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影记】齐地访古迹之五

(2022-03-16 22:48:30)
标签:

摄影

图片

文化

分类: 户外游影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 800余年的临淄,时有“海内名都”、“东方罗马”之誉。几千年星移斗转,昔日的盛景虽已荡然无存,但那记载着齐国一度辉煌的历史古迹至今却依然存在众多。
    前些日子,本人再次踏入齐都故地,以了解那些文物古迹现状,追探齐国历史故事,寻觅齐文化源流。现择其要者展示如下:

    21 田齐王陵之四王冢

    田齐王陵位于青州市和淄博市临淄区交界处的鼎足山及牛山之东,此前这里属齐国中心地带,西北距齐国故城仅八公里。
    田齐王陵包括二王冢、四王冢以及附近的几十座小墓冢,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王陵古墓群,堪称战国王陵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金字塔”。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田齐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四王冢,又称四豪冢、四王墓、四王坟,位于淄博市临淄区和潍坊市青州市的交界处,临淄城东南、牛山之东偏南。
    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办事处驻地南望,有四座东西并列、高大如山状土丘,那便是四王坟,这是战国时期齐国国君(田齐)威王、宣王、湣(min)、襄王之陵墓,史称“四王冢”。



    威王、宣王、湣王、襄王四王,贯穿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生产条件尚不发达的时候,建造如此高大封土的墓葬,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齐国力之强盛。
    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名因,是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三五六年开始理政,他在位期间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国威大振,使当时齐国列战国七雄之首。邹忌劝齐王纳谏就是威王之事,“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等成语也出自此时。
    齐宣王(公元前320~前301),名辟疆,威王之子,在位期间,拜田婴为相,整饬吏治,加强合纵同盟,国势继续上升。同时,“稷下学宫”兴盛,游说之士达数百人,齐国成为当时中国主要的思想文化中心。任政十九年卒。
    齐湣王(公元前301~前284),名地,宣王之子。在位时遭燕、秦、三晋的合攻,湣王出亡莒。公元前284年,楚使淖齿将兵救齐,谋与燕分齐地,遂杀湣王。任政十七年。
    齐襄王(公元前283~前265),名法章,湣王之子。公元前二八三年为君,在位十九年。

http://sucimg.itc.cn/sblog/o81bc71e27de80c163e6abcde2089aa76
http://sucimg.itc.cn/sblog/oab51f594572fc49bcda76c305bcf7342
http://sucimg.itc.cn/sblog/o4035e2b56bad076e563ebb3a8e580124
http://sucimg.itc.cn/sblog/o528ea12e1a8caec22df91a44ed03ffff
      从北、南两面近观四王冢)
  

    22 田齐王陵之二王冢

    从临淄城向东南眺望,远处的鼎足山上有东西并列的两座高大的“山头”,那便是“二王冢”。
    二王冢,又称二王坟、齐王冢,传为田齐第二代国君候剡(yan)与第三代国君桓公午之墓。又有传为姜齐第16代国君桓公(小白)与姜齐第25代国君景公(许臼)之墓。


     临淄区齐陵街道郑家沟村西、南的鼎足山因三山鼎足而得名,北为紫荆山,南为菟头山(又名驴山),东南为牛首山(又名牛市山)。三山山体均为石灰岩,前些年因农民采石,牛首山已被夷平,菟头山所余不多,现只余紫荆山。
     二王冢就坐落在三山中间,因山为坟,方基圆顶,封土高大,气势雄伟,远远望去,如同山上之山。

     在临淄民间,有谚语“齐王葬在三山口,临淄千年不为京”之说。相传姜齐桓公姜小白临死时想把墓地选在城西的愚公山上(即路山),而不想葬在城南的鼎足山上。因为那样会破坏临淄作为大国京都的风脉。可桓公的五个儿子不孝顺,向来和他对着干。于是桓公把话反着说,临终前叮嘱五个儿子一定要把他葬到城南的鼎足山上。不想桓公的五个儿子这一次却听了父亲的话,果真把桓公葬到了城南的鼎足山上。这样一来,临淄的风水全被破坏殆尽,再也没有象桓公时期那样辉煌强大。
    二王冢,以往文献多记载为姜齐桓公姜小白与齐景公姜杵臼之墓。一九八四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二王冢进行稽考,认为二王冢是战国时期的田齐王陵,即田齐侯剡和田桓公午之墓。1988年1月,二王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文中照片系几次拍摄于不同季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