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21)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年选文化杂谈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21)——
以平实的语言写隐秘的诗情禅意,这个不容易!而樊德林这一组诗做到了,写出味道来了,简洁、隽永、蕴藉,颇耐人寻味,颇让人享受。
“一片叶子打坐在枝头/整个秋天/突然卸下重负/变得轻盈”(《隐秘》)。语言是平实的,情绪是隐秘的,跳出逻辑真实,融着心灵真实。一个人,如果真心诚意地看到“一片叶子在枝头打坐”,那么他看到的“整个秋天”会是怎么样呢?那真可能“突然卸下重负/变得轻盈”!这——便是诗人心灵的真实!可以说,诗人樊德林像在与你谈心,以心换心,娓娓道来,所以颇入人心。那一片打坐的叶子,真让人心底感受到宁静从容的禅意。
不过,诗人笔锋突然一转。以“人的修行”与“叶子打坐”对比,“一个人在经文里修行/他的背影/与无边的夜色相比/缺少一点凝重”(《隐秘》)。一片叶子在枝头打坐——是轻盈的!而一个人在经文里修行——是缺点儿凝重的!诗人要说什么呢?足够隐秘的!是要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吗?即所谓“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唐.神赞《空门不肯出》)。似是,也似不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不过,这样联想与解读,还真不是没有道理——世界这么广阔,这么生动,如果我们只会钻故纸堆,驴年出得去!不如放下经书,跳出书卷,融入自然,看一看那枝头的叶子在那儿轻盈吧!让那些枝头叶子宁静着,为你“叶叶起清风”啊!
樊德林另一首诗也说叶子,保留着原有特点,用平实的语言诉说着隐秘情愫情绪和意境。他说:“秋天的那些树/在风经过时/会拍一拍身上的叶子/叶子什么也没说/它们之间/隔着一层薄薄的安详”(《安祥》)。诗人或许在尝试着以清醒、深刻而超脱的眼光来看身边的树,看身边的生命,感受“风”对“生命”的光顾与经过。实质上也就是尝试着用出世的心来洞察世间万事万物,所见所感,或许就有着一种“尘劳迥脱”的不同感受,有一种隐秘而悠然的禅意。
借用明代沈颢说山的句子来说事吧!这里,与其说他在说山,实质上可说他在说漫山叶子,他说:“山于春如庆,于夏如竞,于秋如病,于冬如定”。春天叶子欣然热闹,如搞庆典;夏天叶子葱郁茂盛,如搞竞赛;秋天叶子则颓然衰败,如生着病;冬天叶子最为了然,如老僧入定。那么,诗人写的叶子呢?到底“如病”,还是“如定”?到底是秋天的叶子,还是冬天的叶子?换一种说法,诗人樊德林是把可能“如病”的秋天叶子,写得“如定”了。如老僧入定,那叶子也就“在枝头打坐”,也就“轻盈”,也就禅意!
诗人樊德林还期待着这些风把“我”如“叶子”吹落:“一场秋风将我吹透/我要像成熟的果实一样/俯冲向大地/会有一声微响/与寺院里敲打的/木鱼声重叠”(《微凉》)。这是一声微响吗?响在人心上,就不是微微响了,而是能震荡“世间念”的一响,如木鱼,与木鱼声重叠!只是在这诗里,这一声响到底还是被一个僧人的诵经声干扰和抵消了,而且颇有点煞风景的感觉:“一位僧人长跪佛前/长明灯下/他诵出的经文/微微有些凉意”(《微凉》)。于是,诗意到此又变得“隐秘”起来,或许让我们又想问:诗人要说什么呢?依我这样解读的话,诗人就是借叶子与诵经人来说禅呀!(少木森)
附:樊德林《隐秘》(组诗)
一片叶子打坐在枝头
整个秋天
突然卸下重负
变得轻盈
一个人在经文里修行
他的背影
与无边的夜色相比
缺少一点凝重
安 详
秋天的那些树
在风经过时
会拍一拍身上的叶子
叶子什么也没说
它们之间
隔着一层薄薄的安详
我期待
一场秋风将我吹透
我要像成熟的果实一样
俯冲向大地
会有一声微响
与寺院里敲打的
木鱼声重叠
一位僧人长跪佛前
长明灯下
他诵出的经文
微微有些凉意
青瓷里的睡莲
仿佛
供着的神灵
我倒映其中的脸
还未开过光
安 放
一片落叶
经过我的发梢
穿过我的身躯
最后落在大地上
我走过去。带起的
风裹着尘土
飘在落叶上
落叶和我
都只留给对方
一个孤独的背影
坐在秋天深处
坐在秋天深处
我试着与这个世界和解
请原谅我这个过客
所有的无知与罪过
请允许我在肉体和灵魂
之间忏悔,并流下眼泪
请相信,我已平息
内心的风暴——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
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选自2017年第5期《辽西风》诗刊。
诗人简介:樊德林,生于80年,南阳人。诗歌等见于《诗刊》《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潮》《诗林》《绿风》《北方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草原》《青海湖》等刊物,著有诗集《沉湎》。
诗人诗观:写诗是一种自我修行,自我磨砺,自我还原!
这是"禅意少木森"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