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书浸润的情怀

(2009-02-26 20:24:45)
标签:

少木森

诗书

陈明玉吟稿

人文情怀

文化

分类: 文化随笔

     诗书浸润的情怀

     参加省作家协会"福建省第二十二届优秀文学作品暨第四届陈明玉文学奖颁奖大会和第二届陈明玉诗学研讨会",这是在会上的发言,就教于方家.

                 

                           诗书浸润的情怀

                   ——读《陈明玉吟稿》偶感

 

                                 少木森

    读《陈明玉吟稿》最深的感受是他的一种由诗书浸润着的情怀。他以中国传统诗词深情诚挚地抒写国事的兴衰、人生的悲欢、友情的聚散。有时候,他放歌长啸,目光旷远,壮怀激烈;有时候,他是沉吟细诉,温情缱绻,情怀婉约。细读“吟稿”,能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换言之,就是读出诗人由诗书浸润着的情怀。对于诗人的情怀,约略可做如下的解读:

 

    一是寄情山水。中国诗歌自古有山水田园的诗情,中国文人自古有隐逸的情结。陈明玉做为诗人骚客,自然也在诗歌里饱蕴着山水的情怀。

“万片桃花一潭水,低昂无语问青云。”(《汪夫子照陆洪词丈寿田见和文房四咏叠韵奉酬》)“泻胸银汉催秋兴,入窍芙蓉散古馨。”(《拙作<蕉窗夜话>蒙王士寒老友一气叠成八律,辞源倒倾,情词艳丽,再和二律志谢》)“花鸟并无闲笔意,诗书俱见出群才。”(《东渡日本留别岷江诸吟友》) “花须努力开三径,酒为销魂载一车。”(《次王君香尘送别归国元韵》)“吟怀暖比三冬日,异地花开四季春。”(《观鱼吟长自雾市远惠和章依韵奉答》)这样留连于山水田园、忘情于花鸟虫鱼的诗句在“吟稿”中俯拾即是。

 

    不过,陈先生似乎自觉地要和古文人做一个划分,他也喜欢寄情山水,但他的山水诗里较少表现自古已有的那种隐逸情结,而是给人一种忙碌中不忘偶尔抬头看看天,看看云卷云舒,看看周围花鸟虫鱼的感觉,他诗里的田园诗情也就明显带着现代人的特点,是以现代人的感情和表现力,对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敏感地追寻和捕捉生活中诗意的亮点,表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深切感受,激发人们为爱去追求现实的美,为美去寻觅人生的爱。他爱山水田园的诗情,爱花鸟虫鱼,但他不逃避,不隐逸,他在忙碌着,奋进着,努力挣着钱,或者创造着财富。他说“德故润身财润屋,一庭春草霭余辉。”(《林光华词弟出示所作<伤心辞>次韵致慰》)你看,他不以酸腐观念说“财”为“铜臭”,不把“财”与“诗”、“财”与“美”搞对立了,而竟说“财可润屋”,并且赋予了“财”与春草、余辉一样的诗情画意。这就把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的爱融为一体,因而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

 

    二是书生意气。曾经流行的一个词叫“诗意的栖居”,给人以美感和强烈的抒情意味,在这个“栖居地”里,一定都是赏心悦目的东西,一切丑恶,一切阴谋,一切不好的,都没有了,一切如诗一样美好,如书一样诗意……这是一种诗书情怀,也是一种人文情怀,更是一种书生意气。

 

