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虚构之·读书&笔记

(2024-04-22 10:13:25)
标签:

杂谈

读书

笔记

分类: 随笔·非虚构之
          非虚构之·读书&笔记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既不是中小学时哪个语文老师教导的,也不是我在什么书上看到的,而是在莲花四中上高一时一位名叫谭志南的同学无意说的,恰好被我听到记住了,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并一以贯之地实践之,直到有了度娘才不知不觉地放下了伴我几十年的“烂笔头”。最初的体验是,记笔记或抄录,总比“记”在记忆里更不会丢失或遗忘。随着书读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我渐渐理解了这“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更贴切含义应该是“烂笔头有助于培养或增强好记忆”。

       出校门如社会门,远离老家在井冈山脚下的龙市镇做农技员。尽管龙市镇是城关镇,而我还是恢复高考以来进来的第一个所谓大学生(专科),却还是被县直单位的朋友戏称是“三等乡丁”,被乡村百姓骂作“草鞋 狗”(源于旧时的乡丁下乡抓丁收税催粮脚穿草鞋)。不管朋友是不是善意,也不论乡村百姓有没有恶意,我还是相信心安即故乡,尤其为自己有一间陋室而感到前所未有的慰藉,甚至感觉有了家的温暖或安全感。这卧室兼办公室的小间位于一栋旧式两层砖混楼上的西北角,夏热冬寒,门窗、楼板和薄薄的隔墙无不袒露出岁月的沧桑。夜深可听倒板上面的耗子操练或群殴,风雨飘摇的日子小心床头屋漏无干处。倒是有两个窗户令我满意。西窗可远眺山峦,北窗是一棵俗称的摇钱树,看上去老态龙钟,却有累累果实压弯枝头。为此常想起《陋室铭》,理解刘禹锡的“安贫乐道”,思考我的“安静乐读”。可惜我的“陋室”谈笑无鸿儒,当然往来也无白丁,唯我安静读书。深秋的夕阳洒落进来格外温暖,那是一双双充满柔情蜜意的小手抚慰着我的灵魂与情愫。晚饭后我就习惯在这氤氲的氛围里朗读,与窗外树枝间叼啄的鸟儿不停的叽叽喳喳像是一唱一和。我朗读的就是我的读书笔记——优美的诗歌和短小的散文诗,包括一些“思想火花”之类的格言警句。例如舒婷的《致橡树》、纪宇的《风流歌》,还有就是如《辽宁青年》杂志的“卷首语”等。曾有一位经常光顾陋室的异性朋友,看过我朗读的笔记后竟然想要忍痛割爱给她,可想而知我自高中起一直摘抄不断地“笔记”多有份量。

     非虚构之·读书&笔记


其实进到大学,感觉最像大学的还是图书馆——书多(总量多、品种多)、人多和自觉。对于我这个农家子弟来说,简直是望洋兴叹,无所适从。打开工作几十年辗转几个地方依然没有遗弃的笔记本,居然看到我做了笔记的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波兰】奥斯卡·兰博著 王宏昌译),《论农业》(【古罗马】M·T·瓦罗著  王家绶译),《政治经济学概论》(【法】萨伊著  陈福生 陈振骅译)。如果说这类书还可以是农学专业学生的选修,那么《普通心理学》(【苏联】彼得罗夫斯基)、《情爱论》(【保加利亚】瓦西列夫著  赵永穆  范国恩  陈行慧译)等最多只能是辅修了。现在看着那认认真真的笔记,感到不可思议或幼稚可笑。究其原因,最相关的还是那时的大中专毕业生统一分配政策,按班主任的说法是一报到就是行政多少级的干部了。

     非虚构之·读书&笔记


不知是因为工作岗位的无理由变迁,还是随着阅历的不断增大,我的读书笔记不知不觉地侧重在“读报刊记笔记”了,除了重点学习了《邓小平文选》、《毛泽东著作选读》和《他改变了中国》外 。特别是在偏居一隅的基层上班那八九年里,厚厚的几大本上级统发的“读书笔记”,多半是笔记《人民日报要文》和《求实》上的理论文章。印象最深或影响很大的是“任仲平”的“专论”。甚至在《任仲平专论:努力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公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笔记后面有一段感想:“深深为作者的水平折服。文章似笔谈,打破了传统理论文章那种深不可测的作派。我想直接给人民日报社的总编写信,以表达我对作者的敬慕之情。”同时也渐渐明白了这“任仲平”应该就是“人民日报的重要评论”。

       非虚构之·读书&笔记


    如果孤独是一种性格,那么“孤读”则有可能是孤独者的狂欢。相比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我相信芸芸众生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如我一样选择。读书、思考,并努力拼出小文细章,或许是“孤读”者的自我救赎。有资深闲人说,所有的诸如垂钓、摄影等业余爱好,最终都难以坚持到老,唯有打牌(斗地主之类或麻将)可以伴随到生命的最后一公里。那么看书看报呢?网络上不乏耄耋之年的博主和美友啊!而我的遗憾是,随着键盘代替了“烂笔头”、随着手机智能的无孔不入、随着双眼既近视又老花、......还有那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意识,读书可以常有,而笔记不常有了啊!

     非虚构之·读书&笔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