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告:《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上架

(2012-09-06 06:30:33)
标签:

少木森

教育文化

随笔

书讯

文化

分类: 文化随笔

再告:《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上架

    再告:《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上架

 

这是一部文学的书,也是一本教育的书。是少木森作为作家的一种“创作”,也是少木森作为“作文老师”的“下水”作文,就如游泳教练,最好也能“下水”游泳一样,少木森教写作和阅读时,也“下水”操作一把,于是有了这一部“实战的书”、“经验的书”。

这部书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全书38万字,分上下册,全套定价50元,首印6000套,全国新华书店发售。

 

 

  

 

序一:序《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解玺璋

序二:少小读书独成木,执教育人愈成森/刘辉

 

                  (上)

 

第一辑  名人的读点

 

鸢飞鱼跃读朱熹/3

两般读圣贤/7

“不敢”之问/22

“推敲”韩愈/26

也无风雨也无晴/30

民族英雄黄道周/34

知 癫/42

一个屈原已经足够/49

历史是不是冤枉了这个人/54

龚自珍的“文人心眼”/58

淡定与牢骚/62

黄乃裳的“份内事”/66

邵雍:一个冷眼观物的人/72

辜鸿铭的“恋乡”与“崇华”/78

 

 

第二辑  教育的尴尬

 

把一个天才教成淑女/87

“懂装不懂”与“不懂装懂”/92

圣诞节:全都画了圣诞树/96

忧患“平等”/99

谁教你成一名公民/104

成功教育,贵在“无痕”/108

观念问题/112

如果“素质教育”是一个“筐”/115

“因材施教”别解/119

也说“名师”/122

要不要来点“对抗教育”/125

头脑风暴/128

德国教育拾零/131

我们需要哪些人文精神的教育/138

 

 

第三辑  别样的品读

 

夜读笔记/151

看这虫子怎么变/156

“三顾茅庐”与“绑来见我”/159

你的软肋在哪里/164

也说读史/170

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176

华清池冥想/181

不朽者谁/185

诗意的女神,和平的使者/192

“七闽人师”与忠惠阮公祠/198

泰山重读/204

乡语偶叙/210

 

             

          (下)

 

 

第四辑  文化的景深

 

 

导游戏说各地人/217

戏说闽西 /222

福州二题/231

崇福寺禅意/236

逗趣鸟语林/240

方广岩二趣/244

自然风光与文化景深/248

德国,享受悠闲的韵味/254

 

 

第五辑  微笑的理由

 

给自己找个理由微笑/265

梦的背面/271

诗人说不说人话/275

捉鬼小记/280

浮躁有瘾/286

生灵/291

诱惑一下你/296

锦龟和布里丹之驴/301

一盆盆景的话题/303

文鸟叼牌/305

街头遇“诗人”/308

颜筋柳骨/312

虚拟物语/314

为泰戈尔纠“错”/316

远远的一声是你/320

别以为大街是平坦的/324

白茶的禅意/329

学会和墙说话/334

 

 

第六辑   评说的缘份

 

反省精神与反省方式

    ——评王勇《开心自在》一书/339

回归于书香的宁静中

——评林素玲《开心自在》一书/344

诗书浸润的情怀

——读王勇《陈明玉吟稿》偶感/348

你站在何处,你就深深挖掘

——陈柳傅诗集《废弃的车站》序/352

《上古村》的禅意

——评陈柳傅《上古村》组诗/359

一本被情所困的书

——评水中仙子小说集《情劫》/364

通读网友江心岛一本书/367

禅意诗十家点评/375

《禅意诗十家》读稿手记/394

安魂曲

——题华彩的油画《云树》系列/414

 

 

附录——

心智的天地与散文的出路

 ——福建散文对散文说不/刘忠诚/421

 

“彼岸”为诗,“此岸”为文

——少木森的“艺术人生”/许莉/428

就《“不敢”之问》一文,答二位朋友/少木森/431

 

 

 /436

 

 

####  被评者请特别关注:可去自购书收藏!!!

 

再告:《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上架

 

序《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

 

解玺璋

 

朋友邀我为少木森先生的随笔集作一篇序文,我先是有些为难,因为我和这位先生不认识,更谈不上了解,不知从何落笔。但我的这位朋友很坚持,建议我先读一读少木森先生的文章,再做决定,我也只有恭敬不如从命。

 

这段时间我陆续读了收入《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中的几十篇文章,倒真的触动我有些话想说。少木森先生的文章涉及面很广,有读史、读书的笔记随想,也有关于教育问题、文化问题、情感心理问题的思考,还有一些是生活中的观感和体悟,内容很丰富。前不久,他来北京出差,我们有缘相会,谈得也很投机。他送我几本书,是他的诗集和小说集,我因此知道他的写作,除了散文、随笔,更大量的还有诗和小说。他的诗被称为禅意诗,诗都不长,总有一些意味存焉,于是就称为禅意。禅是不能说的东西,说出来却又五花八门,所谓“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这也不去说它,但“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一个“悟”字就把禅和诗连在一起,惟“悟”才有意味发生。不过,诗与禅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禅必深造而后能悟,诗虽悟后仍须深造”。也就是说,禅以悟为止境,诗却不能止于悟。钱钟书说:“夫悟而曰妙,未必一蹴而就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因此,严羽在说了“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之后,马上又说,“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以,我读少木森先生的诗,除了生活的感悟,还能领会诗中不时闪烁的哲理,与一般空言妙悟的所谓禅诗还是不同。

 

这种感受我在读他的随笔时就有过。他很赞赏朱熹那两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是理学家,但诗却写得轻盈可爱,鲜活生动,文字极浅显,含义却很深。这种深入而浅出,几乎是宋代几位理学、心学大儒共有的特点,试读二程或陆象山的文字,莫不如此。这固然由于他们的学问很大,读书很多,而治学的路径却是发自于内心的静观默想,或者涵养体悟。所以,他们的文字多为语录体,有感而发,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有时甚至像拉家常,但所言都事关我们安身立命的大关节,大题目。他们都很看重道德实践,以为“圣人可为”,读书的目的不是做官,而是成圣,完成自己的人格。这种治学传统在少木森先生的文章中有很突出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我们无须用程门立雪的“养心不动”来要求当代人。事实上,我从他的文章中看到,少木森先生不仅读书很多,走路也很多,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最终都归结为他的体验与思考,感觉与彻悟。他长期致力于教育工作,对教育有许多独到的体会,而广博的知识又为他提供了坚实宽厚的基础,这使得他在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付诸文字时,有一种透彻洞明的顿悟感,比如他对天才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思考,以及如何使当代青少年不被“伪崇高”所惑而真正获得精神道德的崇高感,乃至公民教育、成功教育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溢出教育领域之外而为全民所关注的,他的文章给予我的启发很多,可以说是非常受益的。写下这点粗浅的感受和体会,是为序。

 

2012/01/18

 

(解玺璋  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化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曾任同心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现供职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著作有《梁启超传》等。)

再告:《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上架

书讯:《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上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