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与添加(再说禅意45)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文化 |
分类: 近期新诗作 |
2010年,那可真是个博客时代,我在博客上贴了一篇小文章,有六七百人读过,四十多人留贴评说。那小文题为《关于一首小诗的添加》,全文如下:
我的一位学生,对我的禅意诗一直比较感兴趣,除了自己读外,还把我的诗转贴、抄写赠送他人。前两天还请我去给她所在学校的文学社开了讲座,解读禅意诗。讲座那天,这位学生还就我以前的一首小诗《夜来香》做了添加修改,并问:这是否就是我当时省略的部份。这事虽小,可在文学日见清冷、诗歌日见清冷的今天,她对诗的这份用心,还是给了我——这样一个诗的守望者不小的感动。
我的原作《夜来香》全诗是这么写的:
《夜来香》(禅意诗)少木森
会生活的人
早把香甜的梦搂紧
你呀,还在期待着……
蝉声,撕咬什么
如翻阅一本艰涩的辞典
她做了小小添加,每节的尾部各加了一句,成这样:
会生活的人
早把香甜的梦搂紧
你呀,还在期待着……
谁的来临?
蝉声,撕咬什么
如翻阅一本艰涩的辞典
读——夜是什么
——宠大,空洞!
哈!这诗似乎真可这样写!但我当时没有这样写,如今反复读了多遍,仍然觉得我不会那样写,也确实不想那样写!只是我觉得她添得不错,读起来特别有味道!就写了这些文字把它推介出来,供大家品评,也恳请列位下下断语:这两首诗到底哪一首更好?下次有机会再选入集子时,我就选大家说的更好的那一首!
记得于燕青女士在评我的诗时,曾经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诗人的作品发表之后就不再属于诗人了,我指的不是知识产权问题,我说的是读者品读一篇文章,本身就是一次再创造,且与作者无关了。”的确是这样,诗只有读者的参与和再创造,才会葆有活力,才成其为诗。
那样一个博客时代,对于我也可说是一个诗的时节、一个禅意诗的时节,我已经较少把诗拿出去发表,而多在博客贴出,与博客进行分享和互动。《关于一首小诗的添加》这小文章贴出后,引来了40多个评论跟贴,这是让人感动的,何况跟贴多颇见诗心禅意。这就不仅让人感动,而且满心欢喜了!星云大师说:人生最珍贵的部分,不是财富,而是“欢喜”!相关跟贴,我且欢欢喜喜地选录之:
今今:
诗歌的理解是较主观的感觉。
自己的一首诗被品出多意,也是其价值所在。
《夜来香》添加的挺好的。
大河:
有这样诗人的人,就会有诗!
我来也:
我觉得应尊重原创!
学习你的宽厚侍人的品质!
李然:
添加的也可以,但读起来诗味淡了,没有原诗耐读。问好!
西西:
美好的诗。美好的事。
老铁:
添加得还好,可读、晓畅;但原作含蓄、凝炼、诗味更浓!诗味在品,说白了,那就无所谓“品”了!
守望者:
不加。
一页风景:
其实如果要加的话,不同的读者可以加不同的内容。
沙木贤:
我以为还是不加的好!所谓诗的微言大义就是要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添加之后就就没有了原诗的语言张力,也截断了读者可以飞翔的想象的翅膀。少木森算得上是中国禅意诗高人了,他的炼字造句以精准为宗旨,已经达到了少一字不能达意,多一字必成蛇足的境地!所以年轻人不可以轻易言改,说是二度创作是无可非议的!不是说散文和诗歌多要给读者留下二度创作空间吗!禁锢读者想象力的作品肯定不是好作品,散文如此,诗尤其如此!
门外之谈,不知妥否? 问好祝福!
柳似伊:
还是不加的好。不加更给人回味与想象的空间。
庐东中中:
读出另一首诗来。
天使小鱼儿:
还是原作想象力大!
浩桓:
不管最后添加不添加!
