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机器人干家务

(2017-07-06 12:46:02)
标签:

人工智能

分类: 科技军事

 
http://epaper.qlwb.com.cn/qlwb/IMAGE/20170703/A11/A11_A11_1773.jpg
  熨衣服机器人TEO可以用头部内置相机进行全面扫描,计算衣服的褶皱情况
http://epaper.qlwb.com.cn/qlwb/IMAGE/20170703/A11/A11_A11_1774.jpg
  法国科研人员新研发了一款勤杂工智能机器人Pyrene,并对其进行测试

  许多人总梦想着有一天, 机器人可以把他们从枯燥乏味的家务中解放出来。近来, 一批拥有新技能的机器人正在被发明出来, 从熨衣服、叠衣服, 到扫地、洗碗、干杂活, 在人类的帮助下它们正变得越来越能干, 不久的将来懒癌患者或许就可以告别家务了。

  扫地洗碗不算事儿 熨衣叠衣不在话下
  机器人正迈进我们的生活, 会扫地的机器人、会洗碗的机器人已经在人们家里干起了家务活。懒癌患者们对此显然不满足, 现在又出现熨衣服机器人、折叠衣物机器人。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日前报道说, 这款熨衣服机器人名叫TEO, 是西班牙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的研究成果。它身高1.8米,体重80公斤, 有头、躯干和四肢。在此之前, 它已经学会爬楼梯和开门。
  面对铺在熨衣板上的衣服, TEO会用头部内置的相机进行全面扫描,建立高清晰度三维图像,计算衣服的褶皱情况。对所有褶皱“了然于心”之后,它会慢慢把熨斗放在衣服上,沿计算出的路径把褶皱熨平。它会不断重复整套操作,直到衣服变得平整。
  目前TEO的动作还比较慢,而且需要人类帮忙把衣服在熨衣板上铺好。但研究人员说,会做这类家务的机器人进入家庭是迟早的事。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让TEO能仅靠观察人类的动作就学会做事,不需要预设方法和经验。
  衣服熨好了能不能不自己叠?日本创新企业“七个梦想家实验室”就发明了叠衣服机器人。
  机器人“laundroid”高220厘米,宽87厘米,深63厘米,正面使用强化玻璃,侧面使用木质面板,外观酷似一个衣柜或者电冰箱。其人工智能(AI)和内置摄像头可识别衬衫、裤子,内部的机械臂根据衣物形状进行折叠。折叠每件衣服5至12分钟,可根据家庭成员把衣物分类,每次最多可处理30件左右。

  担心屋子乱七八糟 机器人帮你整理
  要是你觉得熨衣服、叠衣服还不够的话, 法国研发的Pyrene机器人,未来会让众多懒癌患者彻底免于家务之苦。据设计者称,Pyrene不仅能移动,而且还能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产生力量,执行任务。
  Pyrene高1.75米,重100公斤,能够做32种独立关节活动,这使它可以克服很多障碍,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在高低不平的地上行走,或靠着一面墙或抓住扶手,爬楼梯。
  由于机器人身上安装了深度探测立体声摄像镜头,Pyrene可以“看到”障碍物,然后绕道走。Pyrene能够与周围环境以及人产生互动,还能够将乱七八糟的屋子整理好。有人称它为“勤杂工”,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生活琐事,例如斟茶递水、清洁卫生等。
  研制者声称,机器人的职能并不是取代劳动力,而是辅助人的工作。例如,Pyrene能够从事非常艰难或重复性高的任务,从而使人们专注于更有创造性的事情上。
  如果你还不满足的话,还有能干更精细的活的机器人。德国慕尼黑一家创业公司研发的机械手,不仅能够完成开合袋子、系线缆等精细活,还能自己组装自己。这家致力于打造低成本的工业协助机器人,“Franka”就是该公司的产品之一。
  “Franka”的特色在于,你可以通过在电脑端的简单编程,让它完成各种任务,比如榨杯果汁、烤根香肠、洗个杯子、冲杯咖啡等等,至于钻孔、拧螺丝、抛光这类机器人必备技能,“Franka”自然也是手到擒来。

  机器人进家门 还得迈过三道坎
  在未来,这些智能机器人可以成为从事繁重单调工作的人们的助手,比如将装着食品的袋子从超市带回家;还可以给予人类智能帮助;这些机器人也可以成为老师,在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还可作为护工照顾老人。
  不过,它们想要迈进家门,还面临价格、安全、能力三道坎。
  对于大众消费者市场来说,最敏感的因素就是价格。以“Franka”为例,虽然做家务活不在话下,但“Franka”的定位偏于工业领域,所以它的价格对个人用户来说不算友好,包括手臂、控制箱和软件在内整套装备的价格为1万美元左右。
  目前,大部分家务机器人还处于实验室研究以及产品测试阶段,量产时机还不成熟。如果要量产进入消费领域,那么就要面对识别、安全与可靠性等考量标准,比如扫地机器人等第一代民用机器人,即使失控也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但是下一代与人接触的民用机器人,一旦力量与速度失控就会直接危及人身安全。
  尤其是,对于所谓的“个人助理机器人”来说,与人类的交互、对信息的感知识别以及动作的精确度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以养老机器人为例,未来可能需要识别药物、生活用品以及周围的老人。其实在技术上已经具有应对方案,但识别成功率仍有很大不确定性。(来源:2017年07月03日 齐鲁晚报 《有了这些机器人懒癌患者可以告别家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