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禅意诗人群雕》1——白连春

(2017-02-28 07:43:36)
标签:

转载

分类: 杂拌儿

[转载]《禅意诗人群雕》1——白连春

《禅意诗人群雕》1——

20157月出版少木森《读出的禅意:中国当代禅意诗选读》之后,河海大学出版社于20164月又出版了少木森《读出的禅意:2015年度禅意诗选读》,并形成基本出版思路,每年出版禅意诗人少木森的一个“年度禅意诗选读”。《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已将付梓。

日前,此出版信息在博客传播后,引起了北京《中外名流》杂志的关注,准备拿出足够篇幅宣传两度进入“选读本”的白连春先生,现已约写好稿子,并配上照片,寄送《中外名流》杂志社终审。正由于《中外名流》杂志的这次关注与支持,使我们有了新思路,决定在《禅意诗》博客上搞个《禅意诗人群雕》的征评、征报道活动。只要以我们三年选本中的诗人为评述或报道对象的文章,皆可应征。届时我们会除选贴博客外,将择优推荐在一些报刊发表。

联系方式与原征诗方式同!联系方式在此!


    白连春:用汉字照亮灵魂

                                     

/蒋晓灵

 

                  我要趁黑夜还未来临

                  在每一家人的门前,在每一块岩石里

                  在每一条河流的每一滴水中

                  在每一座山峰的每一棵树上

                  都挂起一盏汉字的灯

                  我要让汉字照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

                  照到每一个人的梦里去

                                       白连春诗《为汉字战斗》

 

  

 白连春,迄今为止,古今中外惟一专著于农村题材,汉字题材和祖先题材,并创作出大量优秀诗篇的诗人。代表诗集《逆光劳作》《在一棵草的根下》《一颗汉字的泪水》《祖先书》(未出版)等。

链接:1、2016年度选读之白连春

      2、中国当代禅意诗选本之白连春



                         追寻缪斯路漫漫

 

    1982年,白连春高中未毕业应征入伍,成了黑龙江哈尔滨某部汽车连的一名军人战士。1985年,热爱读书与写作的军人战士白连春在哈尔滨省级文学刊物《诗林》发表了处女作《我迷恋的北方》。

    对于整个莽莽苍苍的诗歌丛林,《我迷恋的北方》还只是一棵小草,可对白连春来说,却是苍白人生第一束闪耀的星火。从此,他越发用功于读书与写作了。白连春退伍后,携带着满箱书稿和珍藏着的几本发表过作品的样刊,回到了家乡。作为乡里为数不多的高中文化的复员军人,一个在刊物公开发表作品的青年写作者,这其间,有些企业和政府机构向他投来了橄榄枝。他选择了沙湾乡新成立的文化站,后来他发现文化站拉拉杂杂跟他意想的文化工作有很大出入,便毅然放弃这个乡里人羡慕的工作。 

    在白连春心中,文学最重,后来,他被泸州市文联招聘,成为龙眼树诗歌培训班的教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一起沐浴在文学的朝晖里……一次,听说鲁迅文学院组织诗会,他就揣上微薄的路费,来到北京,诗会结束后他没钱回老家,就在鲁院一边打工,一边凑了些散碎的银两用于购书和阅读。文学给他的生命指明了道路注入了巨大的力量,将他的心鼓胀起来,愿为她去踏波斩浪!正如白连春写给好友杨崇学刚出世的女儿的信中说的那样:“有很多的门向你打开,很多的门都有很多的人在进进出出,但你只能选择一扇,并且,你只能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也将会有很多的路诱惑你去走,但你只能走一条。一条,送你去远方,其余的,都是绊你的。真正说来,路不在你的脚下,它在你的灵魂里。文学成为白连春的精神归属,他决定拼尽一生,朝着文学深广浩瀚的水域奋力地划去……”

    缪斯总会厚爱钟情于她的人。白连春写啊写啊,诗歌纷纷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刊物,这在泸州众多的写作者中,并不多见:19904月,《人民文学》发表《一个农民写他自己的庄稼》(9首),其中《南瓜》《包谷》《桑》《藕》《萝卜叶子》《甘蔗》等入选最佳选本。19912月,在《星星》发表《时光序列》(4首)。9月,《诗刊》《城市缝隙里的乡土》(6首),获《诗刊》优秀作品奖。其中《莲》《瓦》《藤》入选最佳选本。19926月,在《诗歌报月刊》发表《东方土地》(3首)。9月在《诗刊》发表《对天长啸或者足以温煦一生》(5首)。10月参加《诗刊》第十届青春诗会……好比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养大了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她把她们一个个嫁出去,一个个是那么惹人喜爱呀。

