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禅意诗人群雕》5——张军

(2017-03-15 06:15:22)
标签:

转载

分类: 杂拌儿

[转载]《禅意诗人群雕》5——张军

   20157月出版少木森《读出的禅意:中国当代禅意诗选读》之后,河海大学出版社于20164月又出版了少木森《读出的禅意:2015年度禅意诗选读》,并形成基本出版思路,每年出版禅意诗人少木森的一个“年度禅意诗选读”。《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已将付梓。

日前,此出版信息在博客传播后,引起了北京《中外名流》杂志的关注,准备拿出足够篇幅宣传两度进入“选读本”的白连春先生,现已约写好稿子,并配上照片,寄送《中外名流》杂志社终审。正由于《中外名流》杂志的这次关注与支持,使我们有了新思路,决定在《禅意诗》博客上搞个《禅意诗人群雕》的征评、征报道活动。只要以我们三年选本中的诗人为评述或报道对象的文章,皆可应征。届时我们会除选贴博客外,将择优推荐在一些报刊发表。

此为《禅意诗人群雕》5——张军!

联系方式与原征诗方式同!联系方式在此!

 

《禅意诗人群雕》5——张军

 

张军,湖北荆州人,作家、诗人。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词》《诗潮》《星河》《北方作家》《大风诗刊》等报刊,并入选《2013中国诗歌选》《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国青年诗选》《天府茗诗》《追梦——当代农民工诗选》等多种选本。2014年出版诗集《雁阵飞过村庄》。诗歌《英雄与骏马》(外二首)荣获“翰迪杯”全国马诗大赛优秀奖,诗歌《雁阵飞过村庄》荣获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链接:2016年度选读之张军

 

故乡,心灵的诗地

                      ——评张军诗集《雁阵飞过村庄》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感人的力量,我认为应该取决于作品的情感因素及其表达方式。就诗歌而言,真挚的情感是血液,是生命。当我读完张军的诗集《雁阵飞过村庄》,被其诗歌深深感动。在张军的诗歌中,诗人的主体心灵、精神为其诗意的表达提供了感知客观事物的动力和依据。诗人对故乡、亲人血浓于水的深情,对历史文化的瞻仰和思考,对生活的感悟和启迪等等,流露着一种温和的怀疑和探究,一种美妙而亲切的张力,以及丰富、细腻而洒脱的想象,直抵诗歌的精神高地,并以此完成对自己心灵诗地的执着耕耘,从而使其诗歌散发着精神的光芒。

 

“只有故乡/才是唯一安妥心灵的地方”,张军的怀乡诗歌正好切合了海德格尔“诗人的天职是还乡”的理论,也进一步诠释了海德格尔“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在张军的诗歌里,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犹如四郎河的水,流淌着一份份美好的回忆、深切的思念和急切的盼归,因为故乡是他灵魂的诗意的栖居地,在那里我们看到温馨的老屋、和睦的高渠村、奔腾不息的四郎河、古老的槐树、淳朴的民俗风情、慈祥的母亲和静谧而安详的农家小院……而这些,在张军的笔下犹如一幅画卷,徐徐打开,呈现在眼前的是陇东高原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在怀乡诗歌中诗画的巧妙融合正是张军诗歌的特色之一。在“月光如水”一辑中,诗人以质朴的语言,素描的手法,为我们呈现出陇东这片黄土高原上“被风雨剥蚀得伤痕累累”、“被炊烟熏蒸得黑迹斑斑”的窑洞,正是这些却给诗人的心灵带来了无数温馨的回忆,也养育了其“黄土般的敦厚与淳朴”的品质。“在陇东/在黄土高原/两三孔窑洞,一个院落/就是一部家族史”,一如诗人的“高渠村”,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了它的历史命名、美丽与和谐,朴实的叙说的背后蕴藏着“高渠村”的风雨和沧桑。在《给父亲》一诗中,诗人似乎不是用语言来写诗,而是用血和泪水来完成一首诗的诞生,直抵心灵深处,一读就能读出眼泪,疼痛、悲苍而震撼。和许多身在异乡的游子一样——“乡愁/是一杯注满思念的浓酒/任你/怎么也喝不完//乡愁/是一缕飘往故乡的炊烟/任风/怎么也吹不散”,对于你我,还有他们,还有什么比乡愁更令人无眠?而每及此时,或许望月怀故便成为诗人最好的选择之一,比如《月光如水》一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一片深情跃然纸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浑然天成,诗句中渗透着深深的思念和淡淡的忧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圣洁如水的月光/一如我淡淡的乡愁/总是在异乡寂静的夜晚/一遍遍流淌”。