这已经让我欣赏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一隅人人渴望、四季相宜、风味独特的诗心禅意景观。
佳丽嫫嫫:
读到好博文,看好这文章。欣赏问好!顶
但愿诗如一缕清风般萦绕我们身旁:几度秋凉,今又秋凉,鸿雁捎书,寄去素笺芬芳。
老狼:
首先是情谊在荧屏中延伸,添加不添加且不在意,祝福在键盘中继续!
甲鱼哥哥:
很有意思的阅读!
彭城人:
我不主张添加!把它看做一种读法,倒是不错!
图片十分精美啊!您拍的吧?
三春晖:
您的学生理解的很到位,她加的空洞,庞大,对照上下文,无疑很是合理的一种指向:夜来香过分多情,自寻烦恼。
芥子人:
谢老师一样的朋友到芥园留印。我觉得还是不添加的好,因为好诗要留下足够的意境和味道,像茗品入口。但我欣赏您的学生对诗的那份情,那份爱!
笔耘:
还是不添加为好,让人发挥更多想象,就像没有院墙的别墅,显得空间无限;添加了,就等于砌了院墙,限制了空间。不过添加后,禅意虽减退,胸臆抒发了,而是另外的一种诗了。年轻人喜欢快人快语,中年人喜欢三思而行;老年人喜欢寡言少语……春花秋月、春兰秋菊,各有所爱,仲伯难分哦。就看谁写、谁看?不知然否?
心如止水:
原作更耐人寻味!
水中仙子:
还是原作含蓄,不喜欢添加后的改动……诗味顿减……感觉太白……没有嚼头。
邓叶艳:
原诗好,有丰富的弹性和张力。添加后的诗视角缩小,再创造的空间变窄了。
小凤:
文学本没有最好的极限。只是改的人多了,也便有了比较的理由。
不过,原作毕竟禅味更深一层。后者只是附上自己的理解和延伸……也不错。
竹枝因:
原创更宽厚!
平平:
原诗更好,意境更远更深厚……
支持第一首!
刘军龙:
加了,诗就具体化了!具体的东西仍然有模糊的:谁的来临?可能局限于人物。谁,却是模糊的,仍有诗的张力;“——宠大,空洞!”她仅是一读者的填充!不能说她就是失败,但最少她懂得你的诗的走向!可说实在的,原诗好,诗在于不同的读者用自己的思想去填充!这样说来苦笑:诗原来是代数方程式!
水边伊人:
不填也好,让人自己去想,也许会有更好的想出来。哈哈哈。无声胜有声嘛!
平淡似福:
那夜
非他夜
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
从表象到内含
意境……
亦如此
祝秋安!
垛山人:
添加的诗更适合我,只能这样说。
祥子与虎妞:
不加更好些,余味无穷。意境更深远些。学生才疏学浅,妄加评论了,望少木森老师见笑了。
昌政姿态:
原作好。添加之后,太满了,压迫了想像的翅膀。
问少木兄好。
非常名:
简单回答,原创者不能加;也可以说,读者人人可加.
肯定鼓励学生的同时,让其明白诗的特质是什么.
原创含畜,蕴藉,给人更大的想象联想空间,可二度创作。
就凝练而言,原创是恰到好处,不可加一字。
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所以,读者人人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阅历,情感,心境,需求去见仁见智的读出原诗之外的东西。这就是读者人人可加。
您是诗文高手,这样征询博友意见,目的无外乎,让更多人了解怎么写诗、读诗.很好!乐意参与,献丑弄斧了。
有趣的是——几年后,我的又一首小诗又遇到了要不要添加的问题。我的原诗这样写:
期待谁的来临
我泡一壶茶茶香袅袅
门外有风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门外有风
我泡一壶茶茶香袅袅
期待谁的来临
还是我那位学生建议添加,您也再发表个意见吧——添加?不添加呢?
《期待谁的来临》(添加后)
期待谁的来临
我泡一壶茶茶香袅袅
门外有风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门外有风
我泡一壶茶茶香袅袅
期待谁的来临
我期待的人始终没有来过
我问自己:原谅不原谅他
也问自己:还期待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