    作为一颗明亮的文学新星,白连春在《泸州日报》资深编辑钱代富老师等人的大力举荐下,作为特殊人才被录用为江阳区文化馆干部。自此,多少人会就此满足,停下奔劳的脚步坐下来好好呷一杯茶呀。何况他已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了。然而,他的爱情却总是在犹疑和徘徊。生活在城市里,他仍然改不了一副“土里土气”的农家儿子的装扮,没有为恋爱修饰自己:笔挺的西装,花哨的领带,雪亮的皮鞋,梳得很光亮的头发,没有,无论是外表还是生活习惯,他仍然保留一副农村人的特征。正如他写过的诗《红苕》:“不懂/红苕的人 /只看见我的脏,不知削掉皮,我会露出红红的乳汁 /那是我的心,像一只拳头,却柔软和甜蜜”……许是他没分清自己爱姑娘,爱自己,还是更爱文学?这个正当恋爱的人,总是一再与爱情失之交臂。他没有在花朵前过久地徘徊,他没有在电影院咖啡吧打发时光,他没有过多地在月下自怜自叹,他把自己当作干柴,就着满心的火,把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都统统在文学里燃烧起来!

   祖先道家谭峭曾讲过:“搏空为块,见块而不见空;粉块为空,见空而不见块”。“搏空为块,见块而不见空”的意思是说把物质虚空的地方,建筑了一个房子,虚空就看不见了,只看见房子。“粉块为空,见空而不见块”, 意思是说把物质的物体打破,变成虚空,只看到空就看不到物质了。这个就是要我们怎么样除去身见。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有身体,功夫做不好,不能入定,就是被这块东西挡住的缘故。在当前这个追求功利与浮华,醉心物质与享受的时代,究竟能有多少人舍得“粉块为空”,舍得放弃金钱、职位、房子等等到手的安逸而舒适的物质条件,穷尽心机去完成一件吃不饱的事呢?1997年,这个在文学里站立的青年,终于又放弃所有现成的物质条件,放逐自己,背负行囊,奔向京城,踏上漫漫的文学流浪和朝圣之旅。“京城米贵,久居何易?”无奈他跑到河南打工,卖凉席,甚至为生计所迫去卖过血。他一边打工,一边搜集当地的民歌,跟普通的百姓接触,和他们交上了朋友……我们知道,在他那些四处流浪打工的日子里,就是靠咯血的诗文保持着他内心的秩序和尊严。

1997年底,《星星》诗刊组织全国读者投票选出最好诗歌,白连春发表在第11期上的组诗《逆光劳作》得了第一名,获得当年跨世纪诗歌奖,著名诗人孙敬轩和章德益排名都在他之后。20009月,他的中篇小说《拯救父亲》在《人民文学》头条发表后,先后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并获当年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第三名。同年,他的中篇小说《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天》获《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在陈建功老师的推荐下,他成为《北京文学》编辑,后又成为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转载]《禅意诗人群雕》1——白连春


                             君子固穷怀天下

     

       而今,从泸州来到京城靠文字谋生的白连春仍然很穷。没有钱,没有职称,只有一支笔,一张纸。祖父祖母去世后,他很少回家,回家的路费对他而言都是高昂的消费。每月收入除了供给自己的生活必须,他还得还高额房债,给家乡老父老母寄点养老钱。他是穷文人,是一个穷得赤裸只用灵魂滋养和说话的文人。功利时代,在价值取向上日益混乱,生活的无序和对物质的过分沉溺,人们失去了应有的方向。这其间,有多少文人变节,向钱权声色躬身屈背?有多少知识分子失落了道义和良心?而他依然故我,怀揣赤心的火焰,背着一个破旧的牛仔包,骑着大永久自行车,昂然穿行在繁华京城的市井欲流里。

       他实践着自己的艺术主张:“企图用诗在复杂的现实中寻找直逼灵魂的抵达,指出众生赖以为生的神的法度、公义和典章,引心走上救赎的路。”反映出作家对人民满腔的热爱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源于对祖国的大爱,从祖国的大爱发端衍生出爱乡土,爱人民,爱一切平凡的物事,爱祖国的语言。“你的光阴左右我的呼吸/你的道路标明我的生死/你的河流环绕我的躯体涌动成血液”。

