板的钱,又努力地考上了研究生。答案就在作者米小苏的笔下——昕希是长女,有弟弟妹妹还有母亲,他(她)们都以昕希为精神支柱和生活的依靠,这一切注定她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而夏小川呢,自小衣食无忧,不知道什么是苦难,只是从身边朋友的家庭中,才零星了解生活的艰辛,所以她才无法忍受生命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伤害,在生活的旋涡面前,几乎未加挣扎就被吞噬了。
作为一部悲情的青春小说,故事里的夏小川从开始到最后都很忧伤,仿佛是这种忧伤把她一步步带向了死亡。忧伤中的夏小川开始相信宿命,宿命便给她了这样一个安排。小川是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相信这个微笑是最真实的。或许,在夏小川的心里,死亡是她与这个世界抗衡最无力也最直接的利器。
现在的大学,塞满了各色人等,喧嚣的校园像是一个遭受过情感打击的少女,满怀心事。不过,在这个被形容为半个社会的地方,总有些东西还没有消亡,诸如大部分学生心底不能释然的迷惘。作为“80后”一代,迷惘,似乎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迷惘自大学开始,一直贯穿于他们的整个青春。
大一懵懂,大二惆怅,大三开始紧张,大四就是消逝了。大学里多的是四处游荡不知所以的学生,唯一可以压迫他们的词就是“现实”。在这里,爱情似乎成了消融“现实”最好的良药。有了爱情,生活开始丰富多彩起来。大学里,没有爱情会被耻笑的。小说中的夏小川有爱情,秦秧有爱情,苏荷子有爱情,肖纾有爱情,程若枚有爱情,昕希也有爱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与哀愁。
小说《落樱》对于大学里的爱情表现得比较全面,其中最冷艳的光芒来自爱情身处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那种状态,这种状态甚至波及到了她们上一代的父母身上。夏小川的妈妈在得知成木休学后对成木的态度立刻开始冷淡下来,转而把一辰视为自己女儿的理想配偶。当然,被拆散的爱情,不止来自于父母干涉。夏小川为什么在爱情上栽了跟头,坏就坏在一辰和很多男生一样,生怕爱情耽误了自己的一生,怕承担责任,而夏小川原来是不了解他的。
作为夏小川的影子,昕希是整部小说的另外一条主线。两人之间都心存美好的念想,单纯之极。不同的是,夏小川出生在城市,有富裕的家庭背景,小时候学过钢琴,且过了十级,又被母亲逼着练过毛笔字,昕希出生在大山里,有妹妹在念高中,弟弟在念小学,母亲务农,阿爹采矿。然而所有这些不同,并不妨碍她俩成为好朋友。自她们第一次见面这种友谊就开始了。当时,夏小川这样认为——“我是相信缘份的,所以我固执地以为我们一定可以成为好朋友”。
为什么会是这样?或许是“性相近”使然。反观身边的秦秧、程若枚等同学,基本是各有各的打算。故事以夏小川与昕希的相遇开始,以昕希的手记收尾。行文过程中,多次呈现出死亡的场景,奶奶的死,艾梓的死,昕希阿爹的死,最后连夏小川也选择了死亡。其实在她临死之前,读者并不能感觉到她最后的归宿。夏小川的死,很突然,如果她活着,同样会活得很好。
夏小川为什么会选择死亡呢?从小说的一开始,她就一直与这个世界抗衡着,始终回避着一些东西,但当她被家人抛弃,被朋友耍弄,被爱人伤害时,精神世界一下子就垮塌了。但对比起来,昕希所承担的压力与所承受的苦难,要比夏小川重得多,为什么最后夏小川选择了自杀,而昕希却安然地接受了酒吧老板的钱,又努力地考上了研究生。答案就在作者米小苏的笔下——昕希是长女,有弟弟妹妹还有母亲,他(她)们都以昕希为精神支柱和生活的依靠,这一切注定她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而夏小川呢,自小衣食无忧,不知道什么是苦难,只是从身边朋友的家庭中,才零星了解生活的艰辛,所以她才无法忍受生命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伤害,在生活的旋涡面前,几乎未加挣扎就被吞噬了。
作为一部悲情的青春小说,故事里的夏小川从开始到最后都很忧伤,仿佛是这种忧伤把她一步步带向了死亡。忧伤中的夏小川开始相信宿命,宿命便给她了这样一个安排。小川是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相信这个微笑是最真实的。或许,在夏小川的心里,死亡是她与这个世界抗衡最无力也最直接的利器。
PS:文章是网医的,我只承担部分修改与推荐工作,但在发表的时候却阴差阳错的署了我的名字——“满袖”,视为网医用了“满袖”这个笔名发表便好理解了,好在文末附的地址与原名都是网医的,这样稿费也不至于再错我的名下了。其实,这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苏妹妹为她的读者带来了精彩的阅读盛宴。喜欢的读者不妨买来一读,您亦可到作者的博客里享受文字深处更多的细枝末节——http://blog.sina.com.cn/m/mixiaosu。
后一篇:两个张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