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精选小小说 |
一分硬币(小小说)
少木森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看不出那一枚人民币壹分的硬质辅币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与其他硬分币一样,银白色,圆形,周边有细齿纹,正面中部是国徽,国徽上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背面中央是“壹分”两字,字的周围是麦穗图案,上方有阿拉伯数字“1”,下方铸着年号“1981”。它是精致的,也是普通的。
可就是这枚普普通通的硬币,他卖了400元。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人家还说他卖便宜了,市场价已经是800元了,而且收藏市场上,根本就难于找到这1981年的壹分硬币了。据有关传说,这一年的壹分币,除做为纪念品送给外宾的,国内市场压根儿就没有投放过,珍稀得很呢。有人甚至还对他说,他那一枚“分币”怕是从国外倒流回来的、可能还是“仅见品”了,要个三五万元,也不过份。这么一说,他是后悔了,悔不该那么轻易地把这么一件“宝物”几乎拱手让给了人家。
他开始全身心地关注和寻找那一枚枚看似不起眼的分币了。
他本来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不知怎么回事,教养这东西其实是很脆弱的。你看他,现在只要办公室里没有人在,或者人刚走出去,他就会去拉开属于别人的所有能拉开的抽屉,匆匆翻捡里面的杂物,见到每一枚硬币,他都会动作熟练地把它一把抓在手里,突然做贼似的慌乱地左右看看,发现确实没有人时,才放心地把得来的硬币装进口袋,让心怦怦多跳两下。
在室外,他则常去翻捡垃圾箱内外的废弃物……
他下岗了。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寻找分币,说是到内退年龄内退了,其实就是下岗。他想,下岗算什么,只要能找到一二枚1981年壹分币,下岗算什么?再说,他查了有关资料,1981年壹分币的收藏等级是“五星级”,而同年的伍分硬币为“四星级”,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还有“三星级”的,如1979、1980年的伍分币,1980年的贰分币,1955、1956、1957年的壹分币,等等。还有什么“四小龙”,即时1955年壹分、1957年壹分、1992年壹分、1992年贰分,什么“五大天王”,即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1980年伍分、1981年壹分、1981年伍分。再找一找,要真碰上“小龙”或“天王”来,那也是“隔夜暴富”的事儿。下岗后,他选择的职业就是收破烂。都说他不错,观念转变很到位,“铁饭碗”端惯了的人,一下岗就去收破烂。街道办甚至要拿他当典型,上电视台宣传宣传,他笑着双手狠狠摇着,连说免了免了。
他中过风。他蹲在那儿翻捡他那些硬币,小心地把它们一枚枚插入红皮定位册,定位几枚后,他就用手指去磕一磕,抚一抚。他蹲得太久了,双脚酸麻,想站起来。谁知站起来时,眼前一黑,身子一晃,就栽倒了,就中风了,送医院急救后,住院医治了半年,才康复了。还好没有什么大的后遗症,就是口角常会流一点口水,有时还会剧烈地抖动一阵子,发出一种低沉的吼叫声,不能遏止,特别在激动的时候。这就使子女不让他再去翻别人的废弃物了,因为一找到硬币,他就会激动,一激动就会流口水,就低吼,实在不雅观。
那一天,他去散步,路上捡到了一枚贰分的硬币,年号是1983年,这是“二星级”的,他很兴奋,埋着头继续四处寻找着地上每个角落的废弃物,不巧撞在了一根电线杆上,就第二次中风了。经过抢救,他脱了险,但他从此瘫在了床上,话也说不清了。他知道治疗要花很多钱,儿女们已经在嘀咕他那些唯一的收藏物——分币,他们听信了人家的传说,认为他存着可以卖好几万元的“珍币”,而且说他变得古怪了,好些时候不卖一枚硬币了,也不让家人用普通硬币去买东西了,凡有硬分币他都小心地摩挲着,嘴里叨叨着“品相”啊什么的。他费了很大的劲,才对儿女说清楚一个意思:卖掉我那些分币吧。儿女把他的分币夹搬来一看,十九本,每本84枚,总共就是1596枚,没有按年限收集,而按等级收集,“四星”、“五星”都没有,“三星级”6枚,“二星级”88枚,其余都是“单星”的。按理论价格计算,三星级每枚60元,二星级每枚5元,一星级面值价,这些硬币约值800元。子女们觉得心酸,父亲苦寻苦找三年,也就值800元。他们哪里还舍得卖呢,二男一女,每家分六本回去收藏起来,剩下一本,争执了一阵子,最后归到长孙名下收藏了。
他终于不行了。临终,他说话含混而且很吃力。他双手抓住一对儿女的手,说:你们——把——分币——卖了吗?
儿女们弄不懂这话的意思,不知道该说卖了还是该说收藏着才能让老人家合目而去?就期期艾艾地说:“是不是……想卖……”儿女们看到他闭上了眼睛,一颗浊浊的眼泪从眼角滚落下来……儿女们改口道:“爸爸,没有卖,我们留着呢。”他已经没有反应,哪怕是脸部神经轻微颤动一下都没有,那逝去的表情也就让人揣摸不透,是一丝痛苦,还是一丝安详?
