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刘涛先生的一点不同看法:证券下乡并不是洪水猛兽.

(2010-04-21 23:28:27)
标签:

财经

经济

农村资金

洪水猛兽

刘涛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今日刘先生在东方早报上写了这么一篇文章,

"莫让证券下乡进一步抽离农村资金"

文中提到几个观点:

    第一,农村证券投资需求存在被刻意夸大的动机和可能。据媒体报道,证监会是将调查任务逐级分解到下面的证监局,而证监局所做的“工作”也不过是向辖区内各家券商下发了一份调查统计表,要求在本周内“认真填写”完毕后上交。也就是说,对于这一重大议题,证监会和证监局并未亲自组织人手或是委托统计部门、独立研究机构从事调查,而是将皮球直接踢给券商。    

  对于券商而言,显然正中下怀。自2008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营业网点的规定》以来,大小券商纷纷掀起了向二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卡位布局的“跑马圈地”运动,因为圈地就是圈定势力范围,而圈定势力范围就等于圈钱。截至2009年11月,全国已累计新增证券营业部634家。而让券商在短短一周内完成这项“调查”,不用猜也知道,结论很可能就是:农村居民钱多,对证券投资需求迫切,应加快证券网点向农村扩张。   

  第二,在农村地区投资风险教育尚不普及的情况下,若仅依据券商提供的乐观报告,就匆忙推进证券下乡实在弊大于利。不少研究指出,中国股市尽管已发展了近20年,但连“弱有效市场”的标准都达不到,股市中财务造假和价格操纵现象也比比皆是,中小散户亏损的概率相当高。即便是在2007年这样的大牛市,也仅有一半投资者实现了获利;而2008年投资者资产缩水的比例更高达六成。 

  作为成熟股民,一个明显标志就是不会将全部身家押注于股市,而是尽量分散投资,将部分闲置资金投于股市。但一方面,农村地区投资理财渠道原本就少得可怜,除了有限的储蓄外,绝大多数农民对于炒房、炒古董、炒外汇、分红保险、QDII等概念一无所知;另一方面,贫穷又往往容易助长“一夜暴富”思想,导致其风险偏好升高。近年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包括一些中西部省份,地下六合彩、私彩盛行,与此并非没有关联。证券投资虽属合法投资,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在一些不负责任的证券经纪人花言巧语的推销之下,没有经验的农民很容易将毕生积蓄在股市上孤注一掷。    

  当前,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资金供给不足,无论地方政府投入还是农业信贷都存在较大缺口。更严重的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分支机构,吸收了农民大量存款和汇款,却很少甚至不发放农民贷款,导致大量资金被抽离农村,形成了所谓的“虹吸现象”,破坏了农村资金的自我循环。也就是说,农村目前最急需的是输血和恢复造血功能,而非以“证券下乡”等方式去进一步抽血。2008年央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所做的一项调研表明,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金融需求的特点,金融机构主要应提供符合农户基本需求,以简单的存取、汇兑、小额信贷等为主的低成本、基础性金融服务。    

  我们由衷地希望,金融主管部门今后能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加快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市场,促进订单农业发展,以及破解因缺乏担保物品造成的贷款难等与农民利益切实相关的问题上来。...

 

个人觉得刘先生忧国忧民之心是好事.但是说得有些过了.首先,农村居民的确有相当多资金.不说温州那种地区,就是在鄂尔多斯,沈阳等地的地下钱庄活动着的资金就有数千亿了.因此说农村都很穷,有失偏颇.

其次,投资风险教育是可以通过不断累积而提高的.上课一千次不如经历一次.假如一味把农民都当成只会种田对其他一窍不通的文盲,这是错误的.现在的80,90后民工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很高,大部分知识都很丰富.只要给予一定的机会就能让其提高.

如果按刘先生的看法,我看我们新生的婴儿也不能够走路了都只能爬行一辈子了.因为站起来可能会摔倒,摔倒就可能会死,会重伤.

 

不负责任的证券经纪人推销下农民很容易孤注一掷.那么没有了证券下乡,他们拿着钱去赌麻将或者国外的六合彩是否更好呢?没有了投资渠道都是放高利贷非法集资,是不是代表着我们农民素质就提高了不会给骗了呢?

 

最后刘先生说"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分支机构,吸收了农民大量存款和汇款,却很少甚至不发放农民贷款,导致大量资金被抽离农村,形成了所谓的“虹吸现象”,破坏了农村资金的自我循环。"存款吸收还好说.但是汇款吸收?实在让人不理解.比如说我有1万,汇了给你5000.银行就不给你钱了直接吸收了?

综观刘先生的建议,个人有以上的不同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