       他对自己作为诗人,作为一个写作者,该走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社会担当,有自觉清醒的认识,也不止一次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也是这样做的。在当下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他甘作文学的殉道者,《土豆》《尘埃》等诗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态度。在《八千里黄土》里,他铿锵有力地立下豪言壮语:“不为爱情,也不为献身/给神灵,只为飞奔,做一名 /挑战者,向天和地证明 /我,一个写诗的男人”   《复活》也表明了自己终生追寻文字而付出的代价:“我已经忍受了那么多的风和雨,那么多的 /黑暗和寒冷,因为还要继续忍受,所以/我错过了我的命运,用尽一生的骨头和泪水”    作为一个平凡人,他从不因为诗或文学抬高自己,他始终像土豆那样生活,始终怀揣一颗卑微的心、虔诚的心,直面生活,写出血性的文字,坦呈心灵的呻吟,鞭挞自己的不足。如在《我爱世界上一切小的事物》里,他说:“我爱世界上一切小的事物/因为我的爱也很小”    在《一双藏在竹篱笆后面的眼睛》里,道义和良知的眼睛始终“从魂魄处看你/你躲不开它的存在”。也就是,作者始终没有放弃心灵的坚守,自觉高举鞭子监督和鞭挞自己。

       他的眼睛仿佛不是向天看的,他的悲悯忧郁甚至冷漠无光的眼睛总是更多地注视着平凡、卑微和渺小,“我关心一切比针尖小的问题”,他俯下身倾听那些扎根泥土的人民的心跳,他不是看形象,是直接看到这些事物的内里,抵达深度和创伤,到此境界的人该是如鲁迅,有着多么孤独和痛苦的内心呵。

       写《土豆》,平凡的土豆升华为物质和精神合一的勇士,可以有多种意义的解读,凡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甚至那些连价值也暂时还得不到认同的工作者,为了民族的复兴崛起,都如土豆一般,由伟大的人格支撑产生出伟大的力量。“在泥土底下无边的黑暗里/土豆一句话也不说/它只是悄悄地爬着前进/穿过石头的缝隙/ 穿过阳光和雨水/冰冻的烽火/穿过时间的战场土/从不曾停止过/它的力量来自种它进泥土的手/以及渴望庆祝它的胜利的眼睛/还有那个等待用它来填饱的肚/土豆肩负的使命不只是要解决一个人的饥饿/而是一个民族的饥饿。”

       他的诗就是这样极少采取浩大的场面描写,而是瞄准平凡的事物们,抓住细节描写,进行渗入骨髓的细节刻画,抒情言志。

       从表现手法来说,多采用凹凸交错的笔法,好比篆刻的阴阳互衬和相依,好比国画的勾皲点染,抓住某个细节渲染、勾勒,鲜明地突出对象的形象气质,从而使作品形象既可感传神又富有深度,既凡常亲近又神秘遥远。

       其“凸”的手法多样化:抓细节描摹。作品往往抓住一些我们熟知的有这种生活经验的细节铺排描写凸出形象,与读者共鸣,不致晦涩难懂,并常有佳句产生,例如在《桑》里,有个比较传神的句子:“冬天桑的叶落尽了/立在地头像父亲举起的手/呼出的气息使时间一秒秒灰蒙/一片片往下落”运用排比、反复法刻画。在《九爷》里,诗人运用了结构和叠词的反复来串连全诗,反复出现最终、最初、无数以及一座、一把、一块等数量词。《收藏》《拥抱》《真正的蒜》等诗也表现得很明显。运用联想,将类似事物关联,使诗歌表达意象更凸出,内涵凹度更深,如《用尽一生努力抠藕的人抠出自己的心》:由抠藕而联及写作者,一个躬身田里,一个躬身稿纸,尽管俯视这个现实社会时发现:“就是白和美越来越少了”,但是作者毫不含糊地表明:“特别是在心不值钱的时候/把心抠出来。用尽整整一生的努力”,哪怕“面对苍凉的时间和漫长的流逝过程”。白连春善于选取独特的表现视角,显出作者高超的诗赋才华。在《母亲》里,他表现对母亲的思念和乡愁,是这样截取生活题材的:“最先看见母亲是在外省的路上/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那年我十六岁/最先听见母亲是在外省的黄昏/那时候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不想哭/却怎么也制止不住泪水,我听见母亲很轻很轻地/叫我的小名,最先爱上母亲是在外省的夜晚/我才发现我真的是一步也离不开母亲/最先喊母亲的是在一座外省的楼里/那楼还没有完成,一个和我一样大的民工/不小心掉下去”
       他已将乡土诗歌的内容拓展得很宽广:对底层农民命运的关注、喟叹,连通历史与现实的架构,对人生的思考、价值观的评判等等。也就是说,作者借助乡土这方非常朴实的载体,实现了深广的人文探讨和追问。如《用尽一生努力抠藕的人抠出自己的心》,作者的这种用意便显得分外明显和强烈:“一双关节粗大筋骨毕露的手已不是在抠藕/是在/哭泣!/是在为世界难过!/抠藕的人在最低的地方/俯视这个现实社会:就是白和美越来越少了”。