    做为诗人,做为书生,陈明玉先生是一个感觉敏锐的人,一个诗意的人,一个有着诗书情结和人文情怀的人,也是一个有着浓厚书生意气的人。《陈明玉吟稿》中,谈诗书的句子特别的多。“舍诗书画无佳趣,非鬼佛仙少达人。”(《次子默岁首偶作原韵》)“莫把鸡虫论得失,诗人品节本来高。”(《次林少华吟友归国志别原韵》)“一卷诗成人一世,吟情销尽秃霜毫。”(《小诗梓成诗以志喜》)“囊中别有阑亭笔,惯为文章惯写诗。”(《吟友王友梅索诗》)“笔花垂露散清芬,丽句如珠醒醉魂。” (《次王士寒诗人见赠原韵》)“绝妙良方绝妙句,拈来一一夺天工。”(《次涂去病医士见赠原韵》)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从陈明玉先生的许多诗里可以读出,诗人正是以一种人文情怀,以一种人间温情在述说着人们心灵里的一些美好如诗的向往。这种如诗的向往,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踏青留连;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可是,生活里并没有尽像诗书里一样的如意和顺利,许多人在为生存而打拼,许多人在经历着苦厄困顿,许多青春的灵魂孤独地游走在快乐幸福之外,生活状态并没有真正的那么“诗意”……那么,诗人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发现美、展现美,就是以一种诗书般的雅兴雅量,还原尘世生活的力量和理想,以一种诗意的心态,创造出诗意的栖居地,与实现心灵与现实、心灵与历史的亲近和沟通,创造出一种能慰藉心灵的艺术,一些能慰藉心灵的诗句和意境。

 

    陈明玉先生主张,写诗当是“不惊人语不如无”,更当是“一篇珠玉灵性词”,“笔花入韵荡心弦”(《新雅酒楼小集次张纫诗女士即席原韵》)。就为了这样的境界和情怀,先生他“自笑吟怀比秋瘦,寒蛩声和半宵忙。”(《次王士寒诗人见赠原韵》)他甚至为忙乎诗书,而走出温柔梦乡,“竹楼风雨潇潇夜,决绝娥眉校小诗。”(《逆旅大同盟箨稿尾声》)

 

    三是家国情怀。著名作家王蒙在为《陈明玉吟稿》所作的序里说:陈明玉先生“身为异客,心系故园,天赋诗才,笔耕不辍……赤子心思乡泪书生志尽抒纸上。”当年为先生编辑“吟稿”的陈志曾老人也说:陈明玉先生“字里行间,一颗怀乡、忧时、爱国,悠悠赤子之心,跃然纸上。”这些评价是极为准确的。读《陈明玉吟稿》最受感染的就是他的思乡、爱国的一种家国情怀。

 

   “成城众志横胸臆,退虏旌旗在眼中。”(《望中原》)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他在菲岛遥望中原写下的诗句,沉郁悲壮,气势恢弘,感情炽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接着还说:“我亦九夷属陋俗,巍巍大责一肩同。”(《望中原》)表达的就是中国知识精英的共同心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甚至还提高了嗓音,这样吟唱:“干戈扰掠战云酣,家国兴亡责要担。”(《次林少华吟友归国志别原韵》)“莫问赋诗谁退虏,书生本色是英雄。”(《陶园雅集敬步段大使首唱元韵》)

 

    陈明玉先生爱乡爱国思想的形成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家庭、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的高贵品格决定的。他于抗日战争期间远涉重洋,海外谋生,家国仇、民族恨,时时搁在他心上。他反复吟唱:“家国有时蒙蒙劫数,山川无地养迂疏。”“浩劫大千兵世界,不堪回首忆唐虞。”(《四十初度十五韵》)

 

    通读“吟稿”,可知爱乡爱国是先生作品的主旋律,他反复抒写着反抗外侵,抒发壮志及关怀祖国、家乡之多难与民生之多艰的诗句。真可谓是“万劫湖山羁旅泪,一篇珠玉性灵词。”(《吟友王友梅索诗》)而且,他不仅是在抗战那段时间不断表达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而是一生都在做着爱国爱乡的事,一生都在表达和展现着这一种爱乡爱国情怀,他说:“万缕诗魂爱国魂,一楼骚雅尽能文”,并且是“一卷诗成人一世,吟情销尽秃霜毫”。

 

    看来,故国故园是先生心灵里最柔软最温暖的一种情结,一种情怀,稍有触动,即掀动了诗情,就有诗篇跃然而出,感染和激励着后来者。

诗书浸润的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