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14)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文化佛学杂谈 |
分类: 文化随笔 |
《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14)
李唱白《短诗五首》读稿手记: 仔细分析与玩味,李唱白的每首短诗里都有感觉奇特而精准、且颇具力道的句子。你看,他说:一只落到秋天树上又飞向天空的鸟,“仿佛神摘去了一枚果”(《果》)。他说:灯火——是夜的破洞。我们“把火苗种入深夜,让黑/包裹着温暖”(《黑》)。他还说我们居住的这个尘世——“寺庙上的瓦也结雪霜 /教堂的塔尖也会有浮尘”,所以,你大可不必惊讶:“谎言在黄昏里镀金 /真理常在黎明时被染红”、“仰视的目光 /常被浮云遮挡”(《尘世》)。
总之,李唱白的短诗,冷静、犀利、有撞击力。“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从一处佛堂,拜到 /另一处佛堂 /像一炷香火在走动”(《开元寺》)。读这样的诗句,会是什么感觉、什么感慨,什么样的心灵撞击呀……《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假设李唱白这诗句已经化作“鹤鸣”,闻达于天,老天爷听了,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这双手,白天画人,晚上画鬼 /这双手,也会躲到皮影戏里,变成一张脸 /对着光亮和观众娇嗔 /这双手,也会伏在耳边 /半句真嗓,半句假声 /这双手就藏在心里,与肉身为伍 /与良知为敌”。
像盏枯灯坐在那里 //而那些正在屋外准备孝服的子嗣们 /似乎,与他无关”(《想起祖父》)。
真可谓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知亦无得”(《心经》) ;真的,俨然成了一尊佛!
卞云飞还以一首颇精致的短诗,震慑了读者充满着欲望的心:“春风止步后,一滴露珠从莲叶上 /滚落水中 /咚—— /寺院里的晨钟 /响了一下”(《时光动态》)。你的心呢,是否像那莲叶上的水珠滚落水中?是否也像那寺院里的晨钟,响了一下?咚——(少木森)
请再读这样的诗句:“大自然的生命,以自足走向圆满 /在一株带刺的树下,望着几个青果 /这一幕像残留的梦境 /情感的枝桠横斜,原以为中年的天空疏朗 /落叶压上落叶,湖水悄悄涨满心弦 /风声,芦苇耳语,我再也不能承受这份静谧”(《冬日南岸》)人间的温暖与仙气仍然伴生着,而情怀却更加深邃沉郁,“风声,芦苇耳语,我再也不能承受这份静谧”,那么,我怎么办,我要做些什么呢?我让情感的枝桠任意横斜,让中年的天空疏朗。这样一解读,我觉得这诗句既有故园情怀,更具足了禅意。
当然,姚世英写了故园那么多景致,始终没有离开的却仍是故乡的人,“一条流水绿得生烟,搭上几个木屋 /灌满了竹涛、秋虫小调 /三三两两的人儿,像韵脚 /游曳于古典而常青的天地间”(《贵村》)。这“三三两两的人儿”,才是诗所要写的,是诗的“韵脚”,是大自然的“韵脚”,是时空的“韵脚”!
姚世英这一组诗本无总题,只以某首诗冠题,再加个括号,标明外几首。我把它改了,加题目为《时空的韵脚》。这其实正是我对此组诗的“读后感”,或说,这正是我对这一组诗的“注脚”。(少木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