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首期能解决住房问题吗?
(2011-03-24 11:48:52)
标签:
零首期房屋问题房产 |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
保障困难群体建议买房可以零首付
金羊网-新快报作者:黄颖 陈齐 李琳2011/3/24 8:13:18
公租房保障对象
渴望一套不水浸的房子
人物:甄焕顺
住址:海珠区昆仑三街
年龄:50 多岁
职业:下岗工人
车水马龙的南田路喧闹不已,路旁大片大片的商业店铺把后方的一大片破旧的老房子掩盖住了,穿过“九曲十八弯”昆仑三街的小巷深处,记者来到了甄先生租住的“家”。甄先生一家四口住在一实用面积不到1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每个月的月租400多元(租金很有可能继续上涨)。甄先生原来租的是公房,但10年前这套公房已经发还给华侨业主了,因为两家人关系不错,业主继续把房子租给他。不过华侨老业主已经80多岁了,甄先生不知道这套房子他还能租多久。
没有收入的甄先生,一家四口的生活费也只能靠妈妈和妻子每个月的退休金支撑,两个人的退休金加起来不到4500元,29岁的儿子现在也没有固定工作。不可能买房,而廉租房的条件(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低于800元)又没有达到,如今只能申请公租房。对于海珠区市场上一套小房子租金也要800元—1000元,甄先生表示根本租不起。
说到下大雨,甄太太显得有些激动,“一到雨季都水浸,家里所有的家具都用砖头垫高了还是没有办法,水很大的时候就只能这样泡着了。”
2009年甄先生一家已经申请到了经适房的准购证明,可是甄太太表示他们根本买不起,“连首期都没有办法付!没有还钱能力,谁也不会借钱给我们”。居委会一直让他们去看看经适房,可是甄太太认为买不起,越看越伤心。
建言
希望公租房可以多一些在市区附近,不要建在太偏远的地方,这样打散工、上班之类的也比较方便。至于租金方面,两房一厅的话500元以下是可以接受的。
无房夫妻被迫分居
人物:刘燕清
住址:越秀区麦栏街
工作地点:车陂南
月收入:1300 元左右
结了婚,生了孩子,没有房子没有储蓄,仍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丈夫在白云区工作也在那边租房子,刘妈妈讲到女儿刘燕清的情况时显得无奈。
家里的电视机是1984年买的,冰箱也是1984年的,所有的家具从住在这个房子里就没有换过。刘小姐他们原本住在花都,在她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举家迁到了广州,初中的时候住进了这间爸爸的宿舍房就再没有离开过。
因为达不到申请廉租房的条件,刘燕清一家申请了芳村的芳和花园经适房,轮候分数达到94分,但还是因为付不起首期放弃了。刘小姐的妈妈曾经是教师,1997年退休后说有货币分房的政策,可以拿到10多万元,但是政策却是分月给,一个月只有一两百元,这些钱要全部拿到需要25年到30年,“那时我可能已经不在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为了生活两个人一个在白云区打拼,一个在天河车陂南,刘小姐说申请到了公租房就住在一起,她也只希望两房一厅就够了,而至于租金方面,200元以下她觉得可以接受的。但她对经适房还抱有希冀,她希望政府不如实行零首期或者降低房子首期到5万元以下。
建言
希望政府优先考虑广州本地的申请者,先解决了本地的住房问题再考虑外地的比较合理。也希望政府可以推出零首期或者首期在5万元以下的房子。
经适房保障对象
房子大了,负担也重了
人物:张国伟
住址:白云区泽德路 49 号泽德花苑二期经适房
年龄:53 岁
职业:下岗工人
前年10月份搬进新家的张伯一家,是广州选择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家庭之一,将近70平方米的两房大大改善了张伯一家的居住环境。而4000多元/平方米的房价尽管只有周边商品房价的三分之一,但也让张伯直言压力很大。
张伯说,他从没结婚的时候就开始申请保障房,如今女儿已经二十多岁了,30年了,他终于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里了。
张伯一直没轮上购买经适房,直到2008年泽德花苑第二期开卖,他才买到一套单价最便宜的单位,这时价格已经涨到了4000多元/平方米,他这套69.45平方米的房子算下来要27万多元。
"27万元里面有20万元是商业贷款,首期5万元也有部分是借来的。"张伯告诉记者,他家每月要负担一千多元的银行月供,等于老伴的工资就拿来付月供了,女儿的工资则拿来家用。"灯油火蜡都贵了,现在还加息,压力太大了。"
建言
很多人盼望着保障房能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题,但经适房价格千万不能太贵了,低收入家庭虽然改善了居住条件,可经济负担还是有点重,希望经适房价格最好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另外,还希望政府和银行对购买保障房的家庭能提供贷款上的优惠。
两次弃购后,还想买经适房
