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20)——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文化佛学杂谈 |
分类: 文化随笔 |
《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20)——
诗人江晨的这一组诗,无疑就取了一种站在边缘看人生的立场,名《浮生记》,其意味就在于从旁边、从边缘看透人生的一些什么。“有时,我异想天开/如果没这小小刀片,任凭胡须疯长/那么,十二年,该有三千丈/那像什么样子?如果我不修理自己/任意懈怠,那么,十二年,我的人生/是一副什么样子?尽管/我从青年到中年,似刀片/渐锈迹,渐钝化//昨夜,我注视一会盒中老刀片/不禁笑出声来。随即,又神色凝重”(《老刀片》)。此其间,对人生的感悟,深沉凝重,然而,说出来的方式却因显得“随性”,甚至有点儿调侃意味,而避免了干瘪说教,诗就有一种诗性诗意,有一种旷达情怀,一种诗化的感染力。
边缘感,说起来与禅眼禅思是一致的。禅师,不是被喻之为站在大地边缘的人吗?诗人江晨站在你我他的旁边、你我他的边缘上,如是说:“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阳光道,独木桥,顺或逆/不同志,不同向,不相谋/偶尔相聚,如鸟兽散//嗨,天下没有不散宴席/何况,鸟归鸟,兽归兽/你归你,我归我,他归他/尘归尘,土归土……”(《鸟兽主义》)。或可谓其诗中已隐现着澄明的禅眼,邃密的禅思,沛然的禅意。
我意思是说,蔡宁这三首诗已经发散出了酒味,发散出了醉意,就干脆让酒味与醉意再浓烈些,再真切一些!装睡的人最不容易叫醒,装醉的人最会说自己醉了。文字里的醉意最怕是装出来的,只有“真醉”的文字,才会真的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