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思坤
刘思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11
  • 关注人气:1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北京一行

(2008-06-17 23:08:19)
标签:

和讯网

体育画报

玛氏

休闲

分类: 积极生活

北京一行

 

刘思坤

 

北京,它太政治,故而没有公平交易,我不喜欢;它太亲和,有许多机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亲人,我又向往。又爱又离,又近又疏,对北京的感情复杂而无法表述。

 

又一次入京的机会来了。上周二,我接到北京玛氏中国的能力测试邀请,着实欣喜了一番。能过玛氏中国每年的网络申请招聘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理想中最佳的工作并非在快销,而在境外媒体,但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好机会。于是,打了周五去北京的票,计划周一上课前回来,时间虽然紧了些,却不想浪费这次进京的机会。跟两位重要的报人见面,并带足够量的报纸回来,便是我给自己的额外任务。

 

北京的阴霾天气一如青岛,在我未到北京之前,这里还是晴天,然刚到便有倾盆大雨直泻而下。2008年的中国总是在阴郁的气氛中,连天气也不例外,不过心情已经习惯,快乐依旧。到站后,坐在二叔的车里,路过大雨洗刷后的天安门广场,宽阔而空无一人,浓浓水雾中,依稀见到模糊的灯光,如同梦境。这种意境总令我有一丝文学小生的悲情之感:想必几个小时前的这里热闹非凡吧?一阵大雨,让这里重归凄凉,把繁华后空虚的面容彻底刺穿。

 

第二天来到考场,电梯里遇到一位人大的硕士,一开始很热情,但听到我是外地考生,马上变了态度。考前大略看了一下考生的地域分布,猛然发现就自己一个外地的,剩余皆来自北京本地高校,且名校居多,再一看我的邻居,女孩又居多。男孩成为稀缺资源,想必我这样的外地男性考生更为稀有吧,不觉嬉笑,有些幸运,又有些讽刺。不过这些都跟成功没有关系,从内心说服自己的自信才是钥匙。

考试进展得顺利,逻辑加英语测试,总体感觉稳妥没有大的失误。既然高校环境不如人家,就不能输在心态上。结果不重要,关键是经历了心情的变化、事态的应对和心理的训练,它来自于玛氏给我的机会,所以我要的结果是训练后的心得。如果能够得到玛氏的进一步邀请,则是希望之外的收获,自然会更加欣喜。

 

一身轻松地出了考场,在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份《华尔街日报》的英文版,出了西门后找到一个公共电话亭,打电话问两位报人的联系方式。花了一个小时,几乎问了所有北京的媒体朋友,未果。周末休息,办公电话自然无人接听,私人联络因突兀又不礼貌,只能怪我来的时间不合适。不过,既然不能电话联络,至少可以去一趟媒体单位,感受气氛,雁过留声,以示诚意。决定既定,于是马上做公交,转地铁,辗转来到朝阳门外大街22号泛利大厦——这里便是和讯网、《财经》杂志和《体育画报》的大本营,三者都同属财讯传媒集团旗下的传媒产品,隶属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

 

大厦并不显眼,虽高达30层,却被四周金融、银行大厦所淹没。辗转来到里侧的正门,发现这幢大厦内敛得不可辨认:朝北的正门远离道路,过于小巧,而其他三面大门紧贴道路,为金黄色的旋转大门,是“钱柜”(即高端商务宾馆、饭店之意)的入口,奢华与简约,同处一室,背后却是不同的逻辑。

半信半疑地走进正门,看到楼层分布目录,发现CCTV手机频道也在这幢大楼内。两位报人所在的《体育画报》与和讯网分别在10楼与11楼。

电梯快速地拉我上升,来到有些昏暗的10楼,正面的迎宾台后有“和讯网”、《财经》杂志、《体育画报》等显亮字眼,心为之一动:对媒体有深刻认同的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旦来到它们的生产地,都或多或少会有兴奋感。

此刻大约在5时左右,黄昏时分,楼层内很冷清,只有零星值班人员,估计很难见到报人了。跟门卫说明了意图,找一下和讯网的总编辑和《体育画报》的出版人,他便拿着电话本忙活起来——一看是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小伙子,没有见过很多世面,我一脸严肃,他反而有些紧张,他的不知所措反倒出乎我的意料。没有想象中的戒备与热闹,虽然少了许多麻烦,却反而有种被冷落、希望落空的感觉。

 

查到两位报人的办公电话,打过去,依旧不在,没有实质性突破。于是我干脆来到办公区,恰好碰到两位夜班编辑,马上说明来意,临场写了封信,嘱咐编辑将信转交给他们。我想,即便不能见面,写一封信也是一种诚意的表现,算是一种补偿吧。

随后,在和讯网、《体育画报》的采编室逛了一番,没有看到内部人员的通讯录,实为遗憾,不过,看到从东往西一字排开的豆腐块工作室,似乎能感受到这里平日奔波无踪、匆忙而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码字的快乐、采访的兴奋、修改稿件时的争论,一切关于新闻的想象在这里都是顺理成章的:他们有那么过硬的新闻产品,怎么能不令人心向往之?没有不把他们想象得不完美的理由。虽然这里杂乱狭小,但文化、理想与激情可以让一个个大写的人组成大写的团队,合作的真知、新闻的品性才能得到体现。

 

遗憾驻留时间短暂,未能面授老师的教诲,不能如愿。但愿通过网络沟通,寻找到下一次见面的机会。因为两位报人的行走,不仅有鼓动新闻青年之力量,更有照亮新闻未来之希望。

 

刘思坤

2008-6-17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近期阅读书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