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一篇有趣的文章,关于房地产投资的

(2008-08-02 00:38:44)
标签:

基金

房产

报酬率

某甲

复利

分类: 理财案例面面观

来自http://valueguide.blogspot.com:

 

某甲受到傳統理財觀念的影響,一直認為房地產是最佳的投資保值之道。在1984年初,他碰巧在台灣房價大漲初期在台北市東區以450萬元買了一間公寓五樓約35坪的房子,隔兩三年後房價幾乎漲了一倍。自此他對房子的投資保值信念更加堅定。於是在1988年又以1500萬元買下第二間52坪的公寓六樓的房子。因他認為房產是最穩當的長期投資,所以一直沒賣。現在同區的老公寓住宅的行情大約為每坪55萬元,某甲認為房價還會漲,對於房產增值的信心也未改變。你認為某甲的投資決策如何?

經詢問,某甲並未仔細算過該兩投資決策的報酬率。第一筆投資增值了4.3倍,第二筆投資增值了1.9倍。乍看之下還不錯。但第一筆投資已經過了24年,第二筆投資也有20年了。如果換算成長期年複利報酬率,第一筆投資約為6.2%,第二筆投資約為3.3%。這還是稅前的數字。同期間的股市大盤指數報酬率分別約為10.2%(1984(800)~2008(8200))、2.0%(1988(5500)~2008(8200))。

當筆者把前述計算結果拿給某甲看時,他感到驚詫不已,他沒想到房產長期下來的報酬率居然這 低。顯然地,他一直用原始印象中的報酬率做為他投資決策的基準,而且中間一直沒有重新審視過報酬率的變化。這是以單一投資個案的報酬率做為投資決策基準的例子,是前述關於報酬率的第一個思考陷阱。某甲想到投資報酬率時未考慮投資的時間長度,這種陷阱看似有點匪夷所思,但一般人在考慮投資房子卻不經意地常犯這個錯誤。

再舉一個例子。某乙於2004年買進鴻海(2371)、2007年賣出,其間大約增值了55%,年複利報酬約15.5%,替他賺進了約180萬元。他為此沾沾自喜,認為時機拿捏精準。可是經過詢問,如計算全部股票的投資組合,該期間的報酬率僅約9%。再進一步詢問得知,某乙的大部份資產卻投資在房地產如公寓辦公室等,而且都是十幾二十年的長期投資,股票部份只約占總投資資產金額的2%。雖然他以投資資產的2%的相對高報酬率激動不已,卻讓其他98%的資產躺在房產上賺取僅僅3~4%的年複利報酬率。當筆者給他看這些數字時,他感到很驚訝,一下子還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這是前述所提的第二個關於報酬率的思考陷阱:見樹不見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