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足球国足 |
分类: 体育记评 |
三球完败最核心败因李铁急也没用
第二个丢球,则是球队落后后心态急躁引发失误,国足队员将战线前提的情况下,后场传球却仍然盲目。对手后场抢断后发动反击,毫无压力地通过中场,博伊尔面对蒋光太和张琳芃,轻松闪出起脚空间,一脚低射再次洞穿国足球门。对于这个丢球,回天乏术的颜骏凌只能叉腰叹息。
国足惨败因体能被中超掏空我们缺少大局观
一场90分钟的比赛,就让国足从人间跌落地狱。在北京时间今天(3日)凌晨结束的世预赛12强赛首轮比赛中,中国队在多哈以0比3输给了澳大利亚队。国足输给澳大利亚队,这其实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甚至是早就可以预见的,只不过各界都对国足进军卡塔尔抱有强烈的愿望与期待,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在今晨再一次得到验证。
不过,坦率地说,笔者虽然赛前想到过输球,但以0比3这样的比分开始12强赛的征程,却是未曾预料到的。尽管我们可以摆出各种理由,质问主教练李铁缘何不上阿兰、洛国富?缘何要派遣于大宝出场?甚至高喊“李铁下课”,但现实恐怕还未到这一步。某种程度上,中国足球的失利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一场球,而更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种“大局观”,缺少“一盘棋”的统筹安排与规划所致。
1 所谓“用人不当”,只是表象!
开门见黑,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赛前,不管是介绍情况或是连麦直播,在被问及预测首仗结果时,笔者的回答都是:“如果输给澳大利亚队,这是正常的结果,毕竟国足的整体硬实力在对手之下,这是不容否认的基本事实;如果能从对手身上抢到1分,那就是意外之喜;假设真的能够取胜,则属于惊喜了。”所以,对于国足输球,笔者是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的。但是,必须承认:输三球是赛前无论如何都未曾想到过的,而且也确实输得有点多。
澳中之战前,同组的阿曼队爆冷客场1比0取胜日本队,很多人以对阿曼队固有的认识与认知,自然会想到国足或许也有机会在澳大利亚队身上爆冷,甚至抱有很大的期望。而且,澳大利亚队受到疫情的影响,此次赛前的准备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像主教练阿诺尔德的两位助手还无法来到多哈辅佐阿诺尔德,澳大利亚队多位主力也因为受到出入境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入选,等等。所有这些客观情况也让球迷们对国足从澳大利亚队身上抢分、甚至爆冷取胜,更加充满了期待。
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0比3输给澳大利亚队之后外界对国足的那种失落感,因而也就很容易理解各界赛后会发泄对国足的不满、批评甚至是“骂街”。譬如,国足的后防如此弱不禁风,为什么要派遣于大宝首发?国足的丢球,跟我们的中后卫防守出错有很大的关系。再譬如,为什么三条线脱节如此严重?特别是中场完全失控。
所有这些不满,又会习惯性地转嫁到对主教练李铁的身上。而且,因为是本土教练,李铁原本就不被很多人认可。先前40强赛中因为国足战绩尚可,外界也暂时不便喊其“下课”;如今0比3输给澳大利亚队之后,外界似乎也就有了要求李铁“下课”的“正当理由”了。“罪状”无非就是:“排兵布阵有严重问题”,“阿兰和洛国富这两名归化球员为什么不用?”“既然不用,又归化他们干什么?”总之,长期以来对于本土教练的那种“轻视”因为这场大比分失利而被一股脑地全部都抛出来、直接搬上了台面。
不过,各种质疑恐怕都仅仅只是表象。笔者在现场更深刻的感受还是在这场比赛中,国脚们此番出战40强赛时根本就不在状态,大部分时间里是站着踢,很少有主动接应者,因为国脚们的身体已经在先前不到一个月的9轮甚至10轮中超联赛中完全被“掏空”了!
2 国脚身体因为中超被“掏空”!
