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鲁能2016]1——
成熟体系亟待完善
鲁能的2016,一路风雨。
这一年,有喜有悲,有欢乐有泪水,有许多回忆值得铭记,更有太多的遗憾需要弥补。
回首鲁能的2016,我们先从数据上进行概括,在宏观层面上总结得失。
【阵容】中场配置急需强化
本赛季鲁能中途换帅,由于每名教练的执教思路不同,对于人员的选择使用也就不尽相同。
今年鲁能一线队总共30名球员在联赛中获得出场机会,数量创造新高。有故人中途离开,比如张文钊、阿洛等;也有新人补充进队,比如佩莱、西塞、宋龙。
曼诺执掌时期的主力框架与马加特接管球队后的主力构成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变化,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伤病。王永珀、郑铮,包括刘彬彬,联赛下半程退出主力阵容主要是受到严重伤病的拖累。二是技战术理念。张驰、王彤、李松益、齐天羽等赛季初不受重用的球员得到马加特的信任,则是因为马大帅认为他们更符合自己的战术体系。
马加特上任后在用人方面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年轻球员的“表现”机会得到增加,这里所说的表现不仅仅指的是出场比赛,而是进入轮换阵容,近距离地感受顶级联赛的氛围,比如王炯、刘洋、李海龙等94、96年的小将,都在今年实现了中超初体验(99年的郭天雨在足协杯比赛中出场过。)
当93一代逐渐成为中生代后,更年轻的球员在马加特手中崭露头角,从下个赛季开始,鲁能将会加速年轻化改革。
在人员配置方面,马加特到来后也进行了相应调整,重点是中场,或者说后腰。除了蒿俊闵位置比较稳固外,尤西雷、李松益、戴琳、王彤、张驰甚至宋龙都踢过后腰,频繁的人员变化说明这个位置是目前鲁能最大的软肋之一,缺少一个优秀的B2B型(禁区至禁区)的后腰。
此外,随着蒙蒂略的离开,鲁能需要在前腰位置上寻找一名踢球风格更欧化、具有速度和组织能力的新外援。总得来说,强化中场人员配置是冬歇期鲁能在引援方面的主要工作。
【攻守】多项数据降到历史新低
鲁能最终以第14名的身份告别2016赛季,与排名相对应的是,攻守两端的多项数据也创造历史新低。
30场联赛丢了45球,这是中超时代的最高值,算上甲A,只有2003赛季的46球高于今年。30场比赛打进37球,这是中超时代的第二低,仅仅高于2009赛季的35球。进球少丢球多,净胜球自然不高,最终定格为-7,创造自1994年职业联赛以来的最低值。
攻守两端表现都不太给力还带来了其他连锁反应,比如输球场次增多,联赛积分减少。
从进攻方式来看,鲁能的主要进攻手段是边路传中,其次是定位球,反映出进攻套路略显单一的问题,尤其是缺少有威胁性的中路直塞。
具体而言,今年鲁能的进球数锐减,外援和本土球员的数据都大幅下滑。外援方面,上赛季阿洛以22球拿到联赛金靴,各条战线打进24球,本赛季鲁能的射手王是蒙蒂略,一共打进13球。本土球员方面,上赛季一共有13人在联赛、杯赛或者亚冠中进球,进球数是44个,今年只有7人有所斩获,进球数为20个。
从防守表现来看,曼诺时期鲁能在11场比赛中丢掉18场,场均失球1.6个;马加特时期鲁能在19场比赛中丢掉27个,场均1.4个,有所进步。
随着教练的更换、战术思路的改变,导致整体攻防的不稳定。其实鲁能不缺少有实力的球员,而是缺少成熟的攻守体系,这是新赛季马加特的主要目标。(2016年11月1日济南时报)
[回首鲁能2016]2——
联赛颓废 缘自备战仓促定位模糊
公开三停 迈出严格管理的第一步
从曼诺到马加特,从亚冠实现突破到中超艰难保级,回首鲁能的2016赛季,无论是痛苦还是幸福、无论是快乐或者悲伤,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吸取教训重新上路,以更好的状态面对今天和明天。
鲁能的2016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总结,每个关键词的背后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其中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为2017赛季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1】 冬训
2015年12月8日,鲁能重新集结,拉开2016赛季备战工作的序曲。
2015年12月15日,鲁能新帅曼诺第一次带队进行室外训练,一周之后全队南下广州进行21天的冬训。2月2日,鲁能迎来亚冠附加赛首场比赛。
从曼诺正式带队到新赛季首战,中间只有45天,曼诺需要做的工作有熟悉队员、体能储备、战术演练、确定阵容。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仓促的备战为整个赛季的颓废埋下伏笔。
由于体能储备不足,鲁能不足以应对多线作战,这就是为何亚冠顺风顺水、联赛步履维艰的最重要原因。从三月初到五月底,3个月里鲁能踢了18场比赛,转战9个客场,全队上下疲态尽显,曼诺只好降低训练强度,反而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随后他发现鲁能无法跑起来,进而失去掌控。在球队濒临降级的情况下,曼诺中途黯然下课,俱乐部火速敲定了德国名帅马加特。
【启示】 冬训的成败与否事关一支球队整个赛季的走势,鲁能的2016从最开始阶段就未能打好基础,以此为鉴,今年的冬训比以往来得早很多。踢完恒大的第二天,鲁能赶赴海口开始为期十天的特训,马加特亲自主导、身先士卒,训练内容以力量强化、体能储备为主,仅早饭前的晨跑就达到8公里,马大帅最擅长的实心球训练也将派上用场。
这次特训的主题叫:“奔跑吧,兄弟!”
