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2013-05-08 06:30:00)
标签:

江苏周庄

枕河人家

故乡情结

双桥

文化

分类: 中华漫步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临水择居,古人生存之道。

    江南河溪成网,小桥密布。水,孕育庄稼,滋润百姓;桥,连接两岸,通衢四方。作为水乡的周庄,离不开水,离不开桥,难怪有人称之“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我的故乡在宁波慈溪农村,七岁那年回去时,脑海中留下了一幅难以忘怀的画面——大姑家门前是条石板路,石板路旁是小河,小河边是石阶的河埠,河埠对岸是贴着河岸砌的老屋,老屋后门口也是河埠,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姑娘在洗菜,白墙黑瓦红衣绿菜,倒映在水中。

    这幅画,曾萦绕心中几十年,近五十岁时再回去,很是沮伤,心中的画早已被撕得粉碎,难觅踪影。

    也就是那一年,我到了周庄。真是令我惊喜、兴奋,梦牵魂绕的故乡场景竟在这里重现了!

    我在河边踽踽而行,眼眶有些湿润了。白里夹黑的墙壁,墙角伸出的孤独小花,对河窗棂中隐约的身影,河畔枯树桩曝出的嫩芽,穿着红衣的少女,把我的思绪拉到很远很远。

    十六七年后的初冬,我再次踏上周庄这片土地,商业味浓了不少,但十分欣喜这桥这水这民居还在,依然熟悉,依然亲切,依然是心中的那幅画……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有位北方同事在我们同游江南古镇时,曾问我:江南真有这么多的石拱桥吗?

    我回答说:应该是的。江南的河道港汊多,过去村庄及附近有桥梁相贯,但远离村庄的地方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桥了,许多通道被水阻隔。因此江南旧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船只。船只通行是需要净空的,所以主干河流上造桥必须是拱桥,既方便东走西行的人们,又满足南来北往的船只。

    周庄的桥很多,听说有二十多座呢,主河道上的都是拱桥,叉河上的有些平桥。拱桥如虹,平桥纯朴,拱直交错,相得益彰。有人说,周庄是因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而名声鹊起的,有点道理,陈逸飞的油画画的就是周庄一拱一平的双桥,把周庄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水悠悠,桥幽幽,枕河人家福长流。真好!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双桥,片中右为拱桥,名世德桥;左为平桥,名永安桥,始建于明代)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换个角度拍双桥)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当我在石桥上拍片时,一只悠悠而来的小船进入镜头,原以为船上的游客会避开镜头,没想到四个美眉竟然善解人意地探出头来,向我示意胜利的“V”字手势。嗬嗬,真是高兴。

 

枕河人家桥水相伴


    小船穿过桥洞,渐行渐远,河面上飘荡着船娘的小曲和姑娘们的笑声,我似乎听到——

青石板,麻石桥,桥下白鹅成对漂。

晓得哥哥摇船过,妹在桥上偷偷瞧。

咿呀伊兹喂,咿呀伊兹喂,

    半日不见哥哥来,小妹等得心发焦……


 

 

苏州老朋友吉格罗朵对江浙小调俚曲颇有研究,他听到的小曲是——

 

麻石桥,青石板,桥上挑过饧糖担。

买仔一团慢慢绕,只等阿哥船转来。

咿呀伊兹喂,咿呀伊兹喂,

哥哥阿知妹想啥,嘴浪懊糟心里甜。

 

呵呵,还有一曲呢——

 

青石桥,河埠头,妹在桥下汏肚兜

只等哥哥早回转,偷偷厾进船稍头

伊呀伊兹喂,唉呀唉得喂

两只鸳鸯头碰头,(是奴)千针万针用心绣

 

谢谢吉格罗朵赐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