记得在今年6月底,笔者围绕着中超联赛重启的问题,曾写过一篇题为
《别把完赛当“任务”与“负担”!——关于中超联赛赛程安排的几点看法与建议》的文章,明确对相关部门提出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打完今年中超联赛第一阶段剩下9轮或10轮比赛的计划表达了反对意见,因为这样的安排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而且这样的安排所导致的后果以及问题的严重性是可以预见的,密集的赛程除了将大幅度增加国脚受伤的机率之外,另外一大后果就是很有可能让国脚们的体能消耗殆尽。
而当国家队集中出战12强赛时,很有可能根本就无法面对节奏与强度远胜中超的12强赛。与澳大利亚队的比赛,恰恰是验证了笔者的这种预判。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外界诟病中超的很重要情况就是:中超联赛的节奏偏慢、强度不够、对抗性差。在今年7月底至8月中旬进行的中超联赛基本是三天一轮,大部分场次的比赛根本就“没法看”,特别是与刚刚结束的欧洲杯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作为国家队主教练的李铁,当然很清楚:如果按照中超节奏,国家队根本就无法与亚洲强队相对抗,更不用说去争取进军世界杯赛。因而,在日常国家队的训练之中,“提速”、“快”等字眼,始终挂在教练组的嘴上。而且,国脚们也坦言:国家队的训练强度与要求要高于俱乐部球队。
从时间来看,国家队此次集中展开12强赛的备战是5月18日,苏州赛区的国脚们则是延期至19日才要求报到。在8月26日凌晨出发奔赴多哈之前,国家队看上去已经在上海集训了一周。但是,在上海这一周时间里,国家队安排了几次大量课?更多的时间则是安排球员休息,为什么?因为球员们的身体明显处于疲劳状态,根本就不可能上量。抵达多哈之后,国家队前后共有六堂训练课,但实际的训练量也不算大,更多地是希望国脚们能够尽快从疲劳状态中恢复过来。
于是,澳中之战展开之后,前20分钟内,中国队似乎还有一定的对抗能力。但20分钟之后,随着体能的大量消耗,已经完全无法跟上澳大利亚队的节奏。至下半时,当澳大利亚队实施高压,除了两名前锋9号塔加特、23号罗吉奇之外,两侧边翼的11号马比尔与6号博伊尔也全部顶上,对中国队的后防线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队根本就无法将球传出,而中前场的球员又不能及时回撤接应,使得中国队完全处于被动之中。
这与40强赛时国家队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家队在5月30日打完与关岛队的比赛之后,因为客观原因而不得不移地阿联酋沙迦继续完成40强赛,当时最令人担心的其实是体能,特别是在阿联酋那种高温高湿天气下进行比赛,国家队事先根本就没有在高温高湿作战的体能储备。但实战中,国脚的体能并未出现问题,特别是在对阵像菲律宾队与叙利亚队的关键性比赛中,国脚们反而显现出体能方面的优势,尤其是下半时比赛,恰恰是靠着更能够奔跑而战胜了对手。
这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当时国脚们大多数是在完成了四轮或五轮联赛之后,身体正处于上升时期,而且1月份的冬训、3月下旬的飞行集训,体能方面的储备相当扎实。加上国家队从5月中旬提前展开集训,做足了体能方面的文章。
而这次,国家队虽然看上去是从8月18日就展开集中了,从集训时间来看,澳大利亚队在8月29日才开始集中,前后其实也就两堂训练课,按说中国队的体能情况应该较对手更好,但实际情况却是澳大利亚队更有优势。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队大部分球员都在欧洲效力,随着欧洲新赛季的展开,澳大利亚球员的体能情况正处于上升阶段,而中国球员则因为三天一轮联赛,身体已经完全被掏空。此长彼消,原本在技术、战术等方面就不具备优势的中国队,连最基本的体能都没有了,又可以去与澳大利亚队对抗?赛中掌握主动权,踢出我们想要的内容与结果。”
3 体能储备不足并非为失利找借口
在输给澳大利亚队之后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在被问及国脚们此番的体能储备情况时,主教练李铁直言道:“我们在上海集训期间曾给球员们进行过测试。球员们现在的身体情况很不理想,处于相当疲劳的状态,特别是跟40强赛之前的上海集训时测试的数据相比,要疲劳得多。这和国脚们连续参加了9场、10场联赛后没有很好地恢复、休息有很大关系。”
笔者之所以在发布会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就像主教练李铁所说的那样,“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因素,但这不是今天输球的理由。”笔者也不是想以此为国家队输球找借口,而是想说:笔者在6月份跟随国足前往阿联酋采访了40强赛之后,随即转战欧洲,实地观看了欧洲杯赛,对欧洲杯有了更为直观与深刻的感受。今年欧洲杯赛上一大特征与变化就是欧洲足球对于球员的体能要求、身体要求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名球员的场均跑动距离已经达到了在12000米至13000米;24支参赛队平均每队一场比赛的跑动距离在130至140公里之间,最多的球队也是最终的夺冠球队——意大利队,单场比赛全队跑动最多达到了149393米,接近150公里。
而中超联赛在今年的前五轮比赛中,16支中超球队的单轮全队跑动最多球员也就刚刚才过11公里,即第三轮中8场比赛平均为110.2公里。在7、8月期间的联赛中,中超各队每轮的全队平均跑动距离甚至都无法达到100公里!
