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汪有榕诗手记

(2011-10-22 07:25:51)
标签:

少木森

禅意诗

十人选

评述

汪有榕

文化

分类: 杂拌儿

读汪有榕诗手记

                                读汪有榕诗手记

 

                                  少木森

 

    读汪有榕的诗,容易想起台湾一些现代派诗家,像罗门,甚至杨牧等,不仅说汪有榕的诗有点像他们,读诗者对汪有榕的品评也颇像品评罗门或杨牧,用到了“难解难懂”这样的词。

    我倒不觉得汪有榕的诗“难解难懂”,而是觉得他的诗里有骨。细读一下,真觉得他的语言有“骨”——语言里有一种突兀感、一种“梗硬感”。汪有榕诗语言的这一种骨感其实必须“两说”:语言有骨,不易被消化,也许就容易让人觉得“难解难懂”,更这一步说,甚至是“诘屈聱牙”;可是,语言有骨,可支撑起一种独特的结构与形态,使诗独具特色。我觉得还是保留这一种“骨感”好,在《禅意诗十家》里,又保留了“一家”的个性。

还有,在《禅意诗十家》入选的作者中,汪有榕的诗中“佛”、“禅”的意象和用语也比较常出现。汪有榕常使用意识流式的联想,思路的突然割断、跳跃,有时让人跟不上,而在跟不上的地方,如果他恰恰使用了佛禅的意象、用语,实际上就是一种“指引”,把读者引导向佛禅的“色空观念”上,读者在读诗时,就参与了思索身边世界,披阅宇宙人生。所以,我有时就想,把汪有榕那些“有骨的语言”,说成是他的“心语”、“心象”似也不过份。

佛语有云:三界虚伪,唯心所作。写诗,而展示“心语”、“心象”,已是一种境界!不过,常言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倘若你的“心语”、“心象”,太多人觉得“难解难懂”,“共鸣圈”太小,那是必须反思的,那在语言表达上“精准”肯定还需要努力的!

 

 

汪有榕(二首)

 

《时辰到了》

 

下午。在般若波罗蜜中闲思。

雨影纷飞,时间只是一辆载进载出的车行,流光簌簌而下。

尘世是张定命纸,生下之时就是等,一个恰好的时辰。

 

午后的阴雨

浮世绘的莲

一杯清禅,坐北朝南

宴开一道佛光

鱼潮,蜂涌而至 

它们踏着麦芒的足音

寻觅你唇浪间

金黄的念想

时辰到了,

一条妄路,两处闲置

左边是你看不见了的杂念

右边是我想家的私心

 

《冥想如禅》

 

于无声处留白

我不问

你也不说

只冷然对我一笑

自参去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到过这里

再没人到过这里

谁又能知晓一尾深水鱼的心事?

不借一舟一楫,如何

穿过一个摇摇无主的水域

三界被隔于一渚芒草的清幽中,我是凡人

心存杂念,老僧在半山半云之间

我无法涤清你的原貌?

是一袭非云非雾非雨的僧衣

穿过由古至今的冥想

轻轻握出一些横空的禅来 

半山有云,云里有屋,屋中有桌

桌面上有一些泪痕

是哪一只云鹤

漫不经心的踱过

你扶着墙走到

看不见自己影子的角落

把头颅放进空茫

 

而来者无界,去者无心

此番旋启你一杯清茶的悲面

渺渺众生皆不在语,惟独我在

在断肠人的天涯--痴痴默念

举头三尺的神灵

 

注:贴出对泊音、玩偶和申儿三人的诗的手记后,总体反应还不错。看来这些我在选编《禅意诗十家》时写下的、用来提醒自已的一段段话,或许不妨让它们都亮一次相,使这个“读诗手记”总体完整。

除我自己的诗外,我共对九位作者的诗做了手记,将陆续贴出。这一次,公开贴出前,倒是比较认真地“修”过这手记,可能更接近“公开发表”的模式了。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诗作者和读者见谅!

 

(1)读泊音诗手记   (2) 读玩偶诗手 

    (3)读申儿诗手        (4)读岸边诗手记

     (5) 读一意诗手记      (6)读许志华诗手记

    (7)读涂熹诗手记

读涂熹诗手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