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理财点评女白领五年四套房 |
分类: 股民期民杂谈 |
首期付了2万,宋静住进了一套84平方米的房子,"拿到钥匙的那一刻,自己有房子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此时,她税后工资近3000,每月付完1400块房贷,剩下足够平时开销.
第三套房子的故事同样"离谱"。又是2003年的某日,因为工作需要,宋静到成都呆了一段时间,下了飞机,嘱咐出租车司机在府南河绕上了一圈,买下了第三套房。"当时,出租车司机都觉得我是吃错药了。"所以,"后来朋友嘲笑我们,说我们买房子,就跟在自家地里割韭菜似的"。
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正值苏州房价最高的阶段,当时风传要修到上海的轻轨,苏州的房价开始暴涨。这套位于苏州新城商业街上、115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6000元,宋静定了十年付清,每个月需要付3500元的按揭。后来证明这并不是一桩成功的投资--不久,传闻中的轻轨成了泡影,苏州的房价开始回落。"幸亏地段还不错,租出去还算容易。"
评论:冲动消费,头脑发热.
4,那时候,宋静从来就没搞清楚,两人每月几万元的工资是怎么花掉的。她记得清楚的是,上个月信用卡对账单上是1万多元,这个月也有好几千。"反正,每个月,我信用卡透支都不会少于4000,有时自己的额度用完了,我就刷我老公信用卡的附属卡。"
2003到2004两年间,宋静夫妇同时供着三套房,抵消房租的收入,每个月需要还房贷8000多。日子一下子变得紧巴了,一到每月还贷的日子,两个人"呼吸都缓不过来"。"如果不按时还贷,三个月后,银行就会收回房子"。
评论:支出无计划,缺乏计算房租:房贷是否有利可图.而且用信用卡高息消费,负债增加没有节制.
5,就在两口子为三套房的贷款所苦的时候,2003年年底,公公忽然查出患有直肠癌。
公公可以享受医保,然而,普通的医保并不包括昂贵的进口药和手术费用。
虽然已是癌症晚期,遵从老人的意愿,在上海进行了最后一次手术。公公不久离开了人世。一年间,前前后后一共花掉了20多万。宋静的先生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为此前后掏出了近8万元。
原本已经绷得很紧的生活,一下子狼狈到了极点。向来在生活上没法"将就"的宋静,创下了一周只花100块钱的纪录:上下班坐地铁,早上花两三块钱买早点,午饭在最繁华的商业区用10块钱打发,晚上两个人20块钱解决。
评论:缺乏保障和储蓄,家庭变故影响财务整体状况,降低生活质量.
6,那时候,手里有了一笔余钱,总觉得贷款买房,是最可靠的理财方式。而且跟股票、基金不同,房子就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特别让人安心。
评论:对于资产的单一化配置和极度偏好,不考虑多样化降低风险的结果.
总结:
女主角两人都过度信贷,缺乏
保障-储蓄-投资的意识.
提前消费,是大家的大忌.还有,大家要注意信用卡的负债可能导致的财务危机;
毕竟信用卡的年息高达18%左右不是应该经常透支的.
而且房屋也不是一定赚钱的,投资有风险,大家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