笔者因为没有澳中之战中国脚们的跑动数据,也就无法展开对比,但是,通过欧洲杯、今年前五轮以及中超重启之后的跑动数据,恐怕就可以推断出此番国脚的体能情况。而且,这其中还没有涉及更为核心的冲刺次数、冲刺跑距离、高速跑距离。
没有最基本的体能作为保障与支撑,国足何以与对手对抗?而且,由于澳中之战在空调球场内进行,笔者在赛前从卡塔尔方面拿到的数据显示:比赛场内的气温为22.8摄氏度。如此气温,对众多以效力于欧洲联赛的澳大利亚球员来说,显然不受任何影响。而中国球员在何种温度下,体能储备方面的不足就完全暴露出来了。所以,在扛住了前20分钟之后,被对手在3分钟之内连下两城、并最终以0比3输球,恐怕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4 中国足球需要的是全方位协作
中国队进军世界杯,不止是球迷的梦想,也是所有中国足球人的梦想。但国家队想要打好比赛、拿到世界杯入场券,并不只是靠国家队,也不止是靠一名世界级名帅,或者几名归化球员,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在惨败澳大利亚队之后,笔者旧事重提,并非在为球队开脱,更是在为某位球员、某位教练或某位领导开脱。就像笔者前面所提到的,在40强赛后中超联赛重启的问题上,之所以坚决反对将九轮(或十轮)联赛压缩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进行,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需要从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出发、尊重规律。
可是,更多的时候,所谓的“尊重足球规律”也就仅仅只是停留于嘴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足协与其他管理部门与单位呈现“各为其政”之势,足协内部也同样由于分工不同,各个部门与部门之间也是“各行其事”。譬如,联赛的管理部门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联赛打完、“不出事”,而国字号队伍的好与坏,则是国家队管理部门的事情,尽管相互之间也会有协商、沟通。更何况,部门与部门之间还存在着利益之分。在整个过程中,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部门始终缺乏“共识”、缺少“大局观”。
于是,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始终搞不好恐怕也就在正常不过了。表面上,中国国家队“又输球”了,实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正视。当然,笔者写下这些时,或许又有人不高兴了。但不管高兴与否,中国足球真的是需要各个层面、各个维度的全方位的合作,唯有通力协作,才可能令中国足球真正地有所改变。
5 心态调整决定中日大战之结局
尽管中国队在12强赛中首轮遭遇“开门黑”,但对国足而言,“天还没有塌下来”。相比对手澳大利亚队,中国队的硬实力不足是输球的根本原因。而且,不止是澳大利亚队,国足接下来将迎来日本队的挑战,日本队的硬实力同样也远在国足之上,尽管首轮坐镇家门口以0比1爆冷输给了阿曼队,但这仅仅只是小概率事件。
也正因为此,国足将以何种姿态迎战日本队?这其实才是对国足的真正考验,因为一个可能的情况是,从悲观的角度来说,国足很有可能出现以更大比分输给日本队!于是,各界的不满情绪将更进一步高涨,无论是球队、教练抑或队员,都将承受更为巨大的压力。相应地,各方领导的压力也将剧增。如果无法正视或面对,很有可能自乱阵脚,导致局面一发而不可收拾。
于是,在惨败澳大利亚队之后,国家队从上到下如何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才是对球队的真正考验,毕竟距离中日大战也就只有四五天的时间。而对外界来说,澳中之战其实是让更多的人清醒认识中国队、认识中国足球的一场比赛。或许在这场比赛后,我们应该抛弃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正视现实:足球比赛从来就是靠实力说话,中国足球的硬实力还远未到可以与澳大利亚、日本等这些世界杯常客“掰手腕”的那一步。
此时此刻,我们更需要一颗“平常心”!(马德兴)
三球惨败
满怀憧憬期待开局,最后却一败涂地狠狠打脸,对众多今晨熬夜守在电视机前的中国球迷而言,失望之情在所难免。世预赛12强赛首战,国足惨败于澳大利亚队,城门三度洞开,只能吞下0比3失利的苦果。
输球并不让人意外,但输得如此难看,应该好好反思,李铁麾下的这支国家队,为何会三球惨败?