       他关于个人的不尽人意的生活处境,在《北京》那首诗里有所流露,然而他不为所动,哪怕“我住过桥洞,地下室/打工的同时写诗,没混出名,更/没有发”,但他能超越这种个人窘迫命运的局限,清晰地看到更高远的天,清楚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曰使命:“但我不想这样放弃人生 /我对你的爱才到达/祖国的首都/至少还有三千里 /没有完成 ”
       这就是诗人,优秀诗人的拳拳赤子魂灵,火烫而赤诚,没有惊天动地,却一样感人至深。难怪诗歌评论界公认,他的诗有直达灵魂的逼人。面对一个赤子的坦荡,没有伪装的真诚与火热,无人可以抗拒和抵挡,无人不受感染和折服。在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浮华的功利主义时代,在祖国中西部老百姓的生活,还如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的状况,有多少人失掉了传统文人儒士忧国忧民的穷根意识,反倒处处不乏有狂妄自大、结伙抱团、互相吹捧、浮夸的人,处处充斥着缺乏真诚、缺乏审美距离、缺乏灵魂震撼力的文学,漂浮在社会生活的表层,涂抹着有气无力的缺德或歌德文章。

白连春始终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与农民相通,为农村代言。他用生命写作,始终固守良知和责任,用质朴烫人的语言说话,用白菜、萝卜、咸菜、土豆、藕一样赤裸干净的诗句,照亮我们的灵魂。

[转载]《禅意诗人群雕》1——白连春

 

                                                汉字和祖先情怀

      

       白连春的诗集《一颗汉字的泪水》,被人称为一部苦难的诗集,一部爱的诗集,一部在巨大的不幸面前永不投降的诗集。

       两个意象:汉字,泪水,白连春把二者加在一起成为一颗汉字的泪水。从来没有诗人和作家这样为汉字和泪水写过任何作品。这部诗集要表达的远不止白连春个人的生活,根本就是整个人类的浓缩,至少是中国人吧,所以要有不屈不挠的爱的品质,其次是对一切黑暗苦难不公平不正义和不幸的抗议。白连春自己曾说“我为汉字死,更为汉字生,一生一生又一生。”

     “在我的祖国,没有我不愿写的字/没有我不愿侍候的庄稼/没有我不愿记住名字和样子的人/没有我不愿去的村庄和城市/没有我不愿走的路,条条路都能走回我的家……”

这部诗集的重要意义,总有一天,会被更多的人认识。

       今天,诗坛混乱,诗江湖被称诗浆糊,白连春埋首在我们历朝历代的祖先之中,他要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祖先都好好写一遍。他已经不投稿了,更不参加任何一个诗歌赛事。

      “我只为自己写诗,让你们去发表,去获奖吧。”白连春这样说。他把他写的关于祖先的诗都发表在自己的博客,已经发到《祖先书之四三》了。

要把祖先全部写遍,这,需要多大的爱,多久的恒心,多少付出?除了白连春,全世界,应无第二人吧?

我用白连春《祖先书》中的诗《毕升约970年一1051年》来结束这篇文章,让我们和白连春一起向祖先致敬。

  

        你的发明造就了书,使读书这个快乐的梦想成为家常便饭

        因为快乐太多,就显不出快乐了

        现在,更多的人已经不读书了,更多的人玩游戏

        吃得太饱,他们玩饥饿游戏;活得无聊,他们玩死亡游戏

        生命太平凡了,他们玩各式各样刺激的游戏

        什么刺激玩什么:抢劫,杀人,被杀,吸毒,活埋……

        把圣洁的诗歌当排泄物玩

        一个人人笑傲江湖游戏生命的时代已经全面降临

        早先,你只是印刷铺工人,由于天天手工印刷太辛苦

        你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真正意义上的书由于你的发明来到了

        我坚信书是人类最美妙的奇迹,只有人才会读书

        猪和狗都是不会的,有些狗虽然比人贵比人聪明,仍不会读书

        读书是人的专利,是人心灵的需求

        是人和普通动物相别区的惟一方法

        为什么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更多的人宁愿娱乐至死?死了都要娱乐?活着比僵尸还娱乐?

        是社会进步太快了,是诗已经脏了,还是今天的人真的猪狗不如了?

 

 

 

      作者简介

      蒋晓灵,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作品有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其中出版个人散文集《青痕》;小说《小镇百姓》在北京文学发表,《两个单身汉》被四川文学转载;报告文学《援藏干部何学军》在《中国统一战线》《团结报》;诗歌评论《虚实之间的诗意之美》在《人民公安报》等刊载。

 

 

[转载]《禅意诗人群雕》1——白连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