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知无聊都可以,但不要把这当真理----看"探询广东文化薄弱的根本原因"有感

(2006-10-13 17:34:33)
分类: 广州人的心声
最近看了某位"高人"的强贴:探询广东文化薄弱的根本原因(原创)!
感觉侥有些趣味,于是一读.
看过了以后,只有一个感觉:人,真的可以很无极,无聊无知到了极点.
看看这位仁兄的高论:
第一:山脉成为广东与中原母体文化的阻隔。
“南岭”对于徒步和骑马的先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广东人要想和先进的中原人进行沟通,有非常多的阻隔,所以造成广东文化落后。
个人评论:这就是典型的无知.沿海地区一向是国外文化和国内接轨的地点,大多数的商品,书籍都通过了港口而到达内陆城市.我真不知道这所谓的"先进的"中原人定义?
 
第二:湿热阻碍北方文化人进入。
对于医学科技不发达的北方古人来说,严重的湿热是致命的,所以古人说这里是“瘴疠之地”,除非流放,一般不会来,来广东就等于送了半条命,所以,这里历来缺少有文化的人。
以前看古书,不大相信,因为我看天气预报,广州夏天的温度还没有长沙高呢,但是到这里才知道——湿度大!!34度的温度,在湖南或者湖北,不算什么,但是在广州34度,我就感觉呆在蒸笼里——80%的湿度,汗液很难蒸发,人体很难散热,我就经常出鼻血.
 
个人评论:无聊呢,你可以随便说,无知也可以说,但不要把这些当成攻击的愚蠢论调.按这种说法,青藏高原也没文化,因为你呼吸会有高原反应,北京也没文化,因为风沙大气候不好;你也别到什么福建,浙江,江苏,因为湿度大;还有千万别到东北,因为东北冷,会冻死人啊...
 
第三:主观上更喜欢和东亚南交流。
从元、明朝开始,造船技术发达了,广东人开始大规模移民东南亚。菲律宾群岛、荷属东印度群岛、中南半岛,因为对于古代广东人来说,这些地方是蛮荒之地,容易谋生,不像中原那么竞争激烈。
但是这样出现一个问题:东南亚本身就没有文化,自己也没有多文化,交流的多了,双方都成了文化真空地带了,就如文盲和文盲打交道,到后来,连名字都写不来。
个人评论:清朝是怎么挨打的?闭关锁国,封海.就是多了类似这种自以为是的"文"人站出来搞的.
 
第四:人口相对稀少。
要说隔绝,四川更加隔绝,但是四川却有非常灿烂的土生土长“巴蜀文化”,为什么广东没有形成粤文化呢?这还有原因。
四川盆地气候宜人,不热不冷,都江堰修建以后,成都平原旱涝保收,人民富足。“仓廪实而知礼节”嘛,殷实的生活,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和文化相关的事情。
而广东呢,土质不好,气候太过湿热,人口就少,更多的人都在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来思考这种高层次的问题,所以,行成文化沙漠。
个人评论:请找出一个地方大部分人都不需要为生计忙活的.中原既然那么有文化那么好,怎么人都跑广东打工来了?呵呵...看来都是来得都是没文化的,按楼主看这些估计都是比较不文化的人,也包括了楼主.
 
最后:还有最先翻译西方著作的那批人,绝大多数都是广东人。比如:

  “细胞”,翻译者的意思是“小胞”,小的胞体,广东人把“小”叫做“细”,约定俗成就成了“细胞”。
  “的士”,taxi,广东话“的士”读成“desei",就是“taxi"。
  “必胜客”pizza hut,也是广东话,广东话的“客”,读成“ha"。
  
但是,这种现象只维持了80年不到的时间,就迅速衰败了,1919年新文化运动,领军者居然没有广东人。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还是和他们的传统有关。
广东人没有去想过“文化”这种东西,如“荣誉、精神、思想”,他们主观上根本就不会去考虑这些,他们只想着如何去开店,去做生意。
而1840年以后那么几年,他们领先的那些东西,也是一些副产品,他们是被动的去接受,所以,很快就被他们所认为的“北方人”所超越。
其实,这归根结底还是这里没有任何的文化基础,所以才会导致他们有发展更好文化的机会,而错过,因为,机会永远只能被有准备的人所抓住。
所以,由于这些原因,我想,广东(包括香港)这种没有文化的现象,可能还会延续几百年,我真的希望在300年以后的广东,会是一个拥有灿烂的粤文化的广东,不要再是一遍沙漠!
 
 
个人评论:请楼主好好的,仔细的阅读一下,你在小学,初中学过的文言文,大声用白话说出来,再用普通话叫出来!自己查字典吧.白话文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