澳大利亚队是第二档球队,国足是第四档;澳大利亚队在亚洲区40强赛中以8连胜轻松出线,中国队则是磕磕绊绊算着分晋级。无论比较国际排名、球员身价,还是个人能力,国足都远远落后于对手。但赛前,从国足内部到普通球迷的言论,却给人一种强烈的错觉:首战我们能拿下“澳洲袋鼠”。
这是李铁上任之后第一次带队征战像12强赛这样级别的洲际大赛。年轻的他虽血气方刚,但也缺少像里皮这样“老江湖”的经验。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多次公开表示:“足球是圆的,国际足坛以弱胜强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去12强赛干什么?就是要证明,要去争取,我们可以赢球。”
或许是受他的“鼓舞”,包括武磊、韦世豪、于大宝等国脚,谈及首战时也都纷纷表态,“不惧怕对手、我们有机会。”
而为数众多的中国球迷,赛前也认为这支中国队能够逼平甚至战胜澳大利亚队。他们似乎健忘了,这么多年以来,国足在冲击世界杯出线权的关键战,尤其是面对亚洲一流强队时,屡屡以失败告终。
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搞笑段子,能很好地反映这种心态。中国队有多强大?主帅李铁是前英超埃弗顿中场悍将,武磊是现役五大联赛西班牙人队主力前锋,艾克森是中国顶级联赛历史最佳射手,阿兰是前欧联杯金靴,还包括有“前德甲沙尔克04名宿”蒿俊闵、“前德甲沃尔夫斯堡名宿”张稀哲、“前德甲云达不莱梅名宿”张玉宁、“前葡超名宿”韦世豪、“前西甲豪门马竞名宿”徐新……按这种算法,国足也是汇聚了海归精英的亚洲强队!
盲目乐观的后果,就是容易被打崩溃。如果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更加低调、务实的心态去拼对手,澳大利亚队想要在这场遭遇战中进国足三个球,哪有那么容易呢?
从西甲万里驰援的武磊,可以说是国足最大的“杀器”。40强赛后四场比赛,他独进5球,还多次创造关键的点球,堪称出线功臣。但今晨,武磊“消失”了,得不到什么像样的机会去突破和射门。澳大利亚队显然对中国队的这名当家射手研究得非常透彻,场上严防死守,让武磊踢得很难受。
身高1.98米的苏塔,今晨主防武磊,他也是英冠斯托克城队的主力中卫。苏塔采取的策略就是上身体、卡身位,不给武磊起速的机会。在苏塔面前,武磊全场没有一次成功的突破,可以说被防得死死的。
显然,在12强赛这样级别的比赛,武磊所要面对的防守强度肯定比之前大得多,想要单凭一己之力进球得分,还是很有难度的。他需要队友更多的扯动、掩护、支援,才能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李铁的排兵布阵和用人,似乎永远是一个谜。
12强赛的首战,他突然变阵了,而且是在后防线上。此前一直使用的中卫组合是“蒋光太+张琳芃”,换成了“蒋光太+于大宝”。但本就前锋出身的于大宝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还是找不到防守的感觉,第一粒失球就与他有不小的关系。下半场一开始,李铁便换下于大宝,等于是自我纠错。
李铁更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对几名归化球员的使用。今晨的比赛,国足首发11人中,只有前锋艾克森、中卫蒋光太两名归化球员,阿兰、洛国富都被按在板凳席上。
90分钟的比赛,李铁用满了5个换人名额,唯独就是不换上这两人。球迷们都看得心急:比分落后,怎么不让归化球员上去冲一冲?他们单兵作战能力强,好歹也要试一试吧?
