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与圈子
----再说“禅意”(11)
少木森
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钻牛角尖。这是说某个人思维方式特别而顽固,总是钻在某个问题里出不来,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显得特别固执而气人。要换一种说法,其实这个人的思维总是钻进某个“圈子”里,出不来。有时候,他钻的“圈子”还特别的小,甚至小到就一个“点”,就像牛角尖上那么小的一个空间,那么小的“圈子”了。
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这么一种现象:都会钻到某一个“圈子”里,为某一个“圈子”所囿。西方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活动在一定的圈子里的,都有自己感到舒适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其“舒适圈”了,比如,家里一般就是每一个人的舒适圈了。而走出家,到别人的家,你必定有点拘束,有点不自在,那就不是你的舒适圈了。人就是这样,多数囿于自己的圈子里,“习惯了自己的圈子,不想到陌生的圈中游戏……”
不过,人还是应该适时走出去的,按西方心理学观点,紧邻着“舒适圈”的是你的“学习圈”,只有一定的陌生感、不适应感,才是促你学习的动力,才让你学会适应,学习到了新的东西……当然,这圈子要离得不远,太远了,完全陌生了,那也学习不了,那就不是“学习圈”,而是“陌生圈”了,是一般人都不愿意去的圈子了。
禅者当然不是“拔着头发想离开地球的人”,他们也生活在一定的圈子里,只是他们的圈子无疑要大得多,精神比我们要放松的多,能供他们龙腾虎跃的空间比我们要大得多,甚至他们有一种“大地为床,苍穹为被”的气慨,真正让精神驰骋于大自然之中,驰骋于宇宙之中,获得一种精神的逍遥自在,获得一种淡远的心境。禅者虽也生活在一定的圈子里,却绝非是牛角尖大小的那么一个圈子。这,在世俗眼界看来,自是一种不凡;用世俗的话说,可说成是一种潇洒。所以,我总觉得,禅宗所说的“放下”,也就是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孜孜那么一个“点”,不要孜孜那么一个“圈”。但是,这很难,怎么说我们也会在一定的“圈子”里的,有“圈子”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我们常常是没有了“圈子”,我们反而不适应了,或者说从一个“圈子”换到一个“圈子”,我们就不适应了。我们生活得太狭隘了!
圈 子(禅意诗)
假如在地上画一个圈子
让你呆在里面
你是不是
觉得好玩
绿树
花朵 夕阳
氲氤着诗意
在不远处招摇
只是
谁也不能走出那圈子
一些想离开的人
必须放弃一次次向往
守住
游戏规则
一切顺理成章
这一些把游戏最后做完的人
也许丢弃了什么
就是
没有丢了信守
游戏结束了
他们带着一脸自得
走出地上那一个圈子
心灵 是否
也走出了那一个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