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影记】云南记行12:泸西县城随拍
日前,跟随淄博驴行天下户外俱乐部自驾云南。路经鲁豫鄂渝川贵湘诸省份,足涉滇东北、滇东、滇南多地,来回行程约7500Km,可谓饱览了云南大好河山,收获满满。现将其中历程分集整理出来,一方面自己留作纪念,另方面也与各位朋友共享。
泸西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地方。早在西汉时期,在这里就设立了漏江县,这是泸西县的前身,这样算来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建置史。
泸西县城中枢镇是滇东南的古城镇之一,元初至明清,曾经是广西路、广西府的治所在地。
一代代泸西人在这方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遗留下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古籍中称之“山川郁积磅礴之气,名胜绣景不可胜数,古迹林立错落不胜枚举”,“三庵、六阁、七寺、八庙”成为泸西文化遗存的代名词。
因此,来到泸西县城,纵然只住一晚,也得把县城转转,以便了解这座千年古镇。于是,选择了县城最富泸西文化传统的街道玉皇阁街--西正街--建设街(一条直线),来体验其风土人情。
这是一条古老而宁静的商业老街,并不宽阔、绵延几里长的街道两边,全都是个体店铺。而且许多的房屋看上去都有些陈旧,好像只有在影视剧里才能见到样子,据说这多是民国时期建造而保留至今的。走在街上,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上个世纪,追寻那些遥远的记忆。
据百度得知,这条泸西老街以前叫江西街,因街上都是江西商人做生意而得来的。也就是在大半年前,建设街一段才刚刚进行了提升改造工程,那些浓郁的青砖绿瓦、古色古香的风貌得以继续完善。
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这里一爿爿古红色调的店铺房屋、一扇扇老式的木板店门,以及那狭窄的小巷、残破的老屋和长着杂草的土瓦房顶,虽然与当代社会有点不协调,但却是这条街得以称之为老街的物证。
这条泸西老街上有一处引人关注的场所,这是一座规模很小却很有名气的医院——泸西妇产医院。据说这座小型医院建筑源于清末民初(?),其来由与泸西的一名人有关。但其详情无考,即使查询网络也不得而知。
泸西文庙,位于县城中心秀山脚,是泸西的重点文物。它是云南仅次于建水文庙的第二大文庙。
泸西文庙历史悠久,明朝成化年间始建,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为四进院落。上世纪30年代这里曾设为泸西县的县立小学,后来改为中心小学、中枢小学。上世纪80年代,中枢小学建盖新校舍后搬出文庙。泸西文庙目前处于维修期间,暂不对外开放,仅从门口拍下这几张照片:
傍晚时分,来到了泸西钟秀山公园。
钟秀山虽然不高(30余米),占地也不广(周约千米),却是泸西名山。山上奇石磷峋,古木参天,四时苍翠。明清以来,钟秀山以"钟秀清风"之名列泸西八景之首,成为游览胜地。
钟秀山上建有望峰亭、清风亭、春风亭等三亭阁,三亭阁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今阁1993年重建。另有盘龙寺、钟秀楼、图书馆等建筑,
存"钟秀公园落成记"石碑一通,民国时建。
据记载,1638年,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用十天的时间游历了广西府(现泸西县城)。他游广西古巷,登秀山远眺,看矣邦茫茫,听东寺晓钟,望东山烽火,叹盘江流向,进入阿庐古洞考察,把泸西的秀美写进了《徐霞客游记》之中。
钟秀山公园一边,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