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俗语之·细数大算【haisang】

(2024-06-02 10:05:21)
标签:

杂谈

打牌

输赢

数目

分类: 随笔·乡村俗语
      乡村俗语之·细数大算【haisang】

按学历评价,有人是麻将农业中学的初中毕业生,那么就有人是麻将理工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初中及以下”的,也想跻身于“高学历”中间,结果可想而知。一场两三个小时的切磋下来,成绩差的,输个三五百是稀疏平常,如果“背时倒灶”得如同遇到飓风或寒潮,可能就不是一个“三五百”了。痛定思痛,摸摸口袋里没有几个钱,看看“零钱”也所剩无几,又难免相互抱怨或调侃,真是“牌难打、屎难吃【qia】”。更有直接怼的:自己命苦,怪不得“正服”。说“正服”到底是该严管打牌,哪怕赌注只是象征性的惩罚都以赌博论处?还是“正服”过于宽松,个个小区有麻将,街边处处是牌局,这样一副“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繁荣,难道不是你我他她想要的吗?最终总结,再“小”(赌注)就没有积极性了,甚至上升到理论——只要存在是有制,就必然有以营利为目的的博彩。不论官方与私方、个人与集体。只是形势不同罢了,内容都一样一样的。尽管所有在牌桌上都认同“打小一点”可能还打得长久一些,但还是巴不得能放开手脚更富有快感。还引经据典地说,那些那些地方,明明兜里的钱一点也不“颇实”,打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还不分农忙农闲,四时八节都是“喊声、骂声、麻将声,声声入耳;借钱、还钱,没有钱,钱钱闹心”。忍不住有难以理解地做起了杞人:俗谚哇“细数大算【hai sang】”!何况这“数”一点也不“细”啊?
       乡村俗语之·细数大算【haisang】

细数大算【hai sang】”。听起来像是把小小的数字当成一个大数来计算。感觉像是智商有问题,十以内的加减法都得扳手指头,还念念不忘三七二十四。记得曾有一个男孩提着篮子卖块状水豆腐,那时市场价是一块钱两块,他的执念是买他的豆腐必须且只能是一次一元纸币买两块豆腐,要想买多,必须且只能再一次次来。据说这男孩是近亲结婚的产物,估计在他的概念里这“一块(钱纸币)两块(水豆腐)”就是相当的“大数据”了。而乡村百姓俗谚哇的“细数大算【hai sang】”却是睿智的、富含哲学意义的,在不同的场合更有不同的含义。基本的意义是“不要小看这基数或单位是个不起眼的小数目,一旦累积起来就是大数目了;或者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数目都要当作一个可能影响全局的大数目来计较”。
   乡村俗语之·细数大算【haisang】

   

在牌桌上,每一次输赢都不多,但如果输的次数远远大于赢的次数,一个礼拜下来、一个月下来,还是不显眼。假如这局面半年下来还不会改变,若秉承“不怕输得苦、就怕要断赌”的理念,继续相信自己有翻盘的能力,结果一年下来,就有可能是大半年“劳改了”——一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贡献在牌局上了。这便是典型的“细数大算【hai sang】”,长年累月地打牌输钱,几年下来,尤其几十年下来,这个“细数”甚至“算都不敢算”,绝对是一个不敢轻易相信的“大算”。再如资深烟民,从四十年前每天一包八毛左右的烟,到现在每天一包25元左右,嗜烟如命一直到人生的最后几公里,这每天“烟钱”的“细数”,“大算”起来一般人难以置信。但好这一口的,包括酒鬼的酒,他们却振振有词,或说为“锅家”做了贡献!或狡辩那些不抽烟不喝酒的也不见格外存出钱在哪里?
     细数大算【hai sang】”,一方面是劝人要及时收手,不要一味地陷进去,最终难以自拔,这损失一定是个大数目;另一方面也是劝人要珍惜到手的利益,哪怕远不是期望的理想数目,细水长流,只要“鸟【diao】哩叫哩就有”——每天早上起来还能听见鸟叫就有进账,长年累月不就是一个大数目了。同时也不失为对那些想“一口吃成个胖”的温馨提示。悲催的是,偏偏就是那些低收入的、社会的底层群体,甚至从小就听闻过“细数大算”的教诲,一天天地被那不当回事的“细数”耗尽最后几个铜板......
     乡村俗语之·细数大算【haisa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