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是利好?个人非常怀疑.

(2010-01-09 11:15:41)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民期民杂谈

今日,一个新闻出来了,开放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了.

于是大家一起狂呼利好,对市场怎么好怎么好.

但是观察了过去的历史,我却非常怀疑这种观点.

请看资料:

1,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到1995年2月27日开始休市,并组织协议平仓,最后1995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经国务院同意,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中国股市1993年的大调整,上证综合指数从1993年2月的1558.95点,跌至1994年7月的325.89点,仅仅用了17个月的时间,累计跌幅即达到79.1%,中国股市从此进入漫漫熊市,再度突破1558点用了7年之久。

 

2,  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和同年8月发生的长虹转配股事件,是中经开的两次大手笔代表作,但是其操作方式也给市场留下了亦正亦邪的印象。1993年底,由上证所提出并经财政部、央行批准设立国债期货市场试点。当时人们之所以青睐“3·27”品种,是因为其时限短,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1995年7月即将交付,给了市场极大的投机空间。2月9日,中经开以多头入场,而万国、辽国发则变成了空方,多空争夺在当月23日达到极致。当天开盘多方中经开连续挺进使局势呈现一边倒,而收盘7分钟,万国一笔最终被取消的700多万口的空单,把中国的国债期货市场也给打掉了。在这笔涉及70亿元的多空大战中,中经开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3,2005年1月14日

    大鹏证券因挪用巨额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被中国证监会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关闭,同日长江证券托管其经纪业务。

    ●2005年1月17日

    证监会委托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清算组,负责大鹏证券关闭后的清算工作。

    ●2005年2月1日

    国信证券2000万元接手大鹏证券全部投行业务。

    ●2005年5月31日

    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完毕,并出具了专项审计报告,大鹏证券资产负债率高达185.87%。

...
=============================================================

从以上资料,个人看不出这有什么"利好".个人反而深深忧虑几点.

1,门槛如何?假如门槛很高,那这个市场不就是机构玩,其他散户都等死?

2,高杠杆的交易必然导致大量资金从本来的股票市场分流(从国债期货期间股市暴跌可以看出),进入对赌.会不会出现第2个中经开和万国?会不会有第2个管金生?

3,假如内部人,例如公司大股东或者知情者在解禁期过后,先在市场中做空手头股票,然后大量抛售砸盘,那么赚钱的是谁呢?又或者这些人先提前做多,放出利好之后就大量出货和平好仓,又当如何?

4,券商会不会再来破产狂潮?

 

所以,我非常怀疑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利好"是否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