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12)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文化杂谈 |
分类: 文化随笔 |
汪维伦《草原上的几个片刻》读稿手记:汪维伦这一组诗在草原风情的描述上,写得很不错,一首首诗就是一幅幅草原风情画。我不知道汪维伦在草原呆过多长时间,只觉得他像个真正的草原人,为我们呈现了其“草原家园”的美景风情,吸引着我们也想到草原走走看看,甚至在那儿流连忘返,在那儿“记住乡愁”……
想起了一首著名歌曲的歌词:“马儿啊,你慢些走,让我把这壮丽的景色看个够”。汪维纶展示的草原,不一定壮阔,却也恣肆而曼妙:“春天的草原/绿色像刚刚打开泉眼/向外的喷溅
这里,可能还得用那一句经典诗句了:“禅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人间草原就以恣肆、热闹的情境,创造了一种气场,让人放下些什么,静了下来,慢了下来。于是,读这诗还真能从热闹中获得心的另一种的宁静与禅意。
用阿拉伯的一句谚语作结吧——“身子不能走得太快,会丢魂的”。让我们在这人间草原、诗的草原徜徉吧,慢下来,慢慢的走,可别把魂弄丢了!(少木森)
孙万江《山寺空茫》读稿手记:孙万江这一组诗里连写了几个寺,每寺情境可做分别,这不容易了;诗人临寺礼佛时,其感悟又能厘分得比较清晰,力避重复感,这更不容易。
孙万江写惠觉寺,“转山/转寺/转树/我把滚滚红尘丢在身后/袅袅香火撑起心空下一方蓝天”,那是一个“温暖”的人间寺庙,诗人祈盼“千年的银杏树下/我能否抵达到你的温暖”(《惠觉寺》)。
写九峰寺,“在九峰寺的庙檐下与小沙弥盘膝而坐 /数鸟鸣/看云霞 /听无名的果实跌落/……/在九峰寺我的世界是安静的/无人打扰/可以什么都不想/也没有许诺”。那是一个“寂静”的尘外世界,“我只想这个下午/一只或者几只小松鼠在偷吃松子/只有南风轻轻地来回穿梭”(《这个下午多好》)。
……/如今蔷薇花爬满了南朝的相思地”(《定山寺遗址或者南朝遗梦》)。
这样写,其实容易“主题先行”,容易“硬写”,容易“形式大于内容”,容易“情感干瘪”……总之,可以拿许多话来“批评”这种写法。写作者就得警惕,就得时时处处克服着笔尖流出的这文字是不是有上述毛病了。所以,如此写来,吃力不讨好。海叶可算个“勇敢探索者”,敢写,还硬是写得不错。“这不可言说的一幕/好像舌尖遇见了美味/甘醇遇见了知音/语言纯属多余 ”(《玄机》)。几句诗,极准确地诠释了“玄机”,生动而有感染力。“一面沧桑的镜子,照映出/光阴的沟沟壑壑/昔日青春而模糊的面孔/无意拉长了漫游的路径”(《沟壑》)。这是生命的沟壑,却绝对不是灵魂的沟壑!你看:“当我在大山的背阴处停歇/奔跑的灵魂终于得到安妥/我摸着一颗石头的心跳/目光坚毅,不顾周遭荆棘丛生”(《沟壑》)。再多的沟沟壑壑,再深的沟沟壑壑,也不能够挡住灵魂,灵魂始终会“得到安妥”的。这便是禅,便是禅者的诗句,或者说,能让你读出禅意的诗句。(少木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