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45)——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年选文化杂谈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45)——
孙欲言:哲人姿势,也是闲情
这一次选稿时,题画的诗共有四组,只选了孙欲言这一组。题画诗往往是在国画留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也就是“给画添韵”的一种艺术,即如清代学者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古之及今,题画诗出现过诸多卓异妙品,比如,宋代苏东坡为好友慧崇和尚画作《春江晓景》所题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如今慧崇的画已不传,苏轼这首题画诗却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妙品。再比如,元代书画家管道升曾经奉皇太后的旨意画梅,并题诗云:“雪后琼枝懒,雪中玉蕊寒。前村留不得,移入月中看。”到如今也是画已不传,而诗却流传着,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当然,我选孙欲言这一组诗并说了上面的一大段话,并不是拿这诗来与经典的题画诗做比对评价,只是想借此说明,题画诗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要体现其“给画添韵”艺术特色,用古体诗题画应当如此,用现代新诗题画也当如此。
孙欲言这一组题画诗,的确在做着“给画添韵”的努力。他对《知音》如此题写:“有歌,就可以彼此/舒畅了心胸/倾吐//有笔,就可以互相/恣肆了浓墨/泼洒//有情,就可以依依/缠绵了话语/眷恋//有心,才能不说一言/只默默相对/就知音”。这文字并无画面感,却是对画面的深化与引申,抒发诗人的感情,表达诗人的见地与启悟,诗传画外意,给画添韵,添哲思,甚至添上了禅意。
诗人孙欲言对《鹤》的题写,一样致力于“给画添韵”。“似在清寒的雪野/悄然站立、沉思,那一片/迷人的苍茫,隐约显示/天地的背景”。诗人似乎在努力化诗笔为画笔,以诗句勾勒着一鹤独立于苍茫天地间的画面,那可真是“一个哲人姿势”的鹤啊!然后,诗人又由面到点,细致点染与勾画:“白,是亮色的羽/黑,是生命的轮廓/红,是不息的智慧和焰火”。画面感强化了,彩色更丰富了,天地一时为之苍茫与朗阔,生命一瞬变得更加智慧与鲜活……评这诗时,我想起了唐代李翱的经典禅意诗:“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唐.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以鹤喻人,高洁飘逸,看上去就是哲人姿态,就是自在自由的高逸之风,如云在青天,卷舒自如;如水在瓶中,恬静安祥,清光可鉴,把握当下,安禅如命,故尔“也是闲情”……于是乎,“心灵在激荡,在/回味无穷的含咏中,只/摆出一个哲人的姿势/或者,也是闲情”。诗意继续拓展、弥散,诗境更显邈远清幽,哲人如鹤,鹤如哲人,我们若与鹤一道安禅如命,何必还去做太多的他思他想,真就是一句“也是闲情”了得!(少木森)
附:孙欲言《题画诗》(组诗)
荷
出于清水,也
不拒绝污浊,清逸的身姿
总把人的目光点亮
那二、三朵盛开的
鲜艳,其实已经洗去了
浓妆,露出自然
无法摒弃的天性
本色,符合孤独的审美
静默于群落的喧嚣
它,在红尘里
遗世独立,也笑傲指点
永远,内蕴非凡
知
有歌,就可以彼此
舒畅了心胸
倾吐
有笔,就可以互相
恣肆了浓墨
泼洒
有情,就可以依依
缠绵了话语
眷恋
有心,才能不说一言
只默默相对
就知音
紫藤牡丹
不渲染富贵
已是锦簇一团
浓墨重彩,夸张了
生命的奢华
不是故意反转
道路曲折,柳暗花明
繁华,有时不经意
会凋落,像花
但是,此时不需要
担忧,只要看着这喜庆和
夺人眼目的灿烂
就兀地哑然
鹤
似在清寒的雪野
悄然站立、沉思,那一片
迷人的苍茫,隐约显示
天地的背景
白,是亮色的羽
黑,是生命的轮廓
红,是不息的智慧和焰火
心灵在激荡,在
回味无穷的含咏中,只
摆出一个哲人的姿势
或者,也是闲情
原载《2015—2017东三省诗歌年鉴》(吉林出版集团)
诗人简介:孙欲言,本名孙涛,1992年开始尝试创作诗歌,出版诗集《影尘无踪》、《虚空里的盛宴》,入选《读出的禅意:中国当代禅意诗选读》《读出的禅意:2015年度禅意诗选读》《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等,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诗人诗观:做心灵的歌者,灵魂的歌者,呈现自然的面目,真实的面目。
这是"禅意少木森"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