花了大力气去归化,到头来教练却不用,这又是为何?平心而论,像阿兰和洛国富这样的前锋,冲击力和得分能力确实要比国内球员强,为何要一直藏到底?
之前的40强赛,这几名归化球员也不受李铁待见,从未担当过主力,上场时间非常少。不由得要多问一句:难道阿兰和洛国富,比吴兴涵、尹鸿博等人差很多吗,连一分钟的机会都不给?这些身价昂贵的归化球员,莫非只是拿来当球队的“吉祥物”、“拉拉队”?李铁固执的用人思路,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
(2021年09月03日
国足最重要是要认清现实赛前慎乐观赛后缓唱衰
与其想不切实际的前两名,倒不如踏踏实实拼个小组第三才是正解。毕竟,对阵沙特、阿曼和越南时,国足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复盘国足输给澳大利亚的比赛,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感觉像极了经过调整后的下半场国足,意欲反扑却不知道怎么下口。
赛后,李铁的一些用人细节受到质疑,比如说为什么使用于大宝和蒋光太搭档——事实上这个用人在半场以后就被李铁自我否定了;再比如说为什么入籍球员阿兰一直没有太多的出场机会,明明他的实力是不错的。这些质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球已经输了,后面还有比赛要踢,目前无论是球迷、球队还是舆论,更应该做一些思考,认清现实。
首先是认清对手。
对阵澳大利亚前,不知道怎么舆论就飘了,“史上最弱澳大利亚”的称号一出,似乎我们就有了机会,甚至是不小的机会。但事实证明,即便是史上最弱澳大利亚,也只是他们的纵向比较,而他们的真实实力,还是要比国足强不少。
其次是认清自己。
你必须承认,我们这一场的传控,在开场阶段还是踢了接近十分钟的好球,这一度让人觉得有点希望。但是,整体能力和身体素质上的差距,决定了你没法一直这么踢。抛开中后卫组合的问题,这场比赛国足并没有特别强调防守,颇有一种用传控和澳大利亚一直干到底的气势,但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没那个能力知道吗?
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便拥有几个已经不在巅峰的入籍球员,国足的整体实力依然是史上比较弱的一届。
所以,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得认清球队的能力阈值,针对不同的对手、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策略——当然,也不排除教练组觉得打澳大利亚本身机会不大,还不如就练练传控。
最后是认清大势,我觉得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12强赛之前,我有一个担心:如果开局连续输给澳大利亚和日本,球队会被舆论唱衰,最后导致球员失去信心。现在看来,刚输给澳大利亚就开始有这个趋势了。其实大可不必。在这样一个小组里,就算首场比赛被阿曼爆冷,日本的实力依旧最强,其次是澳大利亚。要想和这两个对手争夺直通世界杯的入场券,难度之大不用多说。与其想不切实际的前两名,倒不如踏踏实实拼个小组第三才是正解。毕竟,对阵沙特、阿曼和越南时,国足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目前这支国足,在里皮辞职、李铁仓促接手之下,备战周期本来就不甚完整,困难也挺多。输给澳大利亚——就算是有点难看,但也真没必要急不可耐地唱衰。
赛前慎乐观,赛后缓唱衰。这恐怕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赵黑(专栏作家) (2021年09月03日 新京报网)
铁家军面对亚洲强队一触即溃暴露家底差距真太大
努力了,拼搏了,还是输球了。
3日凌晨的卡塔尔多哈哈里发国际体育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主赛场之一,中国队冲击卡塔尔世界杯之路正式起航;也正是在这里,李铁和他的球员们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和亚洲顶级球队之间的差距。
