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留在昨天 |
《留在昨天》之《吃饭与读书》
少木森
昨天总算有让我记住的事了。
不是这一天有什么生动活泼的细节,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一样,上班、下班,当然也处理过一些事务,但天天都这样处理,也就觉得平常,就不会特别去记住那些事了。要说让我记住昨天的,那是晚上的饭局和饭后的读书。
这饭局本来也只是迎来送往的“工作餐”,而且是在指定签单的饭店吃的饭,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饭桌上谈到了“职业消费货币化”问题,我印象特别深刻,也就记住了这事儿。
这个词,你可能还听得少,“住房货币化”就听得多了吧!“住房货币化”就是把原先国家承担干部职工住房分配的做法改革了,变成住房补贴,每个月发点钱给你,你自已买房或建房去!那么,“职业消费货币化”呢?就是把公车接送、公款招待的费用测算一下,按照职务的大小,每个月补贴给个人,你拿了这些钱就不能再用公车接送了,你可以坐公共汽车、坐地铁,也可以打的。按威海市制定的车改政策:公车改革后,威海市车改单位的工作人员按照级别每月领取200元至24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其中正处级领导每月补贴2400元,科员、办事员及工勤人员每月补贴200元……公车这样改革,公务接待也准备这样改革,你也不能再用公款接待了,你按职务领取的“吃喝”补贴,或几千或几百元,就看你职务有多高了……拿了这个钱,在你责任范围内的迎来送往、工作餐等,就一律由你自己去承担了,当然你得省着点,你别掏老婆的腰包来干公家事业,惹出家庭经济风波呀。
有人戏说过:“什么叫革改呢?改革就是用体制让你知道心疼钱。”虽是戏说,却不能说没有道理!你看,要真“职业消费货币化”改革了,相信每次接待的时候,你会比以前多心疼心疼起钱吧!
可是,能改得下去吗?我们闲聊着,胡侃着,都说:难啊!
首先,试点的地方可能会受“谁先搞谁吃亏”现象的困扰。这项改革不会一下子铺开的,试点的市县或乡镇与周围市县或乡镇对上级派员的接待规格就不一样了,会不会被认为不够热情而影响升迁呢?可要还那么热情大方,掏的可是已经入了自己口袋的钱呀,有几个人不心疼呢?!还有,我们如今条块分割管理还存在着,既使是试点区内,政府管的是“块块”,你可以在“块块”里搞试点,那些“条条”管理的部门依旧是公车来公车去,公款吃喝着,让人看着,心理异动,觉得自己好吃亏啊!
其次,一把手往往对此改革热情不高。在我们体制里,一把手好处在哪儿?在于是有许多特权呀!多少一把手就是靠这些特权来管理和调动手下人员的,你跟我一条心、一条线,或者至少你靠近我些,我就向你顷斜,给你车给你钱,让你什么都方便;要是你不一条心、一条线了,对不起,签字报销时,不会给你好脸色,不会签下字的。他就靠这个开展工作呀!可现在,补贴都发到个人了,手下人都有了一定自主权,看你的脸色少了,一把手的优势削弱了,哪一位一把手会高兴呢?他们也就常常面上应付一下,能拖就拖,或者干脆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再次,群众也有看法和阻力。群众认为这样的改革无异以变相给干部提高工资,群众还担心,改革成果能不能维持下去,要是钱也发到个人了,车又慢慢卖回来,接待悄悄再进行,吃喝风再次刮起,那不是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变本回厉吗?
……
回到家,还早。照例要翻翻书,读几页。昨天,读的是已故台湾资深记者高拜石(一九0一至一九六九年)的《新编古春风楼琐记》。高先生善属文,工诗词,长于近代史笔,熟谙人物掌故,人曾赞其:“自梁任公、林琴南以来,罕与其伦比,诚是列于现代中国一大文豪而无愧色。”高氏对当年提倡“一杯清水”新生活运动的态度是━━“不予评说!”因为“一杯清水”的新生活是不大可行的……我莫名地联想到,我们一整个晚上情绪颇为激动的闲聊胡侃,不是都说着“不大可行”几个字吗……掩卷,我深思了许久!
