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30)——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年选文学/原创文化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30)——
张广智:一如秋叶,薄过桃花
开讲座时,曾经用了电视连续剧《湄公河行动》的一句经典影评:“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把黑暗挡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这话说的是我们的公安战士、国安英雄们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充满正能量。
不过,我引用这话其实是想说另一个问题,说我们的每人的性格里也有阴暗与阳光的两面,往往有两个自己存在着,互撕着。一个阴暗的你挡住阳光的你,你就难于看见阳光;一个阳光的你挡住了阴暗,你就不那么阴暗了。而这个真正能为我们挡住阴暗、甚至挡住黑暗的另一个你,其实是你光明的本性。所以,我们说修炼修行,其实也就是不断唤醒那一个能为自己挡住黑暗的“本我”、“本性”。诗歌对于诗人来说,就是一种诗意的修行,一首诗就是诗人对“本性”一声召唤,借此挡去自己阴暗的一面,展现心底的阳光。请听,诗人张广智如是说:“秋风推送。黄叶舞魂/一片又一片/在万里辽阔的江山上上下下/不知哪一片是我的完成式/不知哪一刻可以拥抱泥土的芳香/一如落叶/身轻如羽/匆匆过客而已”(《一如落叶》)。他藉借落叶,声声唤着自己的灵魂,要让自己那个如黄叶舞动的灵魂,“不会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壅塞河流/或某个人的记忆” (《一如落叶》)。
分析另一首诗《我一直沉醉在花香里》,我们看到,诗人张广智还要“拨云见日”,尽管“风凝结/我宁愿相信手掌上的雪还没有融化/千年的路途”,诗人希冀着以一种毅然决然、勇猛精进的人生姿态——“攀在岁月的肩头/我瞭望前世的花开”。可以说,诗人仍然是藉借花香,进行着一种禅意启悟,一种诗意修行,一声声唤着本我,唤着灵魂。于是,“听到一个人的脚步抵达花香更近/突然离遥远更远”。这一个人是谁呢?就是“那个把黑暗挡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的人,就是本我,就是光明本性,就是灵魂!只有当他被唤醒唤回,才使得“我一直沉醉/在暴风雪来临之前的花香里/一动不动”。甚至使我人性里另外那一个可能挡住阳光的自己,“冷落了嗅觉/孤独了自己的影子”。
附:张广智《一如落叶》(组诗)
一如落叶
秋风推送。黄叶舞魂
一片又一片
在万里辽阔的江山上上下下
不知哪一片是我的完成式
不知哪一刻可以拥抱泥土的芳香
一如落叶
身轻如羽
匆匆过客而已
我不会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壅塞河流
或某个人的记忆
蝉翼薄在路上
老天倒扣烧红的铁锅
风的悲悯
啜泣在骄阳的背面。月如钩
蝉翼薄在路上
等待一阵秋风提前狂扫
丰盈的身段
金黄的果实
全在今天下午侧身而过
我躲避炙烤。用心
把每一个夜晚一段一段切开
你的夏天
支在啤酒杯上时梦时醒
流向天空的桃花
是在一个夜里
遇见
流向天空的桃花
水母也模仿她倒映在水中的样子
轻薄了自己的年龄
桃花依旧
春风不语
我的视线在天空中埋下了伏笔
日子薄过灿然一笑的桃花
轻如我的生命
一朵桃花的隐喻
一朵桃花
极像春天里一个人的脸部轮廓
绯红。娇艳欲滴
落在春风里的脚印
是我千里迢迢的问候
在漫山遍野桃花的隐喻中绽放
一朵。两朵。三朵
我笑春光
总是明媚
在我十年前立此存照的桃花丛中
残存至今
像阳光剩余在路上
目光向下
我怎么找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
只看到一张四分五裂的脸
链接留在尘世的倒影印在高高的天上
我止住呼吸
在城市的街道旁把雪花镂空
搓搓手
思想另一个方向
就像阳光剩余在路上
等待前世的雪花在今夜由白变红
我一直沉醉在花香里
拨云见日。风凝结
我宁愿相信手掌上的雪还没有融化
千年的路途
攀在岁月的肩头
我瞭望前世的花开
听到一个人的脚步抵达花香更近
突然离遥远更远
我一直沉醉
在暴风雪来临之前的花香里
一动不动。冷落了嗅觉
孤独了自己的影子
(原载《大河诗歌》2017年冬季卷)
诗人简介:张广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见于《星星》《诗歌月刊》《中国诗人》《时代文学》《奔流》《大河诗歌》等全国各地报刊,入选《中国百年新诗经》《新世纪诗选》《2015中国诗歌选》《中国网络诗歌年鉴》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串起心情的碎片》。现居河南驻马店,系天中晚报社副刊部主任。
诗人诗观:写诗是生命的体验,为了体悟生命的禅意。
这是"禅意少木森"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