 

如果怀乡是张军诗歌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那么,对历史的追溯,对文化的思考则使其诗歌更具一种厚度和深度。在“一朵桃花究竟有多美”一辑中,张军写到古城荆州的关帝庙、古城墙、万寿塔,写到观音山、天子山、武陵源、黄龙洞、宝峰湖、袁家界、金寨红军广场……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感受历史、解读历史,为历史赋予特有的光芒,不仅仅是历史的又一次重现,更是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赞歌。较之于当下无病呻吟、无关痛痒的一些晦涩诗歌而言,张军的诗歌更多的是充满着阳光、激情和正能量,而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创作精神,值得认可和推崇。当然,思考也是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倘若世人都像你一样无私、温馨/世间的寒凉与阴暗,冷漠与无情/就会销声匿迹/我们的身边/就会永远充满春天的气息”,在《与一块煤对视》一诗中,作者将煤和桃花放置在一起“享受阳光”,我想,这绝不是随意的堆砌与组合,而是作者有意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带给我们一种启迪,一种思考。“一块煤究竟有多黑/我无法追寻/一朵桃花究竟有多美/也无法追寻/然而,一块煤的深沉/以及,一朵桃花的美/让我永远崇拜”,在张军的诗歌中,煤和桃花一样,都是美丽的,都是令人崇拜的。诗如其人,我想,张军正是有这样的胸襟和诗性,才使他的诗歌蕴涵一定的思想性,使其诗意特有的美质更加丰满。

 

除此之外,张军对底层的关注更显一个诗人应具备的胸襟。《麻醉师》一诗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位麻醉师的形象,“从小啃着干粮熬油点灯/拼命念书的二叔,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麻醉师/透过镜片的厚度/我渐渐明白深度近视的二叔/几十年来小心翼翼的坚守……”寥寥几句,一位麻醉师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山村教师》、《致高老师》等。除了对一些底层人物的关注外,张军的诗歌还有一种忧患意识,这是弥足珍贵的。他在《一只藏羚羊在偷猎者的枪口遇难》中写道“偷猎者的枪口/如同苍穹中饥饿的老鹰/凶残而又贪婪/那些可怜的藏羚羊/只有提心吊胆拼命逃亡/尽管这里自古就是自己的家乡//在可可西里/偷猎者的目光,射杀的/不只是高原上那些无辜的精灵/而是他们自己,以及/那些无辜的人们”,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偷猎者无辜地猎杀藏羚羊的愤怒和谴责,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爱惜生命,就是爱惜我们自己,记得有一句广告语:“假如动物穿上你的皮!”我想,这不仅仅是诗人的责任,更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此外,张军在诗中也体现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比如“欲望是一条鱼/而我,不贪心,也不酒钓/不然,我会变成一条蚯蚓/被鱼吞掉”;“走在时光的桥上/每一位过客/所看见的风景/如同自己的步履与身影/始终不一”……既体现了“诗言志”,又富有哲思,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

 

读完张军诗集《雁阵飞过村庄》,捧在手里,似乎捧着的不是一本诗集,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望着窗外绵绵的秋雨,我相信,下一个秋季,张军在他心灵的诗地将会有更加丰硕的收获。

 

(本文见2015417日《江汉石油报》、2015年第1期《楚都文学》。)

 

       作者简介:花盛,系甘肃著名诗人,甘肃作协会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