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表稿]我们需要哪些人文精神的教育(4)

(2007-11-18 12:09:08)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文学/原创

人文精神

教育杂谈

分类: 教育闲笔
     此稿在博上可找到,那是[讲座简稿],后应《教师博览》之约,修订为文章,并发在该刊2007年3月号。逢修订并贴[教育闲笔系列],一并再贴出,敬请跟贴批评、指教。谢谢!

 

[发表稿]我们需要哪些人文精神的教育(4)

 

                                     少木森

 

    四、对人文精神发展的展望

 

    1.用“思想”串起知识.使人心有灵犀

 

    创新不等于“全新”,不是什么都从头做起。原先,我们对这一点是有误解的,总觉得既然是创新。就应该是“全新”的,是推倒重来。如果做不到“全新”,那不如就干脆照搬照套好了。所以,我们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盘照搬”。有一个名为《一本书主义》的故事是这么说的:

 

    戴维是美国某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带着三位博士生,一个中国留学生、一个日本留学生、一个美国学生。

 

    戴维出版了《现代管理科学》巨著,郑重地签名赠送给三位学生。

 

    中国留学生如获至宝,圈圈点点,刻苦研读,甚至背诵了书中不少精彩段落与名句,学成归国。四处讲学。看来,一本书已经足够他忙乎一辈子了。

 

    日本留学生也如获至宝,精心研读,没过多久,他也出版了一本书,题为《现代管理在日本》,郑重地回赠老师一本。戴维教授仔细翻阅,约5%为学生的新观点,15%为周围同学的见解,80%为戴维教授《现代管理科学》一书中的内容。抄抄摘摘,一本书也够他忙乎的。  

 

    美国学生礼貌地接过老师的赠书,看上去没有像两位留学生那么兴奋,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有什么研读、圈点的迹象。只在几年之后,他的巨著也出版了,题目为《超现代管理科学》。

 

    我们有时就是这样。“全新”做不到,“一点点新”不一定看得起.不一定去做,干脆就照搬“权威”吧,注释“权威”吧。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似乎不是这样,所以,他们近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似乎就有道理了,有迹可循了。美国人那样的思维,自然就更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了。

 

    总之,要用“思想”串起知识.使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就点滴皆新。这就是朱熹《观书有感》的那一层意思:“昨日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这诗不是说行船,而是说读书。书读到这份上,你就日日精进了,你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泛若不系之舟了,你还不“心有灵犀一点通,点滴皆新感”吗?

 

    2.合作中的两种关键性意识

 

    合作中要培养两种关键性意识:“双赢”意识和“规则”意识。竞争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不一定要“落井下石”,竞争可以是合作的一种形式,是“双赢”。这一点已经比较深入人心了,我们开始有这种“双赢”意识了。

 

    但是,“规则”意识。我们还很缺乏。要尊重人,你得先尊重规则。而我们的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说的是给不给面子,为了面子,我们可以“灵活灵活”;为面子,我们常以暗箱操作,甚至是无规则运行。

 

    说是“面子”,其实最终是“利”在作怪!给面子,不就是给办成事吗?不就是给实惠和利益吗?我们是用“面子”换取利益。而不是在“规则”下获取实惠的利益。中西方对比,我们不能不忧虑——我们的“灵活变通”所遮蔽的正是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的薄弱、规则意识的淡薄。

 

    应该说,这忧虑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说到底是在塑造未来,教育培养的是“未来人”,社会总在进步,太阳出来,每一天都是新的,明天会更好!所以,今天规则意识的不足,不等于未来也永远如此。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进步,就是每一天、每一天地一点点儿地变化积累的结果。通过教育、行动会推动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深入人心,培养出一种“规则”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人文精神是人和人之间的伦理精神,它要求社会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某一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使得人们明是非、辨善恶、守规则,并趋向于某种价值观、审美观,以保证社会或某种团体在一定秩序中运行发展。这就是人文精神所以具有调控功能的原因之所在。原始社会靠巫术,靠图腾,靠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法观念等来调控。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有了国家,一方面靠法律规则,即“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另一方面则要靠人文精神,靠道德法规来调控。

 

    在我们的新时代、新社会则要有体现时代特点的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进一步发挥在整个社会和团体中的调控作用。只要我们进一步弘扬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基本内涵的人文精神,同心协力,奋发图强,那么,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变成现实。

                            

                              (全稿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