人物:梁秀霞
住址:越秀区建设四马路
年龄:55 岁
职业:退休
曾经申请经济适用房,评分进入前20多名,却意外弃购,而今依然对经适房满怀期待。越秀区的梁姨申购经适房的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却两次因为经济问题与之失之交臂。她说,自己家庭条件勉强可以供楼,但丈夫身体不好,交不起首期,申请廉租房又不够条件,算是保障房中的夹心层了。
建设四马路是老城区里的一条小路,附近相当繁华。高楼大厦林立之中,也有一些七八层高的旧式小区。梁姨一家三口借住在这里的婆婆家中,婆婆有四个儿子,一家老小有十二口人,全部挤在这五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而这套房子又被木板分隔成了四间小房间,每间只有十几平方米。
如今梁姨的老伴办理了退休手续,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一个月还要花掉一千元左右的医药费,儿子又在上大学,负担依然不轻。不过,梁姨依然没有放弃申购经适房的梦想。
梁姨说,自己住惯了市中心,如今虽然退休了,可还是会去做一些家政帮补下家里,要是去郊区住,光是车费就是笔不小的负担,所以申购经适房,她还是希望能买到在市中心的,哪怕旧房子都行。"希望可以住6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价格在4000元/平方米以内。"
建言
希望政府多在市中心建保障房,解决老街坊居住难题的同时,也可以照顾到老街坊们的生活需要。另外,在银行贷款政策上,能适当照顾他们这些申购经适房的中低收入家庭。
限价房保障对象
做足功课准备申购限价房
人物:李华
29岁,年薪约6万元左右,未婚妻年薪约6万元左右,目前正寻找婚房。
建言
今年两会的主题就是"幸福",但对老百姓来说,没房子的生活又怎么幸福呢?现在广州房价这么贵,市区的商品房,连我们这种收入还不算太低的年轻人都根本买不起。政府说要建保障房,但经适房离我们太远,廉租房更不可能,听说还会有公租房,可那毕竟也只能是暂时租住。
在住房问题上,阿华(化名)觉得自己还算幸福,因为一毕业就加入了萝岗开发区的一家大型企业,公司有员工宿舍,上下班有班车接送。更令人羡慕的是阿华他们的员工宿舍是每间100平方米,三房一厅,三个同事一起,每人一间房,一分钱房租都不用自己掏,每月就只需分摊100元左右的物管费和水电费。
不过随着婚期的临近,阿华这种轻松自在的日子也即将结束了。"我们的收入在年轻人里不算太低了,申请经济房不可能,廉租房更加没希望,能考虑的只有普遍的商品房啦。但现在广州市中心的楼价动辄就要二三万元以上,就靠我和未婚妻的这点收入,就算有人帮忙给首期,也根本供不起!"
好不容易等到了去年底,阿华说朋友说开发区有个限价房项目宏康和园会上市,于是一早就留意起相关报道,还在网上查足了资料,一次次到现场踩盘。3月20日,阿华到宏康和园现场交资料确认。看到人山人海的申购现场,阿华就犯起愁来了--这限价房才396套,但听说申请的人已有一万多户,平均二三十家抢一套,这概率实在太低!
盼限价房政策更给力
人物:陈斌
30岁,现在科学城某通讯技术公司工作,有广州市集体户口;妻子是中山三院的护士,家庭月收入约1.2万元左右。成家后与人合租中山三院一房改房,月租3000元,两家各负担一半。
陈斌租的房也就六七十平方米,两房一厅,房是每家人一间,客厅、厨房、阳台、洗手间都是公用的,除了卧室,基本没什么私人空间。
最让陈斌头疼的是,自己已年届三十,双方父母都催他们要孩子,"都说安居乐业,'安居'了才可以'乐业'。我们现在是租房住,两人世界还能忍着,想要个孩子,没有个稳定点的家哪行啊?岗顶一带一手房单价要二万多元,连最差的房改房也要一万六七千元。一个小三房也要200万元左右吧,我们的工资也不算太低了,但跟这房价一比,买房简直是做梦!"
"好在有限价房,至少给了我们希望!"2月底,陈斌看到了萝岗区限价房要开卖的消息,查清了方位后,陈斌就拉着妻子直奔宏康和园,该限价房一开始申购,陈斌就赶紧跑到现场递资料。
建言
希望政府的限价房政策能更给力,能早日推出更多像宏康和园这样的限价房,虽说离广州市区有点远,但毕竟这边交通还算方便,而且学校、医院等一应俱全,生活很方便。最关键的是限价房一定要便宜,要普通白领都负担得起。
================================================================
房屋零首期,难道就能解决住房问题了?
我对此报以怀疑。
首先零首期的话,银行将承受最大的风险,而对于中国存户而言,更加大幅度提高了自身存款的风险。
没有节制的房贷游戏,美国之前已经预演了一次,所谓的次贷危机因此而来。
其次零首付不代表零月供,房子贷款还是要还的。你本来首期都不够,全额贷款这房子月供肯定就更高,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高月供呢???
最后是保障的问题,真的是限价房能解决问题吗?限价房的供应应该集中在广州市区,这样的效果才会更好。而不是都拉到郊区去。
就拿东山口的龟岗就空了好几块土地,十多年没开发。
包括天河区东站旁边的帝苑大酒店,建好了20多层,从来就没开业过(06年据说拍卖成功了却继续空置);如果这些闲置的地,房子能够充分利用起来,相信住房问题的解决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