0-3,面对阵容有一定残缺的澳大利亚,等待国足的结果还是一场完败,或许这一切正如队长吴曦赛后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
“大家对这场比赛做好了准备,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机会,也限制了对手;但随着比赛进行,对手整体实力还是高于我们……”
首发后防线安排值得商榷
和3个月前的40强赛一样,李铁还是延续了4-4-2体系,只不过因为唐淼和明天两名右后卫的集体重伤,李铁被迫对后防线人员进行了调整:
他选择了拆分此前张琳芃和蒋光太这对固定的中卫组合,让张琳芃回到右后卫位置,于大宝顶替打中卫。
但很显然,面对以身体力量见长的澳大利亚球员,让职业生涯晚期才改打中卫的于大宝首发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本身于大宝身体对抗就吃亏,再加上他和蒋光太两人之间也是首次搭档,默契度也欠缺,这直接导致国足在上半场短时间内丢了两球。
李铁半场后就修正了错误——王刚换下于大宝,还是让张琳芃和蒋光太搭档中卫,整体来说下半场国足后防线稍有起色,最终0-3输球的结果,并不算太过于难看。
李铁赛后也承认球队防守存在问题,“我们球队的表现确实很不好,前20分钟还踢得不错,然后慢慢失去对球的控制,让对手太容易拿到球权。对手控球时,我们组织防守不好,希望球队尽快调整,能够迎接下一场比赛。”
40强赛阶段,国足对阵叙利亚两回合出现了三个丢球,不管是里皮还是李铁,都无法解决国足后防线的问题,哪怕有了入籍球员蒋光太,国足后防线依然没有质的提升。
当然,丢球并不是后防线单一责任——2019年亚洲杯后,国足就始终未能找到冯潇霆的代替者;而在中场,国足也没有拦截型后腰,李铁用吴曦搭档张稀哲,40强赛阶段没有问题,但在12强赛就缺少硬度。
没必要太过于纠结过去,只是从现在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国足看上去很难解决后防线的顽疾——
7日对阵日本的比赛和10月做客沙特的比赛,国足后防线如果还是这样的状态,球队前景会非常堪忧。
复制亚洲杯0-3输给伊朗过程
国足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像极了我们上一次面对亚洲顶级强队——2019年1月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对阵伊朗。
当时在阿布扎比,国足也是前15分钟还能和对方相持,但当伊朗迅速提升比赛节奏后,国足也是上半场短时间内丢了两球,下半场终场前再丢一球,最终0-3输掉了比赛。
本场比赛李铁的战术思想非常清晰,比赛前15分钟抢开局力争取得进球,但澳大利亚没有给国足机会;15分钟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澳大利亚开始提速,国足后防线开始出现漏洞,澳大利亚在第24分钟和第26分钟给了国足一个“黑色三分钟”。
面对亚洲顶级强队一触即溃,这就是现在中国足球最真实的现状。
说起差距,李铁赛后认为,“我们球员需要提高迎战水平比自己高的对手的勇气。澳大利亚踢的是欧洲足球,在控球的基础上踢得很快,这就是实力上的差距。”
也有人提到了体能因素,李铁表示,“我们在上海集训期间,给球员测试——现在的身体情况、疲劳情况,比在40强赛时疲劳得多。球员连续9场、10场中超后,没有很好地恢复,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因素。”
12强赛就是国足的世界杯
国足下一场比赛在7日迎战日本——晋级最大热门日本揭幕战主场0-1不敌阿曼,同组中另外一场比赛沙特下半场打进3球,3-1逆转击败了越南。
打完12强赛第一轮,有球迷表示,我们只用了一场比赛,就彻底看到了国足和亚洲顶级水平的差距,出线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某种程度来说,来到12强赛的舞台,没有任何一支球队会放弃出线的努力,不过中国足球实际家底大家也都清楚,过去追求出线这个结果,恐怕也很难产生太积极的作用。
还是抽签结果揭晓时那个观点——
12强赛对于国足来说就已经是世界杯了,我们可以用每一场比赛去丈量和体会与亚洲顶级水平之间的差距。
就像李铁赛后说起对阵日本队时的表态一样,“我觉得首先还是需要有挑战12强赛对手的信心、勇气,相信自己可以去挑战对手。如果缩手缩脚、放不开,那是很难去挑战的。”
