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2022-12-09 22:30:10)
标签:

旅游

摄影

图片

分类: 户外游影

【原创影记】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之临陶米轨

 

    建水县作为我国南部边陲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此前所述的众多的古建古迹文化文物外,建水紫陶,又是其一大响亮的名片。

    建水紫陶,又名滇南琼玉,是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重庆荣昌安富陶)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建水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紫陶之都”称号。

    建水紫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证实,早在4500多年前,建水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认定建水“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釉陶、清有紫陶”。

    如今走进建水,随处可见得是紫陶的印记,特别是在县城的北部还有一条宽阔的大街——紫陶大道。大街中心的绿化带,是一座座的制作紫陶的巨型雕塑,彰显着这座古城与紫陶的非凡之缘: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在建水县城北部紫陶大道一旁的碗窑村,这里是建水紫陶发源地。近些年新建了一处临窑·建水紫陶文化艺术中心,俗称紫陶里。实际上,这里是一个集商业、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紫陶商业区,也是弘扬建水紫陶文化的基地公园,是集中展示、交流、宣传、推广建水紫陶文化的新型平台。

    走进紫陶里,但见古朴的民家院落,雅致的楼阁亭廊,还有龙窑、火神庙等建筑,处处显示着紫陶元素,历史文化气息浓厚。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来到建水古城,还有一处景点值得一观,这就是位于建水古城东南边缘、迎晖路边的临安古城米轨小火车主题公园(1915艺术区)。

    清末民初的时候,滇南乡绅为了个旧地区的锡矿运输,筹款修建了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它是中国第一条商办铁路,也是全国唯一的寸轨(轨距0.6米)铁路。1970年,个碧石铁路的大部分被扩建为米轨(轨距1米),直到2010年停运。如今,建水重新在这条铁路上开通了“临安-团山”段观光小火车,全长13公里,车厢由原米轨车厢改造。乘坐小火车,可以去看建水周边的古桥、古村落、法式车站和田园风光,一推出就受到欢迎。

    米轨小火车主题公园,就是观光米轨小火车所在的临安站。一到公园大院门前,一股怀旧感扑面而来——上世纪早些时候模样的站台,老式的米黄色火车、全木古典车厢,民国风情的票台、长椅、地砖,这一大些复古的要素,在今天看来哪能不成网红: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与现在铁路1435毫米的准轨不同,建水古城小火车依然是轨距1米的窄轨,被称作“米轨铁路”。目前,这里仍旧运行着三趟米轨列车,这在全国可能也是少有的独特了。

    小火车从临安站出发,途径双龙桥、乡会桥,最后到达团山村,全程近13公里,它依然保持着从前的老样子老速度,不急不忙走着自己的节奏。这倒给来此的乘客提供了更多地旅游体验,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入夜,走到这里,没想到这处临安古城米轨小火车主题公园还是开放的。灯光辉映下的老式车站,更加具有复旧意境,充满了诱人的魅力。一边的车厢里已经坐满了乘客,当然,人们来到火车上不是来乘车出行,是为了一份休闲而在车厢里就餐的,重在体验那份米轨小火车的情趣。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云南记行34:建水古城(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