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股市2001=中国楼市2010?

(2009-12-14 08:27:33)
标签:

股市

楼市

财经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1,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国家拥有股份的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出售的收入全部上缴社保基金。

6月14日,各大媒体同时刊登了《暂行办法》,奇怪的是,当天上证指数冲到2,245点,创了中国股市11年以来的最高点,可能是大家还没明白过来吧。6月26日,江苏索普等公告拟在发行中减持国有股。7月26日,北生药业等新股也进行国有股减持,当天股市便暴跌。8月7日,新股发行暂停,上证指数已跌至1,903点。

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对待国有股减持的不同态度,新股发行暂停,恐怕只是证监会的单方面决定而已。果然,财政部官员8月下旬对记者表示,不论股市走势如何,减持政策都不会有大的调整,不要指望政府会停止国有股减持来救市,这是行不通的。这种拒绝和市场沟通协调的霸道行为再度引起股市大跌,到9月底,上证指数1,800点被击穿,突破了人们的心理底线。

10月13日,周小川主席在对外演讲时,暗示中国证监会并不赞成国有股如此这般减持,但也没办法,解决国有股主要是由国有所有权的掌握者决定,这和他6月13日对《减持办法》较为积极的表态大相径庭。5天后的10月18日,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在APEC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似对周小川和股市有所回应,仍认为国有股减持10%,数量不大,没必要紧张,况且减持的资金作为社保基金,还会回到股市中去。金部长拒绝修正的态度又一次让股市暴跌,几天后的10月22日,上证指数最低点已到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大部分股票跌了8%。

 

2,中国股市真的需要“推倒重来”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这是由股市在我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的。目前中国股市的市值已经超过了4万亿,相当于我国GDP的一半,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开户投资者6500多万,剔除重复开户和机构开户的因素,也至少约有6000万散户,以每户三口之家计算,涉及的直接间接投资人口约为1.8亿,加上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就业人口及其家属,与股市波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相关的人数大约在2亿多,平均人均损失3000元。如果这些中国消费市场中最有消费活力的人口每人因股市损失而削减500-1000元/年的消费(这是完全可能的),市场直接消费需求至少就会减少1000—2000亿元以上,考虑到乘数效应,将使我国GDP增长造成数个百分点损失,甚至有可能将我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国民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引起失业增加和社会动荡。

 其次,改革的成本不应该全部由股民来承担。我们不否认中国股市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是股市经过10年发展逐渐积累起来的问题,既有决策层认识及决策方面的问题,也有中国特殊国情的问题,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刀切”,期望通过挤泡沫、搞规范整顿来一下子解决十年遗留下来的问题,使中国股市与国际接轨,这样做的客观结果就是股市的大幅下滑,而使股民在事实上承担了股市改革的成本。事实上,正是众多的中小散户蚂蚁搬树般地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慷慨解囊数千亿元,并使当初几毛钱一股的国有股价格暴涨十几倍甚至数十倍,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最不应该成为被剥夺者。连梁定邦也主张监管时“不能让人们跳楼,而应设楼梯让人们慢慢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1500多点的中国股市也仍主张要“挤泡沫,慢放气”。

 再次,“推倒重来”后能搞出一个什么样的股市来?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制环境不完善、上市公司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及股民投资意识薄弱、分辨能力不强等,推倒了能建成一个什么样的股市?中国股市不管有什么缺点,都只能在发展中来寻求解决的办法,休克疗法在中国股市不可能行得通,那种以自由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股市为参照标准,认定中国股市不成熟不规范,需“推倒重来”的看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对目前宏观形势及中国股市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对我国股市太悲观。笔者以前在文章中曾经提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是支持股市长期向好的,去年股市下跌是在我们申办奥运成功、加入WTO、GDP以7.3%的增幅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这样一个非常良好的宏观背景下发生的,完全是人为打压的结果。如果从我国证券市场要为国企改革服务的大局考虑,建立在政策上的呵护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会继续存在,而且,中国股市作为国企筹资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产业结构主要场所的战略地位不会动摇,政策上加强监管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长期走牛的根基,反而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为股市的长期繁荣奠定制度基础。 在2002年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政府必然要走“利好”这步棋。近期央行行长戴相龙表示,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官员也表示,正在考虑降低上市公司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这些措施必将从长远意义上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增强其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证监会近日推出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境外机构可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最高法院开始有条件受理股民要求上市公司赔偿的民事诉讼案,这些消息无不透露出政府明显的政策意图,说明利好消息序幕已经开始,对于极弱的市场而言能起到恢复市场人气的作用。另外可能的利好消息还有:开放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直接入市;下调证券交易手续费;取消一级市场向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配售;国有股以净资产价格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等等。上周三大盘已出现一波较强反弹,说明市场已经对后市做出向好的预期,由这些利好政策引发中级反弹行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即使撇开政策面因素,观察前些日子无量空跌的下行线,虽然难言底部,但可以预计股指下跌的空间已不大。真正的行情往往都是在人们绝望的时候产生的,从目前市场上蔓延的悲情气氛中,我们却似乎看到了中国股市灿烂的明天。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2年1月29日

========================================

个人总结观点和目前专家评论楼市一样.

1,占gdp比例大所以不能跌

2,可以促进内需所以不能跌

3,政府会救市所以不能跌

 

结局,上证从2245一路跌到998点.

各位,01年的股市会不会是10年的楼市呢?请自己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