在处理后事为他整容时,儿女们发现他嘴角有些异样,用手触摸有硬感,就轻轻撬开嘴巴,发现他嘴里衔着一枚“五星级”的1981年的壹分币……
少木森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看不出那一枚人民币壹分的硬质辅币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与其他硬分币一样,银白色,圆形,周边有细齿纹,正面中部是国徽,国徽上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背面中央是“壹分”两字,字的周围是麦穗图案,上方有阿拉伯数字“1”,下方铸着年号“1981”。它是精致的,也是普通的。
可就是这枚普普通通的硬币,他卖了400元。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人家还说他卖便宜了,市场价已经是800元了,而且收藏市场上,根本就难于找到这1981年的壹分硬币了。据有关传说,这一年的壹分币,除做为纪念品送给外宾的,国内市场压根儿就没有投放过,珍稀得很呢。有人甚至还对他说,他那一枚“分币”怕是从国外倒流回来的、可能还是“仅见品”了,要个三五万元,也不过份。这么一说,他是后悔了,悔不该那么轻易地把这么一件“宝物”几乎拱手让给了人家。
他开始全身心地关注和寻找那一枚枚看似不起眼的分币了。
他本来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不知怎么回事,教养这东西其实是很脆弱的。你看他,现在只要办公室里没有人在,或者人刚走出去,他就会去拉开属于别人的所有能拉开的抽屉,匆匆翻捡里面的杂物,见到每一枚硬币,他都会动作熟练地把它一把抓在手里,突然做贼似的慌乱地左右看看,发现确实没有人时,才放心地把得来的硬币装进口袋,让心怦怦多跳两下。
在室外,他则常去翻捡垃圾箱内外的废弃物……
他下岗了。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寻找分币,说是到内退年龄内退了,其实就是下岗。他想,下岗算什么,只要能找到一二枚1981年壹分币,下岗算什么?再说,他查了有关资料,1981年壹分币的收藏等级是“五星级”,而同年的伍分硬币为“四星级”,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还有“三星级”的,如1979、1980年的伍分币,1980年的贰分币,1955、1956、1957年的壹分币,等等。还有什么“四小龙”,即时1955年壹分、1957年壹分、1992年壹分、1992年贰分,什么“五大天王”,即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1980年伍分、1981年壹分、1981年伍分。再找一找,要真碰上“小龙”或“天王”来,那也是“隔夜暴富”的事儿。下岗后,他选择的职业就是收破烂。都说他不错,观念转变很到位,“铁饭碗”端惯了的人,一下岗就去收破烂。街道办甚至要拿他当典型,上电视台宣传宣传,他笑着双手狠狠摇着,连说免了免了。
他中过风。他蹲在那儿翻捡他那些硬币,小心地把它们一枚枚插入红皮定位册,定位几枚后,他就用手指去磕一磕,抚一抚。他蹲得太久了,双脚酸麻,想站起来。谁知站起来时,眼前一黑,身子一晃,就栽倒了,就中风了,送医院急救后,住院医治了半年,才康复了。还好没有什么大的后遗症,就是口角常会流一点口水,有时还会剧烈地抖动一阵子,发出一种低沉的吼叫声,不能遏止,特别在激动的时候。这就使子女不让他再去翻别人的废弃物了,因为一找到硬币,他就会激动,一激动就会流口水,就低吼,实在不雅观。
那一天,他去散步,路上捡到了一枚贰分的硬币,年号是1983年,这是“二星级”的,他很兴奋,埋着头继续四处寻找着地上每个角落的废弃物,不巧撞在了一根电线杆上,就第二次中风了。经过抢救,他脱了险,但他从此瘫在了床上,话也说不清了。他知道治疗要花很多钱,儿女们已经在嘀咕他那些唯一的收藏物——分币,他们听信了人家的传说,认为他存着可以卖好几万元的“珍币”,而且说他变得古怪了,好些时候不卖一枚硬币了,也不让家人用普通硬币去买东西了,凡有硬分币他都小心地摩挲着,嘴里叨叨着“品相”啊什么的。他费了很大的劲,才对儿女说清楚一个意思:卖掉我那些分币吧。儿女把他的分币夹搬来一看,十九本,每本84枚,总共就是1596枚,没有按年限收集,而按等级收集,“四星”、“五星”都没有,“三星级”6枚,“二星级”88枚,其余都是“单星”的。按理论价格计算,三星级每枚60元,二星级每枚5元,一星级面值价,这些硬币约值800元。子女们觉得心酸,父亲苦寻苦找三年,也就值800元。他们哪里还舍得卖呢,二男一女,每家分六本回去收藏起来,剩下一本,争执了一阵子,最后归到长孙名下收藏了。
他终于不行了。临终,他说话含混而且很吃力。他双手抓住一对儿女的手,说:你们——把——分币——卖了吗?
儿女们弄不懂这话的意思,不知道该说卖了还是该说收藏着才能让老人家合目而去?就期期艾艾地说:“是不是……想卖……”儿女们看到他闭上了眼睛,一颗浊浊的眼泪从眼角滚落下来……儿女们改口道:“爸爸,没有卖,我们留着呢。”他已经没有反应,哪怕是脸部神经轻微颤动一下都没有,那逝去的表情也就让人揣摸不透,是一丝痛苦,还是一丝安详?
在处理后事为他整容时,儿女们发现他嘴角有些异样,用手触摸有硬感,就轻轻撬开嘴巴,发现他嘴里衔着一枚“五星级”的1981年的壹分币……
后一篇:《留在昨天》之《一种鸟的别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