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6)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年选张太成文学/原创杂谈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6)——
张太成:礼佛写诗,无非问心
又读到张太成一组礼佛的诗,我说一个“又”字,是由于他的诗是第二次入选这个《读出的禅意》书系了,而且上一次也是写礼佛的。
礼佛而写诗,自然要问心。可以说,张太成的一首首诗,甚至是一句句诗都是对心的观照与扣问。“寺殿里传来的/众僧轻柔的诵经声/让我浮躁已久的心/立刻平静了下来”(《把我迎进海会寺》)。这平静下来的心,听着“在日夜弾奏着的梵音/弥漫寺空” (《海会寺》),如听天籁。何况,诗人早已“寂感神应”,竟然能从“唇边嘟嘟哝哝的香客,跪在蒲团上/拜佛;条案旁的尼姑,轻轻地/敲打着木鱼,眼睛半闭半睁”之中,听出了平静清凉,“只有躲伏在罗汉松枝丫上的知了/在拼命地喊热,与木鱼轻柔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海会寺的夏季》)。这该是多么的“用心感应”,又是多么的“不用心于其他俗事”——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听到的是梵音,是清凉,是自己那颗心的清净而自由地跳动。
倘若换过一种说法,礼佛而写诗,可说那也是一种修炼修行。既是修炼修行,其实就是在寻求佛禅所说的最根本的两个字:“觉悟”。何谓“觉悟”呢?那就是“见我心”,不要只见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心,那就不是“觉悟”了。“心”永远都在那里,等着你唤醒!唤醒了心,你就“觉悟”了!
我这样说,或许会被方家堪破,说我好像既在佛禅的语境里说事,却更在“心学”语境里说事。是的!最近谈禅时,我经常谈到“阳明心学”,经常用“心学”来与禅学比对照应,因为“心学”的精要之处其实在于儒道佛三家的会通与融合。儒家的核心是“仁”,道家的核心是“道”,佛家的核心是“空”;儒家说人道,道家说天道,佛家说心道;因此,就“心性”而言,儒家主敬、道家主静、佛家主净……到了王阳明那儿,他说“万化根源总在心。”只要把自己的“心”找回来,敬、静、净就全了,仁、道、空就全了,人道、天道和心道就全了……那么,我们修心养性,其实也就简明了,那就是要不停地“唤心”“找心”。王阳明有很形象的比喻,说“心”永远都在那儿,只是有时是睡着了,你得经常唤它,唤醒了也就是找回心了,找回本心了,找回清净心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唤”这一颗心,进寺礼佛,也是一种“问心”、“唤心”的方式。你看,诗人张太成既礼佛又写诗,无非就是要问心唤心。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那“打禅的住持妙慧”,“神情怡然/闭目盘膝,面朝河的下游/坐在树下方凸出河水的平石上//平石下,一汪清泉清澈见底/水中倒影也闭目盘膝,面朝河的下游/坐在凸出河水的平石上,静静坐禅”(《在玉带河坐禅》)。他那“一汪清泉清澈见底/水中倒影”,不正是被诗人诗意化了的一颗清净的心吗?倘能见证到这一颗美妙的清净心,是何等的功德事呀!(少木森)
附:张太成《海会寺写生》(组诗)
把我迎进海会寺
一条乡村水泥大道
东边耸立起九个山头
西边耸立起九个山头
就像是十八个罗汉
一路,把我迎进海会寺
山洼里的海会寺
周围都是耸立的青山
远远望去,仿佛一朵
盛开的巨大莲花,重重
寺殿,恰似展露的花蕊
经阳光一照耀
反射出七彩光芒
寺殿里传来的
众僧轻柔的诵经声
让我浮躁已久的心
立刻平静了下来
海会寺
背靠青山
面朝田垄
门前的水泥大道
如一条卧伏的长龙
可以随时游向天涯海角
不远处古老的玉带桥
宛若横立的一架古铮
玉带河水如长长的铮弦
在日夜弾奏着的梵音
弥漫寺空
海会寺的夏季
殿门前,一棵千年的罗汉松
仿佛是一把撑开的巨大的伞
遮蔽得院内的空坦荫凉、荫凉
唇边嘟嘟哝哝的香客,跪在蒲团上
拜佛;条案旁的尼姑,轻轻地
敲打着木鱼,眼睛半闭半睁
只有躲伏在罗汉松枝丫上的知了
在拼命地喊热,与木鱼轻柔的声音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池青竹
砖与水泥砌成的圆形池里
一丛一丈多高的青竹
长得蓬蓬勃勃,繁繁茂茂
如点燃的一把巨大的火炬
在阳光下熊熊燃烧着
闪射出的墨绿色光芒
宛若千道万道佛光
伴着寺殿里传出的梵音
在来来去去的人身上
弥漫开来
长毛小黄狗
大雄宝殿里,众僧和众居士
正在拜佛念经。一位女居士
带来的一只长毛小黄狗
俯伏在女居士旁,头朝佛像
似乎它也在拜佛,也能听懂
那声声抑扬顿挫的经文
它显得是那么的安静
身子动都没动一下
它听得是那么的认真
眼睛眨都没眨一下
在玉带河坐禅
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
河边几株高矮不一的树郁郁葱葱
树脚旁的玉带河和小溪流水潺潺
河水与溪水如梵音在上空弥漫开来
同时又缓缓地流向下游广阔的田野
以及一座座炊烟袅袅的村庄
打禅的住持妙慧,神情怡然
闭目盘膝,面朝河的下游
坐在树下方凸出河水的平石上
平石下,一汪清泉清澈见底
水中倒影也闭目盘膝,面朝河的下游
坐在凸出河水的平石上,静静坐禅
诗人简介:张太成,祖籍山东省沾化县,现居安徽省太湖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入鲁迅文学院第六届创作进修班就读。诗歌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儿童文学》、《星星》诗刊、《上海诗人》、《新加坡诗刊》、《联合晚报》等国内外报刊,有诗作入选《中国首部微信诗选》、《中国诗歌精选300首》、《中国当代短诗选》等选本,十多次获得《人民文学》、《散文诗》等杂志社举办的全国诗歌大赛奖,出版有诗集一部。
诗人诗观:面朝河的下游,坐在凸出河水的平石上,静静坐禅;平石下,一汪清泉清澈见底,水中倒影也闭目盘膝——这是诗情,亦是禅意!
这是"禅意少木森"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