“和日本队比赛对我们是一次考验,对球员是机会,去挑战亚洲最好的球队。从我角度来说,是非常开心的。”(
沮丧复制2年前点点兵就明白国足为何如此
中澳之战开场20分钟,中国球迷做了几个月的卡塔尔世界杯之梦,似乎就已经碎的渣儿都不剩了。
凌晨的亚洲区12强赛首轮结果是0比3,国足遭遇了从技术战术到结果的完败。
有球迷在微博上感慨,“我们只用了一场比赛,就彻底看到了国足和亚洲顶级水平的差距,出线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全场数据也直观体现了两队的差距。
澳大利亚控球率62%-38%,射门数23-7,角球数4-2,犯规数11-6,禁区外射门13-4,禁区内射门10-3。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守门员马修-瑞安本场没有做出任何一次有效扑救,颜骏凌在这项数据上则有六次。
而在本场比赛之前,澳大利亚只进行过一次战术合练,而中国一共训练了12天。
除了开场前十分钟,中国队依靠前场逼抢让澳洲人稍显不适,制造了几次机会之外。
余下时间,中国队完全丧失了对比赛的控制,让澳洲人在中场予取予求,李铁在下半场的多次调整也未能收到效果。
赛后多家国内媒体都在第一时间点评了本场比赛,直指本场中国队无论从阵容的安排,还是选择较为开放主动的打法都存在一定问题。
确实开场十分钟,中国队确实通过高压逼抢的三板斧让澳洲人有些吃惊,但在袋鼠军团适应了节奏开始把球传导起来后,中国队的中场迅速失控。
此后,就再也没有拿回控球权和创造有威胁的进攻。
李铁的多次调整虽然改善了后防,但在进攻上收效甚微。中国队甚至经常需要7到8人在后场传接球,以避免澳大利亚紧逼导致出现失误。
这像极了2019年1月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时,面对伊朗的情况。
当时在阿布扎比,国足也是前15分钟还能和对方相持,但当伊朗迅速提升比赛节奏后,国足上半场很短时间内就丢了两球,下半场终场前再丢一球,最终0比3告负。
这也证明,面对亚洲顶级强队,中国队的实力确实和对方相去甚远。甚至有点对方一动真格的,我们便一触即溃的味道。
中国对多年来存在的防线问题,在强队面前漏洞更加暴露无遗。
赛后李铁也坦诚中国队防线的问题:“我们球队的表现确实很不好,前20分钟还踢得不错,然后慢慢失去对球的控制,让对手太容易拿到球权。对手控球时,我们组织防守不好,希望球队尽快调整,能够迎接下一场比赛。”
而在前场,国足的归化球员甚至无法得到出场机会,武磊面对对方中卫苏塔的一次次的突破像撞到一堵墙,根本无处可逃。
赛后数据显示,苏塔整场比赛0次被过掉,有3次拦截和1次封堵,传球成功率达95%,共触球86次。
事实上,虽然赛前大部分中国媒体和球迷对这支澳大利亚队明显看低,但该队的实力对付国足仍然绰绰有余。
我们对困难的准备和两队水平的差距认知,存在明显偏差。
就拿苏塔来说,此人是本赛季斯托克城后防的核心,该队目前高居英冠第三。
苏塔是球队表现最好的球员之一、今年夏天很多英超球队都希望签下他。
澳洲前场的核心之一罗基奇在澳大利亚名帅波斯特科格鲁上任凯尔特人后,发挥特别出色。
马比尔在丹麦联赛也有亮眼的表现。
这些球员虽然不在五大联赛效力,但绝对是听话、好用的实力派。
除了防线问题,本场埃克森在前场形单影只,孤立无援。
洛国富和阿兰两名在联赛表现出色的归化球员最终还是没有获得出场机会。这让人大惑不解。
到底是因为二人状态一般纯技术层面考量,亦或者传言的场外原因限制归化球员出场。
我们为了几名球员的归化花了9位数的天文数字,但在最关键的比赛中他们却只能枯坐板凳。
这样自相矛盾的做法需要有个合理的解释。
对国足,大家从来都是不吝批评。但目前实力远高于我们的几支亚洲劲旅,我们必须正式差距。
输球不可怕,可怕的每一次都是让人技术性击倒毫无还手之力。
足球场上以弱胜强的案例比比皆是,奇迹是给有准备的人创造的。
阿曼的长期集训显然是成的,他们从7月份就开始进行合练,还在8月去欧洲找了4支球队踢热身赛。
中国队要想在下一场面对日本打好好的结果,一定要选择最适摆正位置,选择最适合的战术。
如果继续像和澳大利亚的上半场一样大开大合,我们的球员能力确实达不到教练的要求。
等待国足的,恐怕又是一场惨败。(2021年09月03日 15:30
新浪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