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媒企业定价利润成本南都提价财经 |
分类: 传媒企业 |
这是我近期思考整理出来的硕士论文基本思路,文章近期完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平面媒体的定价现象解析
——从企业理论的成本与利润视角出发
讲述 刘思坤
2007级媒介经营与管理
选题概述:
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媒介经营与管理实践的战场在市场一线,市场无情的竞争与淘汰直接决定着媒介的生死,而价格作为市场供需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号,其状态与变化能够折射出背后具体而复杂的媒介经营策略与思想。
本选题从企业理论中的成本与利润的视角出发,结合媒介自身独有的经济运营规律,描述当今中国市场中平面媒体定价现象中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背后的媒介战略、经营决策、管理思想与营销手段,以价格这一点作为突破,以典型案例作为起始点,带动起媒介经营理论的应用,寻找新现象、丰富既存理论。若有突破点,则尝试阐述并预测行业未来定价走向,为业界和学术界提供有限的参考。是为该选题意义。
论说前提:
1、
2、
理论分析的最终价值归属是探寻传媒企业如何花费最少的成本,挣最多的利润
经济学: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欲望无限,资源有限
管理学:范围在企业组织中
一、概念综述
三个核心概念:成本
A 成本
1、经济学意义成本/会计学意义成本:
显成本、隐成本:机会成本
2、要素市场:土地(包含设备、管理系统工具 ERP、CRM、平衡计分卡等)、资本(预算硬约束)、劳动力(采编、发行、经营)、
产品市场:原材料、印刷、发行、销售费用等
3、动态中:边际成本:亚当·斯密(无形的手、自发秩序)——马歇尔(供求关系、边际概念)——凯恩斯(外部性、市场失灵)——萨缪尔森(政府失灵)
B 利润
利润:收益—成本
确定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产量到达一定数量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影响利润实现的因素:
产品定位、市场竞争程度、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与差异化程度、服务质量、受众满意度(一组变量,构成框架)
C 价格
价格属于市场经济系统内的概念,是在规则、自愿的前提下形成的交易信号,是供需关系达到均衡时的表现符号,也是指导生产者、消费者从事经济行为的重要判断依据。
企业在制定具体的价格时,有许多价格策略,经济学意义上称之为价格歧视:
成本导向定价:利润最大化旨归
三级:地域和经济差异——内容、价格差异,目的:有效发行、精准覆盖受众
二级:单价/批发价差异
一级:每多售一份,改变相应价格,理想化
竞争导向定价:易出现于报纸的二次销售赢利模式
提高价格、掠夺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
需求导向定价:
分众时代:专业化、过滤受众
《财经》杂志提价 《经济观察报》提价(此原因较为复杂)
二、定价现象概述:提价成为当下关键词
1、高端媒体、观点纸涨价——走内容路线:
《财经》杂志 2007年7月后提价
《经济观察报》2008年1月1日提价
2、都市报涨价:
3月10日,南京《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纷纷提价:由原先的0.5元/份提到0.7元/份
新闻纸涨价的原因:
1、
2、
三、定价现象解析:
定价现象之一:都市报提价
案例:《南方都市报》深圳版 VS《晶报》
1、现象描述:
2007年11月1日,《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广州同时 扩版+提价。内容升级、深圳版零售价/订阅价2元,广州版定价2元,优惠价(实际零售价)1元。深圳版《南都》的征订价9折优惠
对手应对:深圳本地的《晶报》连同其他三家兄弟报纸第二天马上刊出声明:保持原价,提高内容数量与质量
最新的数据测算,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11月份南都在深圳单摊销量从44.97份降到22.06份,降幅达50.62%。南都自身公开的数据显示:11月份零售量出现2成的下滑,但2008年2月底已经回升到调价前的9成。
2、市场背景:
《南方都市报》:归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省级报业集团旗下的都市报,创办于1997年,SARS、孙志刚、观点、做中国最好的报纸,分为广州版与深圳版,另外在东莞、佛山、中山等广东省重点城市均设有记者站。衍生传媒产品有:《南都娱乐周刊》、《云南信息报》(异地办报)、奥一网、南都网等。官方数据:总发行量150万份,深圳地区占有1/4左右(有水分)
体制优势:一号两报、一号多报:省会身份,监督地市,分隔地市的广告份额
《晶报》,深圳报业集团,属都市报类,2001年8月1日创办,兄弟报纸有《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发行量略逊于《南方都市报》
3、评述:
A、都市报价格范围:
1、国际经验认为,报纸需求弹性较低,但在都市报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存在替代品的问题
2、喻国明认为,国际上有一个报纸订价系数:当地居民人均月收入的1/50
香港:苹果日报、明报等5——10元
但依然有传统的、历史的心理预期:人们习惯于1元钱的消费——影响程度如何?
B、算账
《南方都市报》的可见成本:
印刷成本:日均120版,四开小报,8版/印张,16×(0.15——0.2)=2.5——3元
发行成本:印刷成本的35%——40% 为 0.6——0.8元(包含发行、零售等各类渠道费用)
发行量:150万份
总成本(未计算管理、采编等要素成本):150万×3元×365天=16亿
2006年可见的广告额为13亿
粗略的利润:13—16=--3亿——结论:亏损
C、解释
1、理论上属于竞争导向定价中的“阻止进入定价”,适用对象一般为市场的垄断者,市场竞争中的有优势的一方,利用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定价方式,阻止、驱逐竞争者退出竞争
2、解释框架:
产品定位:新闻纸+观点纸 立志于做中国最好的都市报 对内容和经营有极高目标
市场竞争程度:《晶报》2007年4月18日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改扩版,2007年11月13日,实施第二次改扩版。《南都》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迫切需要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南都》有极为发达的市场化管理、营销、发行体制,且有省级报业集团旗下报纸固有的体制优势
产品质量与差异化程度:产品内容质量过硬,有观点和专业杂志等差异化内容,此次提价的目标之一便是注入资金,继续提高内容质量;产品发行速度提升,让出更多利益给发行人员和销售人员,报纸发行时间提前1个半小时
服务质量:广告投入份额,2007年9月份《南都》的经营广告额为1.4亿左右,《广州日报》为1.8亿左右
受众满意度:《南都》提价前基本第一,提价后销售量开始有所下滑,目前业界正在密切观测
《南方传媒研究》证实:“广告实收款有所下降,加上南都基础设施建设、印力加强,奥一网资金投入、数字报建设等方面重拳出击,致使现金流出现一些困难。提价是增加回款、释放压力的应急渠道。”
南都总编庄慎之:价格回归价值(品牌战略词汇)。涨价并非出于经营不善,而是一次经营理念的大胆尝试
不确定的结论:宏观环境、市场竞争和资金压力综合催生下的企业战略
D、问题
1、《南都》的提价,是否有冲破都市报二次售卖赢利模式的尝试?
2、报纸是不是越厚越好?厚薄与否直接决定产品生产的后端成本?如何在内容数量、质量与效益之间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
3、在通胀压力加大、人力资本成本增加的大背景下,都市报提价会不会成为今后报业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
定价现象之二:免费报纸
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
刘思坤
整理于2008.03.1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