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作品(51)

(2017-01-30 06:08:18)
标签:

少木森

禅意诗

2016年选

张占平

文化

杂谈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作品(51)

链接:截稿通知    

《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作品(51

距 离(六首)

 

张占平

 

【读稿手记】诗人张占平的这一组诗,让人读出一种“旁观感”。他以亲切的笔触,关注或礼赞着生命的坚韧顽强,却又不那么热切奔放,淡然落笔,只像在一旁对他关注的事物投去冷冷一瞥。请读《距离》:“大雪后,槐树折断的一枝/伤口新鲜/它惨烈的呼喊,声音很小/或是在深夜,无人听到/或是,它死死地摁在心底/根本没有发出//其他的枝条,如手臂/静静地举着厚厚的雪等待,阳光到来”。你看,它惨烈的呼喊,无人听到;甚至是它根本就不想让人听到,死死地摁在心底。在这样的诗句面前,让人联想,这一枝条与那一枝条,这一棵树与那一棵树,甚至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可真是保持着某种距离啊!而看这枝条这树的人也与之保持着某种距离,有从旁边看过来的意味,从边缘看过来的意味。

有一种说法,禅师就是站在大地边缘的人,站在人生边缘的人。以禅眼观物,或许容易有一种旁观感、边缘感,于是,有旁观者清的意味。“树映在天空,远远地/透过玻璃窗/那些散乱的枝条/如人间的疤痕/赤裸的肢体上,黑色的血液盈满”。诗人在那边缘上一瞥,就看清了“人间的疤痕”与“黑色的血液盈满”。但他并不为此沉重,不为此而纠结,因为他更看清了:“这是初冬的午后,天空出奇的蓝/窗外槐树黝黑的枝条/如手臂,在高处/它们还在一点点生长,没有一片叶子”(《秘密》)。在一旁以禅眼一瞥,看见这生命的“秘密”,献给我们诗情的同时,也就献出了禅意。

还应该说说另一首诗《玻璃》。这首诗在这组诗里,应属“另类”,只有它不以季节、树、枝条、叶子等直接关联,而跳脱出来,写车窗玻璃以及隔着这玻璃看人。不过,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取边缘姿态看人。“公交车上看我的哪个人/他是谁/隔着玻璃,我记住了他的脸//他又看了我一眼/车走了/我忘记了他的脸”。他是谁呢?当然是另一个人,却也可以读作“另一个我”,读作是我的影子……总之,这诗句提供了许多想像空间,因此引起我联想到一个著名的禅公案,说的是唐代洞山良价禅师有一日乘渡船过河,不经意间见河面映出自己那么清晰的影子而悟,彻见真性,即身成佛,还留下了借自己形体与影子来体现本体与现象关系的《悟道诗》:“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依洞山良价禅师所见,一个人的凡俗之体与自性真我就如他的形体与影子一样相伴着不能分离,但尘心俗欲所囿,自性并不易见,要长期延修炼,才能在不经意中如突然瞥见自己清晰影子一样,见到自性真我。

我真想与诗人张占平一道,对着车窗玻璃冷眼一瞥,看见另一个自我!(少木森)

 

 

距离

 

大雪后,槐树折断的一枝

伤口新鲜

它惨烈的呼喊,声音很小

或是在深夜,无人听到

或是,它死死地摁在心底

根本没有发出

 

其他的枝条,如手臂

静静地举着厚厚的雪

等待,阳光到来

 

 

黄昏的雨

 

这个秋天的最后一场雨,不紧不慢

在它熟透的尘世

低语,对自己轻点

 

也请原谅,一切受伤者

和一双麻雀折断的翅膀

也会原谅,所有伤害者

包括恶毒的太阳

 

都会平静地安放下来,都会回去

多好的暮色啊,正好上路

 

 

 

 

树映在天空,远远地

透过玻璃窗

那些散乱的枝条

如人间的疤痕

赤裸的肢体上,黑色的血液盈满

 

这是初冬的午后,天空出奇的蓝

窗外槐树黝黑的枝条

如手臂,在高处

它们还在一点点生长,没有一片叶子

 

 

与落叶道别

 

你悄悄流泪,心中有河

一片道别的落叶

水上,那些岸边的亲人们

曾经有过的

和即将到来的,回首

而不久,你也将离去

成为尘世的土

也会有人为你流泪,献上花束

很快,他们也会忘了你

只有一个人

河边叹息,你们都如叶子一样

共同的命运

也好

“保持一片落叶苍白的灵魂”

你轻轻吐出,心中的一块乌云

 

 

秋 雨

 

“我不问,我就知道你的痛

我陪着你

好让你面对,你的痛”

 

我的痛,你会清洗

 

 

 

 

公交车上看我的哪个人

他是谁

隔着玻璃,我记住了他的脸

 

他又看了我一眼

车走了

我忘记了他的脸

 

 

 

作者简介:张占平,男,中学高级教师,诗歌爱好者。2014年习诗以来,有作品在《诗潮》、《甘肃日报》、《核桃源》、《军山湖》《泰州新诗》、《诗空间报》、《华语诗刊》、《国家诗歌地理》、《当代汉诗》等报刊和《网络诗选》、《诗歌周刊》、《中诗简牍》、《当代诗歌》、《诗人周刊》等网刊发表。

 

    个人诗观:是把有限的生命和存在,向着无限、未知、深遂的探索和抵达。相信想像力,经验是创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