2005年11月3日记出差途中
少木森
昨天总算有让我记住的事了。
不是这一天有什么生动活泼的细节,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一样,上班、下班,当然也处理过一些事务,但天天都这样处理,也就觉得平常,就不会特别去记住那些事了。要说让我记住昨天的,那是晚上的饭局和饭后的读书。
这饭局本来也只是迎来送往的“工作餐”,而且是在指定签单的饭店吃的饭,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饭桌上谈到了“职业消费货币化”问题,我印象特别深刻,也就记住了这事儿。
这个词,你可能还听得少,“住房货币化”就听得多了吧!“住房货币化”就是把原先国家承担干部职工住房分配的做法改革了,变成住房补贴,每个月发点钱给你,你自已买房或建房去!那么,“职业消费货币化”呢?就是把公车接送、公款招待的费用测算一下,按照职务的大小,每个月补贴给个人,你拿了这些钱就不能再用公车接送了,你可以坐公共汽车、坐地铁,也可以打的。按威海市制定的车改政策:公车改革后,威海市车改单位的工作人员按照级别每月领取200元至24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其中正处级领导每月补贴2400元,科员、办事员及工勤人员每月补贴200元……公车这样改革,公务接待也准备这样改革,你也不能再用公款接待了,你按职务领取的“吃喝”补贴,或几千或几百元,就看你职务有多高了……拿了这个钱,在你责任范围内的迎来送往、工作餐等,就一律由你自己去承担了,当然你得省着点,你别掏老婆的腰包来干公家事业,惹出家庭经济风波呀。
有人戏说过:“什么叫革改呢?改革就是用体制让你知道心疼钱。”虽是戏说,却不能说没有道理!你看,要真“职业消费货币化”改革了,相信每次接待的时候,你会比以前多心疼心疼起钱吧!
可是,能改得下去吗?我们闲聊着,胡侃着,都说:难啊!
首先,试点的地方可能会受“谁先搞谁吃亏”现象的困扰。这项改革不会一下子铺开的,试点的市县或乡镇与周围市县或乡镇对上级派员的接待规格就不一样了,会不会被认为不够热情而影响升迁呢?可要还那么热情大方,掏的可是已经入了自己口袋的钱呀,有几个人不心疼呢?!还有,我们如今条块分割管理还存在着,既使是试点区内,政府管的是“块块”,你可以在“块块”里搞试点,那些“条条”管理的部门依旧是公车来公车去,公款吃喝着,让人看着,心理异动,觉得自己好吃亏啊!
其次,一把手往往对此改革热情不高。在我们体制里,一把手好处在哪儿?在于是有许多特权呀!多少一把手就是靠这些特权来管理和调动手下人员的,你跟我一条心、一条线,或者至少你靠近我些,我就向你顷斜,给你车给你钱,让你什么都方便;要是你不一条心、一条线了,对不起,签字报销时,不会给你好脸色,不会签下字的。他就靠这个开展工作呀!可现在,补贴都发到个人了,手下人都有了一定自主权,看你的脸色少了,一把手的优势削弱了,哪一位一把手会高兴呢?他们也就常常面上应付一下,能拖就拖,或者干脆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再次,群众也有看法和阻力。群众认为这样的改革无异以变相给干部提高工资,群众还担心,改革成果能不能维持下去,要是钱也发到个人了,车又慢慢卖回来,接待悄悄再进行,吃喝风再次刮起,那不是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变本回厉吗?
……
回到家,还早。照例要翻翻书,读几页。昨天,读的是已故台湾资深记者高拜石(一九0一至一九六九年)的《新编古春风楼琐记》。高先生善属文,工诗词,长于近代史笔,熟谙人物掌故,人曾赞其:“自梁任公、林琴南以来,罕与其伦比,诚是列于现代中国一大文豪而无愧色。”高氏对当年提倡“一杯清水”新生活运动的态度是━━“不予评说!”因为“一杯清水”的新生活是不大可行的……我莫名地联想到,我们一整个晚上情绪颇为激动的闲聊胡侃,不是都说着“不大可行”几个字吗……掩卷,我深思了许久!
2005年11月3日记出差途中
前一篇:《留在昨天》之 《平 淡》
后一篇:秀才人情半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