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寻丝路古迹·城固张骞墓

(2014-09-19 12:08:08)
标签:

丝绸之路

旅游

分类: 户外游影

城固闻道寻源使

 

    张骞墓位于陕西汉中城固县城西3.5公里的饶家营,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的陵墓。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张骞墓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墓前竖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高182厘米,宽80厘米,上刻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是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左侧有碑“汉博望侯墓碑记”,为清光绪时城固知县胡瀛涛立。右侧一碑,上刻“张氏后商”诸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张骞墓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http://sucimg.itc.cn/sblog/oe1b215059acfd92ad6eeccad465b7058

张骞墓

  驼铃声声,残阳如血,从未央宫前的繁华盛景到大漠戈壁的胡杨飞沙,一位使者坚定前行着,尽管艰难,不忘初心。他就是张骞,为走出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倾尽半生。
  如今,张骞墓坐落于陕西汉中市城固县的饶家营村。从西安驱车出发一路向南,汽车在秦岭群山之中弯来绕去,直至放眼平川的翠绿景象,目的地才越来越近。

  

http://sucimg.itc.cn/sblog/j09b3bb746dc1fe406d42f950f8b3b483

张骞纪念馆


  到达张骞墓所在地,一座汉代建筑风格的大门便首先映入眼帘,一对十多米高的石旗杆分立大门两旁。进门即是张骞纪念馆,远远望见郁郁葱葱的高大古树直指苍天。半生操劳,长途跋涉磨坏了脚底,烈日曝晒灼伤了肉皮,如今魂归故里,从此纵享千年清幽。
  绕张骞墓辗转一圈,只见一座覆斗形墓冢掩映在参天古柏、婆娑翠竹之间。墓前两只石虎,被民间传说视为女娲补天的支机石,可见张骞在百姓心目中的非凡形象。
  “申遗初期,国内专家并不看好张骞墓,认为其文物遗存少,墓葬体量小,偏离丝绸之路主线太远。”作为张骞墓申遗的“土专家”、原张骞纪念馆馆长王亚萍回忆起差点错失的申遗机会,仍然感慨不已。
  然而,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张骞墓的真实性和文化价值已被学术界发觉。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在城固建址,1938年5月,历史系成立考古委员会,成员何士骥认为,张骞故里为城固,张骞墓冢当为重要古迹。他提出,张骞凿空壮举昭垂史册,在当时抗战的情况下研究张骞墓,既可以满足学术需求,又可以唤醒民族精神,故提议考古委员会对张骞墓进行调查。考古委员会通过了何士骥的提议,并率先对张骞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汉中屏山襟川,炎汉以此发祥,灵秀之气汇聚于此,人杰辈出,而博望侯张骞的故乡及墓冢都位于汉中城固”,独立于墓前西侧两棵柏树之间的石碑《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由时任西北联大讲师吴世昌撰文,并由西北联大教授黎锦熙书丹。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唐代诗人杜甫对张骞充满了敬意。张骞通过实地勘察画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幅西域的自然地理图、人文地理图和政治地理图。一条全长八千多公里、横跨亚欧十五国的丝绸之路,更是张骞耗尽半生精力的一段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心路历程。
  烈日当午,一位游客驻足张骞墓前凝神瞻仰,口中喃喃道:“仅仅冲着张骞这个名字,这里也值得我远道而来。” (据 2014-07-27人民日报、百度百科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