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投资领域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猎人式的,如索罗斯,伺机而动,一发即中,满载而归。一种是农夫式的,如巴菲特,找到好的种子、土壤,精心培育,春耕秋收,以周期性的红利形式收获回报。后一种农夫式的思维,虽然朴实,确是在未来的职业决策和发展中可以贯穿的一种理念。
讲起专注,想起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想起两位一个村子里走出来的兄弟,成才和许三多。成才是一个聪明、目标感很强的年轻人,善于抓住每一个出现的机会。许三多是一个不那么灵光、开始的时候连基本的腹部绕杠也做不了的显得很笨拙的人。成才却因为战术上的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成长,许三多的哲学很简单,就是做一个让他人认可,自己认可的、不拖后腿的兵。许三多最后是成为了一个兵王。如果说许三多和成才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许三多近乎笨拙的执着。
同样的例子还有万科,万科以前叫万科,是因为他真的有一万科。万科是做贸易起家,做过超市,卖过录像机、还生产过矿泉水,看起来发展的也不错,但管理层已经明显的感到了管理上的成本和精力上的匮乏,直到王石开始万科归一,只做住宅,只做非市中心的住宅。而只做非中心区住宅的原因也是因为万科恪守的“不贿赂”的原则。
如今,万科已经做到了亚洲住宅业里的第一,现在正朝向世界住宅第一开发商的目标前进。而另外一家曾经在04、05年超过万科的顺驰,却在短暂的辉煌后却陷入四处圈地,资金链、管理跟不上的怪圈而销声匿迹。
曾经的首富史玉柱在经历巨人集团的突然溃败后,也给自己一个定律,这一辈子只做一个行业,史玉柱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保健品行业,将自己市场营销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靠着“脑白金”成为中国比较少的东山再起的企业家。
佛经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慧就是对外界的察觉和领悟,智就是一种提炼和升华。我以为所谓智慧是一种既锋利有厚重的力量,锋利是指在他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所向披靡,而厚重则是近乎笨拙的专注和执着。
曾经有记者问摩托罗拉的总裁,在所有的手机生产商里边,你最担心的是哪家?总裁说最担心的是诺基亚,因为芬兰这样的北欧国家,人们已经超越为生存工作的需求,在选择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会更多的关注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坐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安静的,这是nokia这样的厂商最可怕的地方。所以当一个人能够以真实的面目去生活的时候,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极深的乐趣。
专注的前提是你能够喜欢它、真诚的对待自己。知道你是谁,比知道你要去哪里更加重要。这就像许三多一样,他可以不知道哪一个方式是成为兵王最快的方式,他只知道我要成为一个被大家、也被自己认可的兵而已。而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这只是具体手段而已。战术再成功,也不一定可以弥补战略上的失误。
也许大家会有个疑问,职业规划的目的本来在于寻找可能性,但你又说,我们要专注,这是不是自相矛盾。我认为所谓专注不是说你非要专注于某个狭小的领域,而是说要专注于可迁移的核心能力以及喜欢做的事情,让这两者结合以创造最大的收益。比如说一个人从广播的DJ,跳槽去了电视台的主持人,这不叫做不专注,因为学习能力、语言表演能力、关注、理解观众的需要的能力,把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更多的观众这些核心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变得只是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去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能力得到更高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