【关键词2】 引援
2016休赛期,鲁能的引援力度非常小,外援方面吉尔顶替乌索、内援方面只引进刘震理一人,而整个中超的大势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招兵买马。
稳定并没有错,不过鲁能忽略了阵容配置上的隐患,一是塔尔德利的情绪,将他引进的库卡已经离开;二是阿洛伊西奥的伤势,野牛进行了膝盖手术,恢复期漫长;三是乌索的价值,外界对其攻击欲望过强的质疑影响了俱乐部的判断;四是个别位置的板凳缺陷,比如左后卫。
随后的走势让这些隐患逐一得到应验,二次转会时只能重新开启引援工作,佩莱和西塞对于提升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哈尼克不放鸽子的话,佩莱和西塞二人当中只能留下一个。
【启示】 鲁能的人员配置已经不是中超顶级,个别位置存在明显的缺陷,马加特深有体验,外援的强化以及内援的补充都是这个冬歇期需要做的工作。随着蒙蒂略的离开,鲁能新一轮的引援工作已经开启,问题的关键是俱乐部在资金投入方面可以提供多大的支持。
【关键词3】 定位
赛季初谈论目标时,鲁能方面的对外态度是亚冠取得突破、联赛争取亚冠资格。
鲁能亚冠成绩出色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定位明确,每场比赛的态度都是力拼对手,把自己摆在一个弱者地位,这才有了客场绝杀广岛、客场对阵悉尼FC时第90分钟的进球。
回到联赛,鲁能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反差鲜明,既能战胜国安、苏宁等强队,也能输给绿城、永昌、泰达等保级队,到底哪个是真实的鲁能、为何状态起伏这么大,这是很多球迷心中的疑问。
【启示】 定位模糊和技战术打法的不稳定呈现正相关,前两个赛季鲁能的主导战术思路就是防守反击,不管对手是强是弱。今年鲁能更多的是在踢传控,尤其是上半阶段,对阵绿城、永昌时控球优势明显。马加特执掌球队后,首先强化防守,将拿分保级放在第一位,由于联赛中期临时接手球队,他在技战术方面的改造还没有完全着手,从冬训开始,马加特将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打造鲁能。
【关键词4】 三停
联赛上半赛程的最后一战,鲁能主场0:2输给恒大遭遇10轮不胜,继续排名垫底,比赛结束后在凌晨时分对外公布了对赵明剑三停(停赛、停训、停薪)的处罚,理由是消极比赛。
在鲁能俱乐部历史上,很少公开对某名球员的处罚,出发点是“家丑不可外扬”,关键点是俱乐部的国企属性,注重社会形象,由此引发了管理不职业的质疑和批评。2014赛季,鲁能也曾对戴琳三停过,不过只是内部通报,并未像处罚赵明剑那样广而告之。应该说,这次公开处罚带来了积极作用,赵明剑以入选国家队为契机,随后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重新归队后的表现非常出色,其他球员以此为警戒,没有再犯相同的错误。
【启示】 严格的奖惩制度一直是外界对于鲁能职业化管理的期盼,其实本赛季随着李霄鹏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回归,球迷看到了鲁能“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改变,只不过,要想进行实质性的改变绝非一日之功。不管怎样,鲁能已经迈出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的第一步,而第一步往往最为艰难,吸取今年的经验教训,期待新赛季在管理方面,鲁能可以呈现更加积极的变化,让球队重新焕发凝聚力。(2016年11月2日济南时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