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崔一起说事
(2008-07-13 13:33:41)
标签:
崔永元小崔说事奥帆青岛旅游 |
分类: 积极生活 |
跟小崔一起说事
刘思坤
第一次来到青岛奥帆中心熟悉工作场地,第一次遇到崔永元,第一次参加《小崔说事》的节目,也是第一次崔永元在青岛奥帆比赛观众席的灯塔下做节目。一切偶然,不请自来,自有运气与机缘。
节目场地因为属于栈桥,深入海洋大半截,三面环海,海风和阳光都很适宜。在青岛阴霾了半个多月后的第一个好天气,《小崔说事》青岛特别节目上演,似乎注定此次节目的成功。
节目开始前,崔永元照例与观众“啦呱”,聊天气,聊家常,聊节目制作需要注意的事项,聊一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三两句话就把观众逗得呵呵笑,幽默功夫了得。如“我们现在的演播室是全世界最大的,每个人都有地方坐,比如地上、海里,都可以坐,这样才人山人海”、“到这里录节目,对观众没有任何要求,你可以坐着听、也可以站着听,还可以上厕所再回来,但不要往海里跳”、“观众互动环节,想说的呢,举个手,不想说的右手搭在举手的胳膊肘下面”。节目录制90分钟,播出45分钟。开始前编导给每个观众一个听筒,里面能够听到同声传译员的同步翻译。前后摄像机共有5台,观众席两端各有一台,中间观众席一台,随机移动机一台,高台调度摄像机一台,形成立体式视频区域覆盖。
嘉宾请了四位,分别是奥地利帆船总教练、匈牙利籍人阿帕德,爱人刘媛(音)、中国前帆船队总教练刘云昌(音)以及奥帆中心主任。
节目首先请了一名志愿者聊了青岛的东南西北、聊了“抹布”金边的所有美景,顺带把奥帆比赛的选手人数、参赛队伍等数据也一并介绍给了观众。之后进入嘉宾访谈环节。小崔先把阿帕德与刘媛的恋情曝光,八卦了一番。气氛打开之后,开始聊阿帕德的职业生涯、训练情况以及对帆船比赛的认识。问题很随意,但不散,有条有理。阿帕德属于典型的老外,身着随意,短裤、老板鞋,翘着又黑又壮的二郎腿,看上去刚刚被人从家里拽出来,这种随意感可谓与生俱来。听筒中的同声传译一阵“啊”、“额”等断音有些凌乱,显然,这位同声传译员英语虽然不错,但中文水平不咋地。
随后小崔又与刘云昌聊起他的带队历史。刘今年53岁,初一开始玩帆船,一直到现在,与帆船结缘已40余年历史。他感叹,如今的青岛小伙有了好的训练条件,大企业赞助帆船,千帆竞发,甚至能够到没水的地方去发展帆船,着实令他羡慕,又令他觉得斗志昂扬。如今,退居二线的他,在普及青年帆船的教育,可谓身体力行。
节目最精彩的莫过于观众互动。第一个提问的是一名奥地利华人,她用阿帕德倍感亲切的奥地利语交流。
我提了第二个问题,有关帆船比赛的心理。我说,想请教阿帕德先生与 刘云昌先生,帆船运动与其他体育竞技不同,平时在大陆上的人,感觉平稳,由此形成一种心理。而在帆船上,感觉海洋在动,左右摇摆,在面对茫茫大海的时候,人会产生两种心态:一种是逃避、蜷缩,一种是超越自身不可能的侵略性。那么,帆船运动对人们认识大自然有什么启发?二位老师能否分享你们的感受,谢谢!
小崔听完这个问题,笑着说:你这样解说体育特别好,不像别人动不动就“打他啊”之类的,我觉得这也蛮富哲理。刘老师回答说:这个问题我没深入考虑过,但运动员的心理确实是个问题。性格内向的、不合适比赛,性格太外向的,又不容易稳定发挥。所以,帆船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要求很高。我虽然是帆船运动的老手,也会时不时遇到这样的问题。阿帕德的回答如刘老师基本一致,但他加入了对生活的感受:在帆船上,享受大自然的风,如果掉到海里,那就享受水吧。如果说“天人合一”的处世方法是中国人发明的话,我更觉得老外发扬得更加光大。
整个节目看下来,小崔可谓准备充分,其一是有充分准备,虽然他把自己打扮成不懂奥帆运动的“白痴”,但他巧妙的引领话题,令节目的主题过渡非常自然;其二是思路清晰,没有冷场,从工作到生活,工作提供的是知识与信息,生活提供的是幽默与娱乐,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张一弛,既有丰富的内容,也不感枯燥。小崔的幽默感与生俱来,自然、贴切、不越位、不尴尬,总是刚刚好。没有亲身参与节目,就不能切身体味小崔的魅力。他是一名普通话不标准、却热爱事业与生活的名主持。
节目中有两个细节很有趣。其一是节目中需要换视频带,间歇中主持与嘉宾喝点水修整一下。他们喝的是青岛某厂的纯净水,小崔说:注意不要把水的商标拍摄进去,现在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已经到了15秒900万了,所以一定要注意镜头中商标的信息。
其二是节目最后的嵌入式广告:在给嘉宾送礼品的环节,小崔给两位嘉宾送了英孚教育的两套完整训练光碟,顺带把英孚的服务讲了一下,最后感谢今天来自英孚教育的同声传译员。我想,这就叫见缝插针的广告营销:从节目的环节、职能分工中挖掘广告空间:一是送礼环节加入其产品,二是同声传译加入其服务。这是一个经典的嵌入式广告的案例。
2008.07.13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