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ipo不如放开楼市供应救实体经济
(2017-01-17 08:57:00)
标签:
ipo楼市 |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
新华社:IPO常态化可以“给力”实体经济 2017年01月15日
2016年南京历史上房价上涨最快
楼市最火爆
1月16日A股市场在证监会又核准10家公司IPO的刺激之下低开低走,盘中的急速杀跌让不少投资者惊呼是不是股灾4.0来了。
2017年初之时,牛熊交易室在投资猜想一中研判到,2017年IPO会在2016年的基础上加速,这是基于趋势研判的。牛熊交易室统计显示,2016年共247公司IPO,合计募资超过1629亿元,是A股市场上历史上第5大年度规模。
重庆楼市疯涨:外地投资者贡献最多
个人观点,其实楼市大可以利用股市手段进行调控,降低泡沫。
也就是可以土地自由买卖和建设,只要符合居住标准的,都可以上市交易。
包括旧区重建,可以由业主决定,而学校医院等资源可以设定为每区保留一间。
这样一来,资源就分散了,资金就不会过度集中在某个区域而导致泡沫过大。
此外由于大量的房屋可以上市交易,增加了供应,也可以平抑房价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市场竞争,降低炒作的风险。比如说本来只有发展商可以租地建房,现在放开后,大家都可以租地建房,只要符合居住标准都可以上市交易,那么大量的旧房还有宅基地就可以释放出来,变成了良好的资本,这些资本可以在各个方面支持实体经济,比起股市更甚。
因为房屋的整体市值,比股市要巨大。中国房产的市值达到了惊人270万亿元左右,为中国GDP总值的4倍,其中积淀的资金不下50万亿。假如这270万亿中有1/3可以自由流动,也就是90万亿元的资本可以进入实体经济,那么推动作用岂非比股市区区ipo千亿更加有作用吗?
个人以为,ipo推动实体经济,并非最佳的选择。放开楼市的限制,让更多的房产可以变成资本流动起来,才是对实体经济的最大帮助。
后一篇:2017年可能爆发新一轮“钱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