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作品(34)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2016年选张太成文化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链接:征稿启事
《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作品(34)
禅诗五题
【读稿手记】张太成这组诗打头的一首所写的老和尚给人印象颇深,他在热得像蒸茏的禅殿打磕睡,“丝丝西风/从寺门穿殿而过/擦干了老和尚额头的热汗/又顺便,将一丝丝沁凉/抚遍老和尚全身”(《盛夏中的寺殿》)。这让人想起唐代白居易,以及他所写的恒寂禅师:“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苦热题恒寂师禅室》)。这是佛禅“心静自然凉”理念的具象化,也是佛禅修持法门的禅意化生动描述。
诗人张太成说:“禅意如山中的泉水,是从诗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但,有的躲在岩石后,有的藏在草窠里,有的深埋在地底下,得有心人去发现,去挖掘。”望着扎西郡乃神山,他这样说:“心中有佛的人/其性情,一生平静/你的一生,也很平静/因为佛就在你心中/如同你洞前的溪流/旱不干,涝不溢”(《扎西郡乃神山》)。看着一颗在深冬里始终没有掉落的小板栗,他这样说:“枝头上的/一只小板栗,从裂开的板栗壳中/露出个小光头,就像一个小和尚/不惧寒风之鞭的抽打,纹丝不动地/在盛开的莲花上坐禅”(《坐禅》)。的确,他的诗里隐藏着许多禅意的因子,真如汨汨清泉,续续流着,有心且有缘者一定能够受其清新禅意的濯洗,以安享心境的祥和。
说到安享心境的祥和,自然还得说到佛禅的一个核心理念:“放下”!有人诗意地这样述说“放下”:“放下过去,得到未来;放下羁绊,得到自由;放下痛苦,得到幸福;放下忧伤,得到快乐;放下怀疑,得到信任。有多少放下,就会有多少得到。”可是,要人放下,那有多么难啊!诗人张太成如此说:“积雪,压弯了树枝/树枝,不甘愿放下/仍坚持着托起积雪/我问佛:/为什么不劝它放下?/佛无语/积雪,越积越厚/树枝,越压越弯/‘咔嚓’一声,树枝断了/我明白了,不用劝/树枝承受不起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放下了” (《放下》)。既然如此,修持就十分必要。修持就是让人放下羁绊,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获得的就是一种智慧与禅意,甚至获得的可能就是人生的另一种圆融圆满。(少木森)
盛夏中的寺殿
夕阳西下
热辣辣的阳光闯进寺殿
寺殿热得像沸水上的蒸茏
条案旁,在打磕睡的老和尚
低垂着头,似乎进入梦乡
时不时地,丝丝西风
从寺门穿殿而过
擦干了老和尚额头的热汗
又顺便,将一丝丝沁凉
抚遍老和尚全身
在打磕睡的老和尚
不知你是否感觉到了?
扎西郡乃神山
扎西郡乃神山,这座
神州大西北的金字塔
孕育出了我日夜思念的
向往,是你用你那
女性般的温柔包容
心中有佛的人
其性情,一生平静
你的一生,也很平静
因为佛就在你心中
如同你洞前的溪流
旱不干,涝不溢
满岗的野鸡围绕着你
满天的山鹰围绕着你
似乎,野鸡和山鹰都是
你的虔诚信徒;你也成为了
它们心中的佛,它们
天天在用飞翔的方式
对你,顶礼膜拜
坐
深冬,板栗树上的叶子
全都掉光了。枝头上的
一只小板栗,从裂开的板栗壳中
露出个小光头,就像一个小和尚
不惧寒风之鞭的抽打,纹丝不动地
在盛开的莲花上坐禅
放
积雪,压弯了树枝
树枝,不甘愿放下
仍坚持着托起积雪
我问佛:
为什么不劝它放下?
佛无语
积雪,越积越厚
树枝,越压越弯
“咔嚓”一声,树枝断了
我明白了,不用劝
树枝承受不起了
也就自然而然地
放下了
黄鹤楼镇纸
透明的水晶石黄鹤楼镇纸
是朋友去黄鹤楼旅游时
买来送我的,其目的是
方便我潜心读书和写诗
也潜意识地启示了我
让我在这浮躁的年代
要尽力镇住自己的心
别让它轻易慌乱
时刻注意抵制住各种诱惑
我看到,在镇纸的画面上
有四只黄鹤。其中的三只
正围绕着黄鹤楼在不停地飞舞
另一只,飞落到地面上
叉开高高的双腿,面朝黄鹤楼
扇动着黄白色的宽大翅膀
也在尽情地舞蹈。似乎
它们都在用这种方式
像虔诚的佛教徒朝拜佛那样
来朝拜黄鹤楼——它们心中的佛
受此感染的我,自从有了这块镇纸
便随时可以检点我自己了,检点我
对诗神缪斯——我心中的佛,是不是
也像黄鹤对黄鹤楼那样虔诚
作者简介: 张太成,祖籍山东省沾化县,现居安徽省太湖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入鲁迅文学院第六届创作进修班就读。诗歌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儿童文学》、《星星》诗刊、《上海诗人》、《新加坡诗刊》、《联合晚报》等国内外报刊,有诗作入选《中国首部微信诗选》、《中国诗歌精选300首》、《中国当代短诗选》等选本,十多次获得《人民文学》、《散文诗》等杂志社举办的全国诗歌大赛奖,出版有诗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